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旺旺医院药学部 湖南长沙 410016
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药学干预效果,其中2016年1-12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12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采用药学干预,2017年1-10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996例作为干预组,采用药学干预,对比两组感染例数、用药合理情况、治疗费用和治疗时间。结果:干预组中有9例出现感染,对照组中有24例出现感染;干预组中出现了21例不合理情况,对照组出现了46例,干预组的药物合理性好;干预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中进行药学干预能够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减少治疗费用,缩短治疗时间,有着积极的干预价值,值得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药学干预
剖宫产是常见的妇科治疗手术,属于Ⅱ类切口手术,为了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需要在手术后进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药物。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感染风险,但不合理的药物使用会增加抗药性,影响治疗。为了保证抗药性的合理应用,国家卫生部制定《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管理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抗生素的预防使用进行了明确规定。如何合理选择抗生素,确定给药时间等是术后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关键[1]。本文分析了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中进行药学干预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6年1-12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12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1-10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996例作为干预组,患者均采用剖宫产分娩,足月妊娠,排除患者有胎膜早破、羊水重度污染和白带异常等可能影响本次研究的情况。研究组患者的年龄在25~31岁之间,平均(28.4±0.4)岁;对照组年龄在26~32岁之间,平均(27.8±0.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生产次数等数据可比。
1.2研究方法
干预组采用药学干预,医院成立药学干预小组,根据《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管理方法》来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当前用药存在的问题,增强药师的安全用药意识,并给予定期的抗菌用药知识培训[2]。对照组未进行药学干预,根据临床用药标准进行给药治疗。
1.3效果评价
术后感染判定标准:术后伤口疼痛或是压痛,局部有红肿症状,或是有脓性分泌物等,术后体温在28℃以上。观察两组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主要包括药物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和时间等,统计两组的治疗费用和住院治疗时间,综合评价药学干预的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分析药学干预效果,本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X2检验差异;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当检验结果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中有9例出现感染,对照组中有24例出现感染;干预组患者中有21例出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对照组中有46例出现了不合理用药情况,干预组的合理性高;干预组的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3.讨论
剖宫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切口感染,采用预防性抗菌药物能够有效的降低感染风险,提升术后恢复效果[3]。本文研究发现,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均降低了术后感染的情况,表明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药学干预的应用能够提升抗生素药物使用的规范性,减少不合理用药,同时节约治疗费用,缩短治疗时间,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
3.1药学干预规范抗生素的选择
Ⅱ类切口手术伤口存在着大量的细菌群,会引发术后感染,因此在手术治疗后需要预防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临床研究发现,剖宫产手术感染的致病菌为B族链球菌,阴道和宫颈内存在着的细菌向宫颈转移,手术后宫颈的软组织充血为细菌的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表现为革兰阴性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4]。产妇分娩后身体免疫力下降,手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是术后抗生素的预防应用不合理均会导致术后感染的出现。预防抗生素的选择需要根据病菌的种类进行选择,首选是对格兰阳性菌强的头孢类抗生素,若患者度头孢敏感可选择克林霉素或是甲硝唑治疗。
3.2合理规范给药时间
相比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剖宫产术后应用的抗生素需要有更高的安全性,降低对产妇和新生儿产生的影响,首选药物为头孢类和阿奇霉素等B类抗生素药物。抗生素预防给药的最佳时机是断脐后立即给药,保证手术过程中和术后组织液中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发挥较好的抗菌效果[5]。手术中抗生素的应用降低了感染风险,减少药物对新生儿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并不会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大量的杀灭致病菌会导致抗药菌出现,导致抗生素的治疗效果降低。抗生素输注的时间短,可以让产妇提前下床活动,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抗生素对新生儿产生的影响。
3.3促进合理用药
在干预前出现的不合理用药除了药物选择不合理和用药时间不规范之外,药物配置也是较为严重的不合理现象[6],包括抗生素的给药量多大、给药频率过高等。例如溶媒剂量较大,使得药物不能在规定时间滴注完,影响了人体内组织中的有效药物浓度[7];对于重症患者治疗的抗生素给药剂量为3g,但预防使用剂量则要降低给药量;阿奇霉素药物的半衰期较长,一天给药一次即可,若一天给药两次会增加用药风险。干预组采用了药学干预后,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降低,给药安全性增加,同时降低了感染的风险,节约了治疗费用[8]。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中应用药学干预发挥了积极的效果,提升了抗生素用药的规范性,在提升感染预防作用的同时降低了药物的治疗费用,缩短治疗时间,从临床用药管理上看,采用药学干预能够加强对抗生素的使用管理,保证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岳翠丽.临床药师干预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8):150-151.
[2]秦梦春.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02):169-171.
[3]杨彩艳,赵惊奇,马薇,王海滨,窦成福,许大庆.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对照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3,10(03):154-156+184.
[4]陈果林,蓝雪容,欧伟红.药师干预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04):697-699.
[5]林葳,林冬平.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药学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161-163.
[6]吕彩云,刘健玲,陈翔.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分析[J].今日药学,2014,21(02):120-124.
[7]柴新华.143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干预前后的比较[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4,11(4):310-312
[8]张晓静,邓少嫦,梁丽笙,等.剖宫产围手术期合理选用抗生素的临床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26(2):128-130.
论文作者:陈利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药物论文; 抗生素论文; 药学论文; 预防性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