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过程不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也是情感的参与过程。情感教学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就中职数学教育中如何实施情感教学谈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学教学;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1-213-01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数学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尤其是中职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排除畏惧心理,营造愿意学数学、喜欢学数学的氛围,以良好的心态愉快地学习。
一、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即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的学习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与变化。
大部分中职生是以失败的心态面对数学、以失落的情感远离数学,缺少对数学的直觉意识、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情感因素。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不关心、不爱护学生,那么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忽视情感教学,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对数学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因此,教师要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用真挚的爱增进师生情感的交流,进而唤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感,最终借助好感,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强烈兴趣。因此,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师生间的情感才能真正“交流”起来。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急于求成,动辄包办代替,使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学生回答问题时缩手缩脚,对自己没有信心,怕教师批评,怕同学讥讽,因此有的学生干脆不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不会”两个字回避教师的提问,使双向活动无法进行,更不用说进行深层的情感交流,学生由此对数学产生害怕、厌恶等不正常情感,对数学教师也“敬”而远之。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感情上将自己置于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相处,轻松交流。适当地观察每个学生的表情,不停地用目光与学生交流,实现“无声”的师生情感来往。同时,教师更应注重“有声”的情感交流。提问时,应以温和的态度、专注的神态等待和听取每一个学生的回答,不但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还要给学生允许答错的机会。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应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适时与学生讨论,同时以启发的语言、鼓励的目光、专注的神态与他们交流。这样,学生会感觉与教师缩短了心理距离。
三、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情感资源
1.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学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数学新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学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要求。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情感资源,利用数学教材自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如向学生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真理道路上的感人故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比如,教师还可以将圆锥曲线与“神州飞船”的发射相结合,以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加强数学与实践的联系。
数学是具有丰富联系的,在强调内部联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与外界的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恰当地把数学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多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广泛应用。如水电费、通讯费等的函数问题,交通路径、彩票抽奖、风险决策等的概率统计问题,贷款、细胞分裂、人口增长、退耕还林、浓度配比等的数列问题,以及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的优化问题。
教师应鼓励学生注意数学应用的事例,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有力武器。
3.构建和谐课堂,开展合作交流。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开展研究性学习,这非常适合情感教学的需求。研究性学习重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体验复杂的情感历程,以情感为动力,解决数学问题并完成课题。例如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针对这个研究性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社会,调查银行有关分期付款的政策,以及房产交易过程中付款的相关情况。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经历了社会人际关系的交流,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有意义的课内及课外实践活动,让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因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数学、对数学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学习的动力并取得理想的成绩。同时,应设法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社会,学好数学是学习者自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的需要,从而在内心深处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四、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美
数学知识的美往往来自“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美的感觉需要培养。在教学中,教师一般先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推理、作图,让学生发现一些看不出的“真理”。在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创新、探究以及发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发现“真理”的艰辛和快乐。数学中有许多公式、定义、图形等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如几何中五角星的对称美、黄金分割的和谐美、推理论证的严谨美等,在教学中应当不断地展示给学生,培养其审美意识和情感。
如三角形的3条高交于一点、3条中线交于一点等,让学生自己发现,会让他们觉得数学妙不可言。又如,一条辅助线使无从着手的几何题豁然开朗,一个技巧使百思不得其解的不等式证明得以通过,这种美妙的意境,能让学生感到天地造化数学之巧妙,数学家创造数学之深邃,数学学习领悟之欢快,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因此而被数学所吸引。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学习中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才有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张鹃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中职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