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新电器工业专利介绍(14)(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1](2021)在《中国家电行业三季度报告(2021)》文中研究表明前言2021年中国经济仍处于良好恢复状态,虽然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整体表现仍具韧性。三季度国内家电市场(注:本报告中所述家电市场规模均不包含3C产品,主要为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厨卫和生活电器产品)销售额累计达到1595.2亿元,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4.0%。
李姣[2](2020)在《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研究》文中认为1936年资源委员会发展工矿企业的三年计划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批准,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以下简称中央电工器材厂)的筹建便在此三年计划之中。1936年7月中央电工器材厂筹备委员会在南京成立,以恽震为主任委员。筹备委员会成立后,一面采用借助他山之计,与欧美厂家洽订技术合作合同,并派青年工程师出国实习;一面勘定设厂地点。经勘定以湖南湘潭附近的下摄司为厂址,购地千亩,兴工建筑厂房。不料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揭幕,运输困难,筹备工作进行迟缓。1938年10月汉口沦陷,湘潭逼近前方,感受到威胁,中央电工器材厂奉资源委员会的命令一部分迁桂林,一部分迁昆明。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1939年7月1日结束筹备工作,正式成立。抗战胜利后,中央电工器材厂奉资源委员会的命令,负责遵照政府工业复员方策,接办收复区敌伪电工事业。同时中央电工器材厂自身也进行了调整、改组与增设。1947年7月1日改组为公司制企业,并改名为中央电工器材厂有限公司,这也意味着该厂实现了从旧有的工厂组织形式向现代公司制的转变。本文将采用企业史的研究模式,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央电工器材厂的筹建及战争迁移、全面抗战时期的发展演变、战后调整改制三个主要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对抗战初期中国电工器材行业的发展情况做简要的论述,并分析中央电工器材厂成立的原因,理清中央电工器材厂的发展沿革,并对中央电工器材厂的组织系统情况进行论述。第二部分,对中央电工器材厂的人事管理、生产管理、材料购入管理、出品情况、营业方式、业务方针、历年营业概况进行论述,探讨中央电工器材厂在经营管理模式方面的先进性,并分析中央电工器材厂是如何应对各分厂分散、人员众多的管理问题,如何改进出品品质、增加产量、提高工作效率等生产问题,如何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形预定生产方针、决定年度生产计划等问题。第三部分,通过研究中央电工器材厂的厂训、厂刊、厂歌、工余生活等,探讨中央电工器材厂自身的办企特色;也深入剖析中央电工器材厂在中国电器业的行业地位;以及从中央电工器材厂对资源委员会的作用,重新认识它们之间的厂、会关系。这一部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笔者将从企业特色、行业地位、新的厂会关系等方面,重新给中央电工器材厂更为确切的历史定位。第四部分是结束语,主要考察了中央电工器材厂在抗战军兴的大时代背景下,其出品价格受到国民政府的管制等方面的影响,不能随市场波动而作出适时调整。以及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央电工器材厂被接管后的历史命运和恽震为新中国人民政府的电工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央电工器材厂作为一个国营事业单位,在资源委员会创办的电工行业内,以中央电工器材厂的规模最大,供应最广。中央电工器材厂本是为适应抗战需要而建立,其历年的出品数量直接支援和增强全民族的抗战力量。其次中央电工器材厂在致力于自身蓬勃发展的同时,对资源委员会的一些制度方针、管理措施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厂、会关系。此外,中央电工器材厂人才云集,设备精良,并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发展极为迅速。该厂是中国电工器材行业的摇篮,众多的发明创造将中国的电工器材制造行业在历史中推动一大步,对整个中国电工器材业也有重要的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3](2019)在《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品牌发展报告》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9月前言品牌是企业核心价值的体现,是除产品本身价值之外一项重要附加值,不但对产品溢价及增强其竞争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是在同类产品林立的市场中区分对手、脱颖而出的辨别器。当今市场的竞争已经转向品牌之间的竞赛,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构成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通过对家电行业品牌建设情况的长期跟踪与关注,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不断加强对企业的品牌战略和品牌管理研究,在此基础上,连续多年开展家电
张莹[4](2019)在《中国早期电池知识和技术的引进(1855-1949)》文中研究表明当前电池工业是全球新能源研发领域的热门之一,创造新型电池是电子电器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电池生产技术既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社会文化形态的表现。电池的发明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其核心技术是干电池和蓄电池制造。电池商业化生产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之后开始向世界各地扩展。19世纪末电池传入中国时它的应用范围并不广泛。如今,电池已经在人们日常生活、国防、工业、交通等各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现有的研究所成果来看,学界从物理学史及电力工业史两个角度对晚清民国时期的电池有部分的研究,但对电池知识在中国的传播、技术应用及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还有欠缺。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考察了晚清民国期间电池知识和技术的传入及发展,剖析了电池的传入、传播及应用对近代中国民众的生活、社会文化及民族电池工业等方面形成的影响。第一,本文通过搜集和整理晚清民国时期与电池知识有关的期刊、报纸及物理学着作等文字资料,考察了电池知识在中国的传入即传播过程。本文认为晚清时期电池知识首先作为电学知识传入我国,物理学译着介绍了电池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情况,推动了晚清社会对电池的了解和认可;民国时期,电池专着、电机学校及电化学实验室的出现促进了民国社会对电池制造技术的研究。第二,本文通过整理民国时期与电池制造技术相关的历史档案和图片等资料,考察了晚清民国时期电池制造技术传入中国的过程。本文认为,20世纪初期至中期,电池制造技术传入中国并逐渐实现本土化。在此期间,电池制造技术的传入及发展以民营企业和官办企业为载体,经历了进口产品、仿制外货、研究试验三个阶段。第三,在上述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厘清了电池在中国的传入和传播过程,阐述了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电池制造业加速了中国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的发展。电池的应用延长了部分行业的工作时间,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电池衍生出来的电子、电器等产品为大众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欧洁[5](2018)在《多源异构数据的主题挖掘与信息推荐 ——以电线电缆行业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普及,与企业相关的信息和情报大多为来源多元化,结构多样化的多源异构数据。从这些多源异构数据中科学、准确、及时地识别、追踪科技前沿,能够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基于此,该文收集了电线电缆行业内不同来源的相关数据,以LDA主题模型为研究工具进行主题抽取、主题强度分析和主题演化分析,把握电线电缆行业发展的前沿问题及其走势,为电线电缆企业了解市场行情和制定战略规划推荐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信息。该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利用LDA模型分别对国内外电线电缆行业不同来源的数据(包含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和专利)按照时间片进行主题抽取,获取与电线电缆相关的主题及词项。结果发现:在主题分类上国内外的数据类似;在内容上国内侧重基础实践,国外侧重科学研究,创新性比国内高;新闻数据抽取的主题主要包括行业检查和行业内关注的产品、技术等。其次,为了获取描述文本内容能力更强的主题,该文在主题抽取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主题强度分析。通过分析主题强度值的总体趋势,将主题分为热门、普通和冷门主题。分析发现:国内热门主题从电线电缆的材料和实体性能逐步转为应用效果;普通主题大部分以电线电缆的性能、材料以及经验交流为主,在最近才出现了和新兴技术有关的主题;冷门主题涉及电线电缆的机械、材料、性能和所属机构等。国外,电线电缆的热门主题以阻燃性能为主;普通主题2005年以前以材料和性能为主,2005年后以电线电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为主;冷门主题与国内类似。从新闻数据的分析发现,关于行业监管方面的主题属于热门主题,电线电缆的相关技术属于普通主题。再次,主题强度分析只能突显主题的静态特征。为了进一步揭示主题的动态发展过程,本文开展了主题演化分析。研究发现:在国内,技术方法类、产品类和其他类主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机构类、材料类、性能类和会议类主题需要和其他类别的主题结合才能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在国外,产品类、技术类、性能类和其他类的主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机械类和材料类包含部分需要关注的主题,但总体参考价值不高。最后,根据主题抽取、主题强度分析和主题演化分析结果,将主题划分为“没有价值的主题”、“有价值的主题”和“具有发展前景的主题”,并结合主题所包含的具体词项进行解析,从而确定向企业推荐的信息内容。从研究结果来看,利用LDA主题模型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主题挖掘可以获取语义较清晰,文本描述能力较强的主题。其主题分析结果不仅可以反映市场行情、技术热点还能够与主题涉及的其他领域进行交联映射,形成语义知识网络。从而验证了以企业为服务对象,利用LDA主题模型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主题挖掘并进行信息推荐方法的的合理性有效性。
吴德祖[6](2017)在《民国《经济建设季刊》(1942-1945)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国时期由中国经济建设协会主编的《经济建设季刊》,是抗日战争后期民国经济学界较为权威的一份经济研究期刊。这份刊物以季刊的形式,自1942年7月开始创刊,抗战胜利的1945年停刊,共3卷12期,每期内容包括中国经济建设协会会员及面向社会征集的论文、经济资料、西方经济学说介绍、书评、统计资料,以及当时重要的参考文献。以中国经济建设协会会员为主的作者中,既有当时大后方着名的经济学人,也有供职于国民政府经济部、交通部、资源委员会、中央设计局、水利委员会等国民政府的高官要员。刊物办刊宗旨明确,即在抗战期间,为抗战胜利后国家着手建设进行经济思想、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上的准备。本文以《经济建设季刊》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期刊创办的情况及所涉及的内容,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进而以此为出发,梳理民国后期国民政府经济领域的官员和学者的主要思考脉络和政策主张,并对其中具有启发性的观点进行评述。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史料与经济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力图全面系统地考察期刊的学术贡献、历史影响和现实启示。论文共分九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角度、研究目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基本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从宏观角度梳理和介绍了《经济建设季刊》的基本概况。经济建设协会于1939年4月在香港成立,1941年迁至重庆。协会成立期间,时任协会常任理事的沈怡认为有必要对战后建设问题进行提早准备,而这一想法得到了宋子文及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支持,《经济建设季刊》在此思考背景下创刊。期刊自1942年7月至1945年中,每季度发行一期,共三卷12期。《经济建设季刊》作者群普遍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超过一半有留学欧美日本的经历;作者在当时中国经济建设各领域具有较高社会地位,或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资源委员会、经济部、交通部、水利部等经济部门的要员,或为中央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学府的教授。论文的第三至八章,分别对《经济建设季刊》涉及的各专题、各领域内容进行分析,以期全面展示期刊的学术贡献和经济思想。第三章介绍《经济建设季刊》关于经济理论问题的探讨,包括对于自由经济、计划经济与统制经济的利弊权衡与选择;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的侧重于优劣分析;战争背景下关于国防经济、区域经济等问题的讨论;以及期刊对国外经济建设理论和重要文献的译介情况。第四章介绍《经济建设季刊》关于交通建设问题的探讨。其中最大篇幅集中于关于铁路建设的讨论,包括对当时中国铁路建设基本情况和弊端的分析,战后铁路建设政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铁路建设中最为关键的资本问题,以及铁路的建设与管理问题。此外,本章还介绍了期刊对航运、公路及驿运建设的讨论,对电信和邮政事业建设的讨论,关于交通器材的制造等问题。第五章介绍《经济建设季刊》关于农业水利问题的探讨。本章首先介绍了当时学界政界普遍形成的关于加强农业建设并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总体目标,包括农业建设与工业建设的关系、如何推动农业工业化和土地国有、提出产销合作社的构想等。二是关于土地与人口问题的讨论,包括中国人多地少、负载过重和可耕地缺乏的基本国情。三是关于土地政策和农业政策的讨论。四是关于水利建设的思考与探讨。第六章介绍《经济建设季刊》关于工业及矿业建设问题的探讨。包括中国工矿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对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的追求,以及工业建设中国家政府的重要作用、工业发展中“三民主义”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集权主义的理论辨析、工矿业建设资金的来源与筹措,工矿业建设的产业布局和区域分布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章还对期刊中涉及工矿业各个领域的建设,如水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钢铁工业、电器工业的建设与规划等内容,进行了梳理分析。第七章介绍《经济建设季刊》关于对外经济关系的探讨。主要包括外资利用和国际贸易政策两个方面。在外资利用方面,主要涉及经济建设中中国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如何更好地吸引外资从国际资本市场流入中国,对战前国外对华投资的历史、投资领域的分析研究,利用外资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以及吸纳外资的渠道和方式。在国际贸易政策方面,主要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西方国家关于对外贸易的历史经验和理论研究,中国关税与贸易政策,以及促进对外贸易的思考与建议。第八章介绍《经济建设季刊》关于币制金融问题的探讨。主要涉及国民政府管理金融银行业的演进与发展历史,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建设的建议,国民政府币制和货币建设,战后货币金融问题的国际背景,以及战后法币制度发展的思考与建议。除此外,这一章节还就如何保持货币稳定、关于货币本位问题、建立健全金融体系、战后过渡期货币金融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第九章为论文的结语部分,在前几章的基础上,笔者对《经济建设季刊》的学术贡献、积极影响、现实启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同时也指出了《经济建设季刊》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以使读者对于这份刊物有更加全面客观准确的了解。
《电器工业》编辑部[7](2017)在《电器工业风云策划 2016大事记》文中研究指明1月1月4日,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获悉,三峡集团葛洲坝、三峡、溪洛渡、向家坝四大水电站2015年合计发电超1900亿千瓦时。1月10日,以"互联共享、智创未来"为主题的"2016年正泰电器新春营销团拜暨昆仑系列新产品发布会"在温州举行,正泰昆仑全新系列产品正式亮相。正泰昆仑系列产品项目累计投入1.5亿资金,累计申请360余项专利,共进行7860项可靠性测试。
周敏宁[8](2016)在《中国家电产品造型研究(1949~1979年)》文中指出本文研究中国家电产品造型设计的时间段为1949年1979年,处于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计划型经济体制下工业生产相对封闭时期。家电产品是中国早期众多工业产品体系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它的发展历程蕴含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化生产、国家经济制度的变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思潮转变等多种因素。本文研究时间避开80年代后改革开放全线引进国外生产流水线对本土因素的影响,更好地反映中国工业发展模式下家用电器的一个本土化改造、设计、生产进程,指出周边工业产业对家电产品造型形成的影响,社会工业整体发展水平对家电产品造型演变的促进和制约。本文基于中国家用电器发展的纵向历史发展历程、同时期世界家电产业发展的横向对比,集中选取电娱类家电、电动类家电、照明家电等出现较早、产量较大、受科技要素、工艺条件、相关支持产业、生产企业体制和国家经济体制影响较大的家电品种来分析中国民用家电造型产生原因及演变轨迹。在对中国各家电产品主产区现存大量家电产品进行实物考察,获得大量样本的基础上,通过对产品造型来源、科技应用、工艺材料,风格款式成因给出时代性、工艺性、体制方面的影响因素,从产品造型演变上归纳了中国家电的主要发展线索:“以商兼工”仿造,进口零件组装、装配性生产、整机国产化,自有风格直至改革开放后引入国外生产线从而本土家电产品设计总线的断裂,分析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并梳理中国建国30年家电产业脉络。论文从家电产品起源着手,通过对不同生产商生产设计特点、优势和局限性展开研究,结合与国外同类家电产品对比,以收音机、电视机、电扇和电灯等主要家电为例,对中国民用家电造型的演变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展现了中国民用家电“两条主线”—“由外向内”模仿国外家电产品进而本土化自制、“自上而下”通过大联合设计、“卫星厂”模式向全国普及家电产品造型,结合多种内外时代影响、经济消费局限“折衷”下的多样化家电产品造型表现形态。
《电器工业》编辑部[9](2016)在《电器工业风云策划 2015企业篇》文中指出2015年,已与我们挥手道别。驻足回望,这一年,不少企业以自己的智慧和业绩给我们留下了思考与回忆,他们的身影在时光的摩挲中愈发清晰。一个个年度的风云企业,犹如一个个坐标,勾勒出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正泰集团——心有猛虎细嗅蔷薇2015年7月,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当选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会长,这是该职务首次由民营企业家担当。12月,其又荣获"2015中国能源年度人物",成为此评选活动开展以来首位当选的民营企业家。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典范,南存辉
崔莹堂[10](2015)在《PSZ公司战略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风云突变,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也发生着迅速、复杂的变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来应对环境的变化,如何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实时的调整自己的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转型,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PSZ成立于1994年,以外贸起家,在其20多年发展过程中完成了2次战略转型,最终走上了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新的时期,公司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公司也急需进行战略转型。本文运用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利用战略管理的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方法对公司战略转型期间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同时结合公司内部的资源和能力,对公司的机会与威胁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从动态能力建设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本文旨在对于PSZ公司战略转型过程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战略转型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希望可以对于电动工具行业的其他外贸公司,乃至于国内众多的外贸公司的战略管理方面,尤其是战略转型方面能起到一些指导作用。
二、最新电器工业专利介绍(14)(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最新电器工业专利介绍(14)(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家电行业三季度报告(2021)(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宏观环境 |
1.1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地产、出口“双轮驱动” |
1.2 投资:房地产调控趋严,“精装修”配套部品多元化 |
1.3 出口:订单增长,运输和生产遇阻力 |
1.4 消费:内需低迷,提振消费意愿是关键 |
2.2021年三季度家电市场回顾 |
2.1 彩电:线上线下持续分化大屏市场看点十足 |
2.2 白电产品:结构升级和原料涨价推进市场价格持续上升 |
2.2.1 空调:高端高效产品提升,市场持续下沉 |
2.2.2 冰箱:出口受挫内销尚稳,市场价格明显上浮 |
2.2.3 洗衣机:洗护功能备受重视,热泵烘干成为主流烘干方式 |
2.3 厨卫电器:市场进入调整期,亟需提升产品附加值 |
2.3.1 油烟机:市场低迷,头部企业引领产品创新 |
2.3.2 洗碗机:增速放缓,打造健康化、差异化卖点 |
2.4 小家电:整体市场萎缩,清洁电器逆势增长 |
2.4.1 扫地机器人:市场进入上升通道,迎来自动清洗风口 |
3. 渠道分析 |
3.1 线上市场:发展动力充足,主要品类加速倾斜 |
3.2 线下市场:政府推出扶持政策,平台加码实体门店 |
3.3 线上线下促销频繁,家电家居一站购成新风向 |
4. 行业未来展望 |
4.1 消费细分拓展新赛道,三胎政策带来利好“东风” |
4.2 消费需求变化,需有针对性地投放新品类、开发新功能 |
4.3 沉浸式场景体验兴起,对销售起到催化作用 |
附录:2021年三季度家电行业大事记 |
第一件大事:聚焦“Z世代”格兰仕正式发布国民潮牌“易厨” |
第二件大事:白电整合提速TCL家电拟收购奥马电器近23%股份 |
第三件大事:百度进军电视赛道发布小度智能巨屏电视V86 |
第四件大事:美的楼宇科技事业部成立深耕楼宇拓宽商用 |
第五件大事:三翼鸟一站式定制智慧家发布开启为你定制 |
第六件大事:东芝中国首个生产中心将关闭产能转移他国 |
第七件大事:华帝发布新品分人浴新沐浴时代已来 |
第八件大事:全国首家京东MALL于9月30日在西安开业 |
第九件大事:国美零售租赁交易获通过全场景零售的重要落子进入实施阶段 |
第十件大事:苏宁易购零售云第10000家门店开业 |
(2)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价值、研究特色与研究方法 |
(四)资料来源与概念界定 |
第一章 中央电工器材厂的筹设与发展演变 |
第一节 中央电工器材厂的筹设 |
一、资源委员会的电器事业 |
二、中国电器事业的重要奠基人恽震 |
三、中央电工器材厂的组织系统 |
第二节 全面抗战时期中央电工器材厂的发展 |
一、湘潭各厂的内迁与发展 |
二、分厂的设立与发展 |
第三节 抗战胜利后中央电工器材厂的革新 |
一、各分厂抗战胜利后的迅速扩张 |
二、公司制改革 |
第二章 中央电工器材厂的管理经营模式与出品情况 |
第一节 中央电工器材厂的管理体制 |
一、人事管理 |
二、文书管理 |
三、生产管理 |
第二节 中央电工器材厂的经营机制 |
一、营业方式与业务方针 |
二、历年营业概况 |
第三节 中央电工器材厂的材料与出品情况 |
一、材料管理 |
二、出品情况 |
第三章 中央电工器材厂的企业特色 |
第一节 厂、会关系 |
一、资源委员会的统一领导 |
二、会属企业的一般特征 |
第二节 企业文化 |
一、忠信敏确 |
二、企业刊物 |
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业余生活 |
第三节 行业地位 |
一、中央电工器材厂的自主谋划 |
二、发起组织“中国电工社” |
三、设立电器工业经济研究委员会 |
结语 |
参考资料 |
附录 |
致谢 |
(3)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品牌发展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家电行业品牌发展环境 |
一、宏观经济环境 |
(一)全球经济增长趋缓,衰退压力凸显 |
(二)我国经济降速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
二、行业发展环境 |
(一)国际环境:全球家电市场迎来消费升级 |
(二)政策环境:大力支持以旧换新、绿色智能家电发展 |
(三)市场环境: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发生深刻变化 |
第二章中国家电品牌发展现状 |
一、2018年中国家电行业运行分析 |
(一)规模:整体小幅上涨,结构持续升级 |
1.彩电:规模萎缩,技术升级 |
2.冰箱:规模下降,结构升级 |
3.洗衣机:规模微增,容量提升 |
4.空调:前热后冷,能效先行 |
5.洗碗机:厨卫新星,快速增长 |
6.吸尘器:智能赋能,急速扩张 |
7.破壁机:健康主导,快速发展 |
(二)渠道: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 |
(三)企业:变则通,通则久 |
1.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显着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
a.美的 |
b.格力 |
c.海尔 |
2.企业纷纷加紧布局智能家居生态系统 |
a.海尔智慧家庭落地提速 |
b.小米将大家电确立为物联网业务战略的核心 |
3.传统赛道拥挤不堪,黑电企业寻求转型 |
a.创维:以创维硬件和酷开系统生态融合 |
b.TCL“双+”模式积极开拓业务领域 |
(四)行业运行特点:功能迭代、品质升级 |
二、2018年中国家电品牌竞争格局 |
(一)品牌发展成就 |
1.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
2.品牌建设收获全球化福利 |
(二)主要品类品牌竞争格局 |
1.冰箱 |
2.洗衣机 |
3.空调 |
4.电热水器 |
5.洗碗机 |
6.净水器 |
7.电烤箱 |
8.吸尘器 |
9.料理机 |
10.空气净化器 |
第三章中国家电品牌发展分析 |
一、2019年中国家电市场展望 |
(一)影响因素分析 |
1.正向因素 |
2.负向因素 |
(二)2019年家电行业展望 |
1.2019年上半年市场规模同比微降 |
2.预计2019年行业整体规模基本与上年持平 |
3.2019年家电行业品牌格局展望 |
二、品牌竞争趋势 |
(一)黑电价格战再起 |
(二)白电“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 |
(三)巨头跨界搅动竞争格局 |
(四)“专利战”背后是对市场的争夺 |
第四章家电行业品牌建设策略 |
一、家电品牌建设的外部需求 |
(一)完善知识产权相关立法,加强执法力度 |
(二)加大科技人才与管理人才培养力度 |
二、赋予品牌更明确的内涵 |
(一)核心科技是品牌建设的基石 |
(二)打造中国品牌的差异化优势 |
(三)多品牌运营,定位要明确 |
(四)知识产权是构建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壁垒 |
(五)工业设计与品牌形象相得益彰 |
三、消费者是品牌认知的主体 |
(一)品牌个性和消费者价值契合是品牌建设的关键 |
(二)善用新媒体资源 |
(三)补足品牌认知洼地短板 |
(四)服务是品牌形象的保障 |
四、积极应对变化的内外形势 |
(一)在产品个性化和差异化上多做文章 |
(二)“一带一路”开辟新战场 |
(4)中国早期电池知识和技术的引进(1855-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介绍 |
1.1.1 电池的发明 |
1.1.2 电池的发展与应用 |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电池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
2.1 晚清物理学着作中的电池知识 |
2.2 民国时期的电池专着 |
2.3 民国期刊中的电池知识 |
2.3.1 电池常识介绍 |
2.3.2 干电池专业试验 |
2.3.3 新闻特写 |
2.4 电池知识传播的特点 |
2.4.1 传播内容丰富 |
2.4.2 传播载体多元化 |
2.4.3 传播来源多样化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民国时期干电池的制造技术 |
3.1 民国时期干电池工业发展概况 |
3.2 民国时期私营干电池制造厂-汇明电池厂 |
3.2.1 干电池制造设备 |
3.2.2 干电池制造原料及配方 |
3.2.3 干电池产品推销 |
3.3 民国时期外资干电池制造厂-美国永备电池厂 |
3.4 民国政府工厂的干电池制造技术-中央工业试验所 |
3.4.1 中央工业试验所的创建 |
3.4.2 中央工业试验所干电池制造配方试验 |
3.4.3 中央工业试验干电池制造原料试验 |
3.4.4 干电池标准制定及检验方法 |
3.4.5 干电池新配方的发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池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
4.1 电池对近代中国人生活的改变 |
4.2 电池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1911-1949 年干电池的专题报告 |
附录2 1911-1949 年蓄电池的专题报告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多源异构数据的主题挖掘与信息推荐 ——以电线电缆行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 |
2.1 主题挖掘 |
2.2 LDA主题模型 |
2.2.1 LDA模型的相关研究 |
2.2.2 基于LDA模型的主题挖掘相关研究 |
2.2.3 基于LDA模型的主题演化相关研究 |
2.2.4 基于LDA模型信息推荐相关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据与方法 |
3.1 数据 |
3.1.1 数据来源 |
3.1.2 数据预处理 |
3.2 研究方法 |
3.2.1 LDA模型主题数目的确定 |
3.2.2 LDA模型的主题挖掘过程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内电线电缆行业情报的主题挖掘与分析 |
4.1 国内电线电缆行业情报的主题抽取结果 |
4.2 国内电线电缆行业情报的主题强度分析 |
4.3 国内电线电缆行业情报的主题演化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外电线电缆行业情报的主题挖掘与分析 |
5.1 国外电线电缆行业情报的主题抽取结果 |
5.2 国外电线电缆行业情报的主题强度分析 |
5.3 国外电线电缆行业情报的主题演化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电线电缆行业新闻数据的主题挖掘与分析 |
6.1 电线电缆行业新闻数据的主题抽取结果 |
6.2 电线电缆行业新闻数据的主题强度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果讨论与企业信息推荐 |
7.1 没有价值的主题 |
7.2 有价值的主题 |
7.3 具有发展前景的主题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致谢 |
(6)民国《经济建设季刊》(1942-1945)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选题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三、研究目标、关键问题和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经济建设季刊》基本概况 |
第一节 中国经济建设协会的成立及其主要活动 |
一、中国经济建设协会的成立 |
二、中国经济建设协会的组织架构和人员状况 |
三、中国经济建设协会的学术活动、政治活动 |
第二节 《经济建设季刊》创办及发行情况 |
一、《经济建设季刊》创办过程及刊行宗旨 |
二、《经济建设季刊》发行情况及当时影响 |
第三节 《经济建设季刊》的编辑、作者队伍 |
一、《经济建设季刊》编辑委员会成员及主要作者群体基本情况 |
二、《经济建设季刊》编辑、作者情况分析和几点思考 |
第四节 《经济建设季刊》栏目设计、文献统计 |
一、栏目设计情况 |
二、文献统计 |
第三章 《经济建设季刊》关于经济建设理论问题的探讨 |
第一节 自由经济、计划经济与统制经济的利弊权衡与选择 |
一、概念厘定: “自由经济”与“计划经济”、“统制经济”的异同辨析 |
二、路径选择: 对国家管制下“计划经济”与“统制经济”的自发认可 |
三、借助国家力量实现工业化:落后中国的经济赶超方案 |
第二节 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侧重的讨论 |
一、关于国营事业、民营事业讨论的重要篇章和观点梳理 |
二、倾向国营事业的原因和启示意义 |
第三节 “三民主义”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集权主义的理论纠结和思考辨析 |
一、关于“三民主义的经济制度” |
二、“三民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集权主义经济的辨析 |
第四节 《经济建设季刊》对国外经济建设理论和重要文献的引入与评介 |
一、对英、美等西方国家经济思想和经济建设情况的评介 |
二、对苏联经济思想和经济建设情况的评介 |
三、对德国及统制经济思想和发展情况的介绍与研究 |
四、对西方战后重建重要文献的译介情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经济建设季刊》关于交通、电信、邮政建设问题的探讨 |
第一节 关于铁路建设的讨论 |
一、当时中国铁路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弊端所在 |
二、战后铁路政策的主要原则 |
三、铁路建设的资本问题 |
四、战后铁路的建设与管理等问题 |
第二节 关于航运、公路及驿运建设的讨论 |
一、对战时航政、航政建设与战后复员的构想 |
二、关于公路及驿运建设的讨论和构想 |
第三节 、关于电信、邮政事业建设的讨论 |
一、关于电信事业的建设与复员 |
二、关于邮政事业的建设与复员 |
第四节 关于交通器材制造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经济建设季刊》关于农业发展与水利建设问题的探讨 |
第一节 关于农业建设的思考与探讨 |
一、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 农业建设的重要目标 |
二、人多地少: 农业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 |
三、土地国有: 关于土地政策的思考 |
四、产销合作社: 破解传统乡村治理结构的思考 |
第二节 关于水利建设的思考与探讨 |
一、水利建设的总体方针 |
二、经济视角看水利建设 |
三、历史视角看水利建设 |
四、水利建设的其他几个问题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经济建设季刊》关于工业建设及矿产建设问题的探讨 |
第一节 关于中国工矿业建设的基础和目标 |
一、抗战时期中国工业建设的衰弱基础和原因 |
二、实现国家工业化——工矿业建设的目标 |
第二节 关于中国工矿业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 |
一、国家、政府在推动工业建设中的作用 |
二、关于“国防经济”的讨论 |
三、工矿业建设的产业布局和区域分布 |
四、工矿业建设资金的来源与筹措 |
第三节 关于中国工矿业建设各领域的思考和讨论 |
一、关于水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二、关于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三、关于钢铁工业的建设与思考 |
四、关于电器工业的建设与计划 |
五、关于化学工业发展的思考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经济建设季刊》关于经济建设中币制金融问题的探讨 |
第一节 关于银行和金融业建设的探讨 |
一、关于金融对经济建设价值的认识 |
二、关于金融银行业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
三、对金融业支持经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
第二节 国际背景下民国时期币制建设与金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
一、民国时期币制建设的思想与实践 |
二、战后货币金融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 |
三、关于战后法币制度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
第三节、关于货币金融与经济建设几个关键问题的讨论 |
一、关于保持货币稳定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
二、关于货币本位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
三、关于建立健全金融系统的思考和建议 |
四、关于战后过渡期货币金融政策的思考和建议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经济建设季刊》关于对外经济关系的探讨 |
第一节 关于外资利用问题的探讨 |
一、经济建设中利用外资的必要与可能 |
二、如何更好地吸引外资从国际资本市场流入中国 |
三、战前国外对华投资的历史、投资领域和利弊影响 |
四、关于利用外资应遵循的原则 |
五、关于吸纳外资的渠道和方式 |
第二节 关于国际贸易政策问题的探讨 |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和基本特征 |
二、西方国家关于对外贸易的历史经验 |
三、关于中国关税与贸易政策的思考 |
四、促进对外贸易的要点与建议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语 |
一、《经济建设季刊》的学术贡献 |
二、《经济建设季刊》的积极影响 |
三、《经济建设季刊》的局限性 |
四、《经济建设季刊》的现实启示 |
附录1: 《经济建设季刊》目录 |
附录2: 中国经济建设协会理事、各组组长基本情况简表 |
附录3: 《经济建设季刊》作者情况简表 |
附录4: 《经济建设季刊》刊发文章和作者情况表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
后记 |
(7)电器工业风云策划 2016大事记(论文提纲范文)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8)中国家电产品造型研究(1949~1979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其缘起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现状的综述 |
1.2.1 国内对 1949-1979 年家电产品的研究 |
1.2.2 国外对中国 1949-1979 年家电产品的研究 |
1.2.3 当前研究现状的不足 |
1.3 研究目标和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对象时间的界定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对象和时间的界定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框架 |
1.5.3 研究方法 |
1.5.4 理论基础 |
第二章 中国家电工业发展基本脉络 |
2.1 中国家电工业产生背景 |
2.1.1 电器科技发展背景 |
2.1.2 中国家电工业产生 |
2.1.3 解放前中国家电企业发展概况 |
2.2 建国初期家电企业国有化进程(1949-1957) |
2.2.1 完成电器工厂国营接管 |
2.2.2 军工厂式家电生产制 |
2.2.3 扶持带动电器周边产业 |
2.3 大跃进时期的发展与制约并存(1958-1965) |
2.3.1“大跃进”时期工业发展概况 |
2.3.2 浮夸风下的家电生产概况 |
2.4 文革时期—曲折前进(1966-1976) |
2.4.1 政治运动带动收音机普及 |
2.4.2 文革运动对家电产能的影响 |
2.4.3 工业生产管理权改革下放 |
2.5 经济恢复时期(1977-1979) |
2.5.1 引进技术对家电产能的推动 |
2.5.2 引进技术对本土产业链的冲击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1949-1979 年主要家电产品类型及发展 |
3.1 电娱类家电—收音机 |
3.1.1 解放前收音机发展概况 |
3.1.2 新中国建国后收音机工业阶段性发展 |
3.1.3 中西收音机造型比较分析 |
3.1.4 收音机界面演变特征分析 |
3.1.5 收音机外型结构演变轨迹 |
3.2 电娱类家电—电视机 |
3.2.1 电视机发展概述 |
3.2.2 建国后电视机工业阶段性发展 |
3.2.3 中国电视机的发展及造型分析 |
3.2.4 电视机发展对比分析(以中日为例) |
3.3 电动类家电—电扇 |
3.3.1 电扇发展概述 |
3.3.2 电扇结构演变成因分析 |
3.3.3 我国电扇的发展及造型分析 |
3.4 其他家电产品 |
3.4.1 照明类家电—电灯、手电筒 |
3.4.2 制冷类家电—电冰箱、空调 |
3.4.3 清洁类家电—洗衣机 |
3.4.4 整容类家电—电吹风、电熨斗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1949-1979 年家电产品造型演变特征及路径 |
4.1 时代因素下家电产品造型风格演变 |
4.1.1 由舶来品走向国货 |
4.1.2 由奢侈品走向日用品 |
4.1.3 由公众家电走向居室家电 |
4.2 工艺技术发展下家电产品外观造型演变 |
4.2.1 材料处理由简单转向复杂 |
4.2.2 由半手工制造转向工业化生产 |
4.2.3 构造由简单转向集约化 |
4.2.4 功能界面由粗放转向精密 |
4.3 社会体制下家电产品造型演变 |
4.3.1 消费水平局限下家电造型简化 |
4.3.2 计划经济下家电造型趋同 |
4.3.3“宣传阵地”转向婚俗用品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1949-1979 年家电造型式样成因及特征 |
5.1 中西造物意识融合 |
5.1.1 记忆性“洋货”造型借用 |
5.1.2 中式文化语境下造物“转译” |
5.1.3 中国传统工艺的糅合 |
5.2 时代审美因素影响 |
5.2.1 建国初期“革命性”装饰题材(1949-1957) |
5.2.2 大跃进时期的“浮夸”与“赶超”(1958 -1961) |
5.2.3 文革时期“红色”装饰(1966-1976) |
5.2.4“工业美术”兴起 |
5.3 不同生产商造物思想对比 |
5.3.1 国营企业的“耐久”思想 |
5.3.2 军工企业的“效用”思想 |
5.3.3 民间组装的“奇思妙想”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家电产品造型设计存在问题及启示 |
6.1 忽视家电产品造型背后的技术支撑 |
6.1.1 战略性工业化思想缺失 |
6.1.2 不匹配的原料支持与加工工艺 |
6.1.3 低端产品需求导致的家电技术革新停滞 |
6.1.4 企业技术人才结构与工业国家不匹配 |
6.2 体制对家电产品造型设计的影响 |
6.2.1“以产定销”对家电产销信息的割裂 |
6.2.2 中国军工厂的体制封锁 |
6.2.3 设计中的“等级表达” |
6.2.4 国家组织的“联合设计”之利弊 |
6.3 对未来家电产品造型设计的启示 |
6.3.1 未来家电产品造型趋于“大象无形” |
6.3.2 注重基础科学的研究与投入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后续研究与展望 |
论文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和参与课题 |
附录二:国产家电国外原型机对比(部分) |
附录三:国产电子管收音机定级的参考资料 |
附录四:主要国产电子管收音机一栏表 |
附录五:哈崇南手稿《一项最即(急)时的设计》 |
(10)PSZ公司战略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
(一)论文结构 |
(二)研究方法 |
三、战略转型研究综述 |
(一)战略管理部分 |
(二)战略转型部分 |
(三)简要评述 |
第二章 PSZ公司介绍 |
一、PSZ公司概况 |
二、PSZ公司两次战略转型 |
(一)从贸易到实业的战略转型 |
(二)从代工和贸易到品牌的战略转型 |
三、PSZ公司新时期的战略目标及公司面临的问题 |
(一)新时期的战略目标 |
(二)新时期公司面临的问题 |
第三章 PSZ公司环境分析 |
一、宏观环境分析 |
(一)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二)经济环境分析 |
(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四)技术环境分析 |
二、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一)新进入者的威胁 |
(二)行业内竞争对手的威胁 |
(三)买方讨价还价能力 |
(四)供方讨价还价能力 |
(五)替代品威胁 |
三、PSZ内部条件分析 |
(一)组织结构 |
(二)人力资源 |
(三)产品创新能力 |
(四)营销创新能力 |
(五)信息处理能力 |
(六)财务状况 |
第四章 PSZ公司SWOT分析和战略转型方向的选择 |
一、SWOT分析 |
(一)优势(Strength) |
(二)劣势(Weaknesses) |
(三)机会(Opportunities) |
(四)威胁(Threats) |
二、PSZ公司新时期可选择的战略转型方向 |
(一)SO战略 |
(二)ST战略 |
(三)WO战略 |
(四)WT战略 |
三、PSZ公司新时期战略转型动态能力建设方面的建议 |
(一)环境设别能力方面 |
(二)资源整合能力方面 |
(三)管理控制能力方面 |
(四)持续创新能力方面 |
第五章 总结 |
一、本文研究的结论 |
二、本文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最新电器工业专利介绍(14)(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家电行业三季度报告(2021)[J].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 家用电器, 2021(11)
- [2]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研究[D]. 李姣. 西南大学, 2020(01)
- [3]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品牌发展报告[J].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 家用电器, 2019(12)
- [4]中国早期电池知识和技术的引进(1855-1949)[D]. 张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7)
- [5]多源异构数据的主题挖掘与信息推荐 ——以电线电缆行业为例[D]. 欧洁.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6]民国《经济建设季刊》(1942-1945)研究[D]. 吴德祖. 武汉大学, 2017(06)
- [7]电器工业风云策划 2016大事记[J]. 《电器工业》编辑部. 电器工业, 2017(01)
- [8]中国家电产品造型研究(1949~1979年)[D]. 周敏宁. 江南大学, 2016(04)
- [9]电器工业风云策划 2015企业篇[J]. 《电器工业》编辑部. 电器工业, 2016(01)
- [10]PSZ公司战略转型研究[D]. 崔莹堂. 苏州大学,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