李敏 施文武
云南省楚雄市人民医院 675000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収治的60例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73.33%,观察组优良率为93.33%,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微创;下肢长管骨骨折;疗效
带锁髓内钉作为临床上一类新型的手术治疗方法,是一种以髓内针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成熟技术,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将带锁髓内钉应用于术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具有创伤小,稳定性强,适用范围广、术后骨折愈合率高、康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1]。尤其是将其应用于下肢长管骨骨折治疗中更具有突出得而临床优势。现我院针对収治的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传统内固定术与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収治的60例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22至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3.1)岁,骨折类型:横型11例,斜型10例,螺旋型6例,粉碎型4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23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3.3)岁,骨折类型:横型10例,斜型9例,螺旋型5例,粉碎型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治疗方法为:选择距离胫骨平台前缘8至10mm处的胫骨部位,采用开孔锥于大转子梨状窝处股骨部位打孔,后利用C臂X线机下判断打孔中心、胫骨与股骨髓腔一致。利用开孔锥打孔时,需要助手将骨折位置固定,开孔成功后将髓内钉沿着髓腔插入其中,一旦遇到阻力,则需采取扩髓,再将带内钉主钉打入其中。于C臂机X线光机的透视下观察骨折复位是否成功,锁钉正确导入主钉远近端锁扣。
1.3疗效评价指标
将患者治疗后骨折愈合,步态与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评为优;将患者治疗后骨折未完全愈合,步态与肢体功能仍存在异常评为良;将患者治疗后骨折未愈合,步态与肢体功能存在明显异常评为差;以优、良之和所占比例评为优良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优良率为73.33%,观察组优良率为93.33%,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例(%)]
组别 例数优 良 差 优良率
对照组30 12(40.00)10(33.33) 8(26.67)22(73.33)
观察组30 15(50.00)13(43.33)2(6.67) 28(93.33)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例(%)]
组别 例数感染 固定失效 钢板或锁钉断裂合计
对照组303(10.00)2(6.67)1(3.33) 6(20.00)
观察组301(3.33) 1(3.33) 02(6.67)
3讨论
微创手术作为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的首选方法,在临床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中所应用的带锁髓内钉作为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2]。带锁髓内钉为一种轴性的固定材料,具有较强的抗旋转型与侧向稳定性,对钢板应用的遮挡起到了克服的作用,同时显著减少了髓内钉对周围软组织造成的损伤,并有效促进了骨折部位血供的恢复[3]。此外,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带锁髓内钉具有动态交锁以及静态交锁两种类型,可同时为患者提供动力与静力两种固定的模式,达到了促进骨折愈合,避免其他并发症发生的目的[4]。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针对収治的60例下肢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传统内固定手术与带锁髓内钉手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优良率为73.33%,观察组优良率为93.33%,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汪定甫等人于2013年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证实了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另外,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带锁髓内钉属于轴向型固定,不仅可有效保持肢体的长度,同时显著增加了断端间的稳定性,极大程度上的缩短了肢体康复功能时间,可较早的负重。综上所述,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作为一种理想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参考文献:
[1]王清坚,张晓亚.带锁髓内钉微创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26例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12):1146-1147.
[2]张长青,曾炳芳.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4-35.
[3]李绍光,刘智,李京生,等.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对策[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12):1122-1123.
[4]张兵,李伟.髓内固定系统治疗下肢骨折117例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12,24(08):1569-1570.
[5]汪定甫,彭金,张平.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3,25(08):456-457.
论文作者:李敏,施文武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下肢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者论文; 率为论文; 发生率论文; 疗效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