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研究论文_刘娟

刘 娟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作者简介:刘娟,女,(1972-),本科,主管护师.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心血管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如何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策略来加强护理质量的提高,降低护理风险,满足患者健康需求.方法 将60 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血管内科病房影响护理质量的潜在因素,实施护理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对策;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持续质量改进策略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将持续改进策略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心内科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显著增强,促进了护患关系,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较策略实施前有所提高,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各维度得分实施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护理管理中利用质量持续改进工具不断完善管理对策,可以达到护理管理的改造与升级.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病房; 护理管理; 持续改进【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10-01

心内科患者在疾病的治疗及预后过程中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及复杂性,大多数患者体现出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易突发的特点,成为医院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1],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质量的提升是靠过程控制来维持的,持续质量改进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思维,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注重过程和环节质量控制的持续性,以“持续的顾客满意”作为标准[2],是近年来医院管理策略创新的一项新举措.2013年7月以来,本院心内科,尝试将持续改进策略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随机选取2013年7月后入住我院心内科的患者260例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135例,女125例;年龄47-86岁,平均59.2岁;全部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相关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病程1~15年,主要病种包括: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原发扩张性心肌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高脂血症等.纳入标准:(1)人口学资料完备,入院时病情相对稳定,能合作;(2)排除严重肝、肾器质性病变;(3)自愿参与本组调查,认知功能及语言交流无障碍. 1.2 方法1.2.1 调查工具 (1)一般社会学调查: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病史、家族史、入院及就诊次数、合并症等.(2)在参考相关文献报道基础上,由研究者自行设计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本组入选对象进行调查,并与本策略实施基线研究前同期本科护理水平进行比较,该问卷含:入院指导、生活照护、基础护理、情感支持、尊重与关爱、健康教育6个功能维度,32条目.评分根据likert5级标准,“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 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总分126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对接受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越高.该问卷经我院专家评审并经预实验检测,具有一定的信效度(效度系数为0.817).

1.2.2 持续质量改进的内容与方法1.2.2.1 将满足患者的需求作为护理指标制订的基础 标准是衡量实际质量的尺度,制定和完善护理质量标准是持续质量改进的重要环节,护理标准应以“以病人为中心”为指导,在标准的制订中应注意其可行性,各种标准指标概念要清晰,内容要切合实际,可以采取阶段性标准,由“点”到“面”,循序渐进.既要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性,强调整体目标的实现,又要强调个体的责任,预防护理缺陷的发生.1.2.2.2 建立高效的质量反馈、评价系统 信息反馈与评价是质量改进的重要步骤,应从各个方面对护理质量进行追踪,在管理机构上健全评价和考试制度,形成质量控制—评价—反馈全程护理管理网络;注重发挥系统功能和个体责任,科室内部组成一定数量的质量圈[2、4](QCI),在围绕护理质量指标的前提下,通过自查、互查、督查,结合对病人的满意度调查收集信息,逐级找出护理缺陷中类似的、共性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应定期召开科室护理质量分析会,进行阶段性的质量总结,为质量改进提出新的课题.1.2.2.3 进行全员质量管理培训 促进全员参与质量改进,增强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组织护理活动成果推广和演示,组织护理队伍实务操作演练并进行现场讲评指导、观摩;尤其是对低年资护士,要根据科室特点,疾病种类进行详细的岗前培训,还要加强质量管理工具的掌握,如:学习QC管理、数据统计学、文献检索、基线调查、风险识别等基础管理知识,强化护理人员沟通能力与技巧、医学伦理学、法律常识等的培养再造,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教学习,拓宽知识面[3],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与培训,使全员护士加入到持续质量改进中,激励护士的创新思维,提高全员质控能力.

1.2.2.4 护理工作流程再造形成制度化 基础护理工作流程中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实施业务整合、重组要形成制度化和动态化,具体包括:护理文书处理流程、护士服务言行规范、护士排班模式、床头交接班程序、药物配制流程、辅助检查流程、危重病人抢救预案、消毒隔离措施、患者安全防范流程等实施不间断规范和重建;还要对如:入院评估、人文关怀、康复训练、出院指导、调查随访等基础工作内容进行标准化,增加新服务项目;流程再造坚持以“利于患者、方便护士、提高效率”[4]为指导原则,通过对原工作环节和环境的“增减扬弃”等,提高整体护理效率,实现真正的全程无缝隙护理.1.2.2.5 完善护士职业生涯管理,加强人性化照护理念的塑造 人性化照护是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强调以病人为本、以质量为中心,目的是使患者在就医中获得精神社会关爱和专业技术关爱两个方面,使身心均获得满意体验.我们在护理管理中重视持续性的对护士加强职业生涯管理,日常管理中加强专业情感教育,培养和引导护理人员形成自我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浓厚的职业兴趣,最终形成完善的“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重复测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通过将持续改进策略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近3个月,我科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显著增强,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基线研究前同期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附表.

附表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策略前后本科患者护理满意度测量(X±s,分)

3 讨论3.1 心内科病房影响护理质量的潜在因素通过基线调查及专业评估,我们认识到,心内科目前影响护理质量的风险问题主要有;①部分护士对住院患者常见护理风险估计不足,预防性护理观念滞后,日常护理忽视病情观察,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力弱;如当患者病情加重或出现变化时不能及早主动跟踪记录.②年轻护士普遍习惯于按医嘱被动执行常规护理,专科疾病问题把握不准,应急应变能力不足,临床中对突发事件较缺乏能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多依赖护士长或高年资护理人员督促提醒.③ 在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能力与沟通意识欠缺,比如,部分护士与病人及家属的良性沟通不足,在交流时,不注重基本礼仪,使用生硬、命令式的语言或表情冷淡、态度冷漠等;护士的法律意识薄弱,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3],,忽略患者享有的知情同意权,不能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不注意交谈方式,导致泄漏病情及隐私;④忽视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及时性,流于形式.

3.2 持续质量改进的内涵及价值护理管理系统的主要职责就是抓好服务的过程管理和环节控制,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服务;护士是医疗护理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即需要系统性,更需要连续性,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质量持续改进,作为护理工作更需要强调质量持续改进的价值,要将管理者、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纳入到到质量控制活动中来,前瞻性地预防问题的发生,随时对护理活动加以改进,不间断地对护理风险进行评价,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使护理质量呈螺旋状上升,从而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心血管内科病房护理中应用质量持续改进策略,就是要使全体护士积极参与,主动控制,根据患者的特点不断提出新问题,探索新方法,遵循规范-创新- 再规范-再创新的管理思路[5],使护理质量进入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本研究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质量持续改进,我科在原有的质量基础上不断定位更高的标准,收到了一定效果,通过将持续改进策略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近3个月,260例入选调查对象护理满意度问卷得分较基线研究前同期相比显著提高(P<0.05),提示护理管理中利用质量持续改进工具不断完善管理对策,可以达到护理管理的改造与升级,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1] 徐永能.心血管内科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J].现代护理,2007,9(6):1536-1538.[2] 席淑华,李蕊,卢根娣.以护理研究成果推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39.[3] 王育红.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87.[4] 史小峰.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10):123-125.[5] 孙妍,施英.“品管圈”活动提升门诊药房药学服务品质的作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1):43-45.

论文作者:刘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  ;  ;  ;  ;  ;  ;  ;  

心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研究论文_刘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