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施工技术 存在 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1],施工技术优化利用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施工企业要综合分析影响因素以及施工技术应用中呈现的各类问题,科学处理的同时优化应用路径,防控安全、质量等风险,借力施工技术保证水利水电施工安全以及质量,在水电资源利用率提高过程中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目标。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1、土坝防渗加固处理技术
某些地区的地理环境比较差,水库土坝后坡经常出现渗水等问题,导致土坝变形、渗透等,水库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施工企业可以针对施工位置地理环境具体情况,科学应用土坝防渗加固处理技术,劈裂坝体的同时向坝底基岩、坝剪等灌注适量的浆液,让坝体形成连续性的防渗体,对土坝进行合理化加固处理,提高坝体的安全性、稳定性,解决渗漏等问题。
2、预应力锚固技术与GPS定位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优势作用多样化,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有着较广的应用范围,具有较好的加固等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施工企业可以利用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最大限度内传递拉力[2],降低水利水电施工中需要承受的荷载,避免水利水电设施投入使用后频繁出现质量问题,裂缝、沉降等。此外,GPS定位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优势特征多样化,比如,高精度、高速,频繁应用到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优于传统常规地面定位技术,可以将预应力锚固技术、GPS定位技术同时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在预应力锚固施工中利用GPS定位技术,精准控制水利水电各施工位置,随时了解锚固施工方向以及锚固深度动态变化,检测水利水电施工中不同施工位置基岩承受的应力,包括局部位置受力情况,合理控制施工角度、荷载、锚杆数量等,保证水利水电施工有序进行。
3、坝坡混凝土面板施工技术与坝体填筑技术
坝坡混凝土面板施工技术应用中先从施工现场的中心位置展开施工,再向坝坡两侧浇筑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每层浇筑的混凝土厚度不能超过规定范围,即26厘米到29厘米[3]。在浇筑过程中,充分振捣各个位置的混凝土,浇筑结束之后,要及时合理对混凝土进行压面、抹平等操作,脱模处理之后,要再次对混凝土进程压面以及抹平处理,做好混凝土各方面养护工作,比如,洒水、保湿。在应用坝体填筑技术中,需要对坝面进行流水作业,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作业方向、施工区段以及坝体施工的最大化面积、机械设备运行情况等,明确坝体填筑施工要求、流程、标准等,进行规范化、精准化施工。如果是在冬季或者低温情况下施工,必须控制好坝体各个断面的施工作业时间,防止循环作业,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控制好施工材料的热量损耗等。
4、Atuo CAD 辅助设计技术
Atuo CAD 辅助设计技术频繁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能够为水利水电施工提供高精度的参数数据。相交线问题是水利水电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在利用解析几何等数学方法计算过程中计算步骤复杂化,计算准确率不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人员可以利用Atuo CAD 辅助设计技术,构建水利水电施工的数字化模型,直观、形象、具体呈现水利水电施工各个环节,可以进行图形计算,判断施工图纸是否合理、科学,自动化绘制水利水电施工的横截面图、断面图,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高效进行的同时最大化提高施工的效率。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技术选择不合理,施工技术应用方案与流程不规范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用其中的施工技术比较多,预应力锚固技术、坝体填筑技术、GPS技术等,其应用要求、流程、注意事项等各不相同,必须具备规范化的施工技术应用方案以及流程,但在施工技术应用中作用其中的方案、流程并不规范,加上选择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现场具体情况不吻合,无法满足地区水利水电施工的具体要求,导致施工中出现故障问题、安全事故等。施工企业要在联系施工现场基础上科学选择应用坝坡加固处理、坝体填筑等方面的施工技术,科学制定对应施工技术应用方案,在比较、分析中明确最佳的方案,制定标准化的施工技术应用流程,促使施工技术科学运用到水利水电施工中,在增加技术含量过程中提高水利水电设施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性。
2、施工技术应用管理不到位,施工技术应用中的环保问题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化,存在多个不确定性因素、危险源,施工技术应用中极易出现安全、质量等风险,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的应用管理,但实际上,应用管理重视程度不高,管理不到位、形式化。施工企业要在深化认识基础上强化施工技术应用管理,科学制度应用管理制度规范的同时明确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责任,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现场监督施工技术应用各环节的同时采用常规检查、随机抽查、大型检查等方法,全方位、系统化检查施工技术应用全过程,及时发现呈现的安全隐患、质量事故,严格按照具体要求,科学处理施工技术应用中呈现的质量事故。此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对周围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打破生态平衡、拦江建坝等,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极易引发的环保问题,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规范化施工的同时科学应用施工技术,将水利水电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污染等最小化,提高水利水电施工的生态效益。相应地,下面便是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应用中质量事故处理的结构图。
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应用中质量事故处理的结构图
三、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深化发展的催化剂、助推器[4],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中扮演重要角色。施工企业要在工程实践过程中深入思考、探究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全新的思路、路径,优化施工技术应用全过程,加强对水利水电施工质量的管控,控制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的同时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经济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3):106-107.
[2]向德双.水利工程施工常用技术标准现状浅析与对策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18):282-283.
[3]肖文雄.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其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4):237-237.
[4]王刚,邱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相关问题及解决对策[J].四川水泥,2018(10):170-170.
论文作者: 张忠科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5卷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水利水电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锚固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土坝论文; 预应力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5卷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