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一个文献综述
赵 红,任文静
(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71)
摘 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失能老年人口的护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护理保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失能人口长期护理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现有研究对我国失能人口状况、失能人口护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基于此,首先介绍分析我国老龄化发展的现状,然后从失能状况分析、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方式选择、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等方面入手,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发展现状,从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分担、长期护理保险经办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长期护理保险;人口老龄化;文献综述
引言
近年来,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冲击日益严峻,截至2017年年末,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4亿人次,占总人口的17.3%,失能失智人口在4 000万人次左右,预计到了2050年,老龄化人口将达到4.8亿,占总人口的约35%,失能失智人口将超过上亿人。解决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的有效措施。2016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青岛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截至2017年年底,已有超过7.5万人享受到了保障待遇,赔付护理金大约5.7亿元,基金的支付比例超过了70%。本文首先梳理了已有研究对老年人失能情况的研究状况,进一步分析了现有的关于失能老年人护理方式选择以及现有研究中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分析和争论。本文试图通过对老年人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及长期护理保险研究等方面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找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方面继续深化研究的方向和空间,以及可借鉴方法和经验,并提出研究展望。
一、老年人失能状况的研究
对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的分析是解决长期护理问题的基础。对老年人失能状况的研究包括失能时间分析、失能影响因素分析、失能率测算等。对于失能时间的预测分析,学者们普遍认同随着我国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失能时间也相应的增加。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预期中度、重度失能时间占余寿的比重快速上升。钱军程等(2012)利用历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相关失能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老年人失能率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加,各失能老年人口数庞大,随着年龄组递增失能率成倍增加。张立龙、张翼(2017)基于2008—2011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通过Logit模型研究发现,65岁老年人的平均余寿约16.04年,其中预期完全自理、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的时间分别为10.11年、4.42年、0.88年、0.63年;失能状况的存在,将缩短余寿,降低了人群的生活质量。林延君等(2004)利用家庭健康访谈数据研究发现,由于失能状况的存在,人群的平均期望寿命降低了5.101岁,出生时的期望寿命(72.9岁)由于失能的存在而仅相当于在完全健康状态下度过了67.8年。学者们对居住地点、有无医疗保险、婚姻状况和生活习惯等都是影响失能时间、失能率的重要因素等方面普遍形成共识。普遍认同老年人群、女性人群、贫困地区人群的失能率分别高于年轻人群、男性人群和富裕地区人群的失能率,年龄是影响失能的重要原因,随着年龄的上升失能率将快速上升。由于使用的统计数据不同,测算出的失能率具体数值存在差异。潘金帅等(2012)通过测算得出,我国老年人口失能规模为522万,总失能率为 2.95%,男性2.52%,女性3.35%,同村镇相比,城市失能率最低2.35%。杨付英、郝晓宁等(2016)研究发现,老年人失能率8.18%,患有多种慢性病、抑郁程度比较严重和自评健康差的老年人失能情况较严重。景跃军等(2017)从分析我国失能老人数量及基本状况入手,测算得出2054年我国失能老人总量将达到峰值约4 300万人,其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老人约1 600万。张文娟等(2015)采用数据合并的方法,结合六普数据的人口结构进行评估,得出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失能率为11.2%;丁华等(2018)研究得出,老年人ADL截面失能率在3次调查中为10.26%~11.08%,IADL3次调查测算的失能率为20.73%~21.61%。周绪凤等(2017)研究发现,60岁以上农村老人失能率为8.8%,洗澡的失能率最高,吃饭的失能率最低。胡宏伟等(2017)研究发现,社会活动参与具有显著、稳定的失能预防作用。
针对围栏施工,提出两种不同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应用于两期围栏施工中,两种优化方案的具体内容对比如表3所示,主要对交叉口信号灯周期、车辆单双号限行、车种限行3个方面进行比较.
二、失能老人的护理方式选择研究
护理方式选择的研究包括护理成本分析、护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政府失能老人护理问题上的定位等方面。研究发现护理成本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大多数的失能老人更倾向于选择家庭护理。徐丽萍等(2011)研究发现,单身独居老人和高龄老人失能的相对成本更高;城市老人失能相对成本高于农村,东部高于西部。可以结合护理成本的特征,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人们选择护理方式。孙劢、蒋远胜(2014)研究发现,入驻养老机构护理费用高昂、医保种类不同自付比例差距大、老人医养成本负担重等问题,护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情感因素、政策环境及个人健康等方面。王静等(2008)结合Andersen的行为模型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居住状态和健康状况是影响居家失能老年人做出长期护理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郝晓宁等(2015)以北京市3个市区内老人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失能老人的照料主体主要是家人,大多数失能老人不愿意选择机构照料,主要原因是认为经济能力负担不起。彭希哲等(2017)研究认为,老人对于长期照护服务的使用更多的是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即便个人有使用某种健康服务的特征和倾向,但仍受制于政策环境、个人与家庭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等因素。李强等(2015)分析发现,农村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需求强烈,最偏好的长期照护方式是家庭照护,最需要的长期照护服务是康复护理类服务。长期护理供给情况也影响着人们对长期护理方式的选择。张利等(2015)研究发现,长期照料服务供给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具有显著性影响。熊吉峰(2014)以湖北潜江为例,研究发现在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付给照护者生计行为造成的影响中,照护者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老人失能等级、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力较大;而失能老人的其他子女资源与社区资源等保护照护者生计行为的作用力不大。刘二鹏等实证分析发现,子代仍旧是多数失能老人照料的主要提供者,家庭禀赋因素、代际经济支持因素是影响失能老人对子女照料满足程度的关键因素,政府可以通过护理补贴、护理保险等方式促进失能老人护理问题的解决。涂爱仙(2016)分析了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供需严重失衡的原因,强调要解决失能老人的养老照护问题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唐均(2014)对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政策对象做出了一个操作性定义,据此对需要护理补贴的老人做出定量分析,对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框架进行了设计。吴宏洛(2014)基于医养结合长期照护模式,讨论了如何通过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实现对失能老人的救助功能。张学军(2013)提出,国家和社会应该采取社会保险而非社会救济来帮助失能老人,并提出了失能社会保险立法的相关建议。景跃军、李元(2014)分析了现阶段及未来我国失能老人的状态和构成以及未来对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变化,提出建立并完善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社会保险的对策。
三、长期护理保险研究
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模式。早期的长期护理保险研究主要集中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的探讨。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模式,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必须通过政府的推动,采取社会保险的形式,或者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形式。陈晓安(2010)指出,我国唯有以“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强制投保、商业化经营、社会化运作”为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相关职能,才能实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孙正成等(2013)以需求为视角,基于浙江省实际情况,分析实施了LTCI的可行性和阻碍因素,得出了可单独设置社保型LTCI的基本结论。曹信邦等(2014)主张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强制性公共护理保险制度,并通过政府适度的财政补贴、保险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引导公众积极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张智国等(2011)、韩振燕(2012)、李时华(2015)、高春兰(2015)通过分析日本、德国、美国、韩国等的相关先进经验,来探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模式。
当前,下游心态对价格的走向起到一定程度的杠杆作用。在价格到达一定低位,进行抄底操作,从而促使价格触底反弹。在价格到达一定高位后,保持观望,抑制价格继续抬高。从触底反弹到冲高回落,这也是整个8月尿素市场的价格走向。
刘金涛、陈淑文(2011)推导计算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中,个人的承担比例为3.3%;魏华林、何玉东(2012)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我国建立长期保险模式分散失能风险在筹资机制上具有可行性。陈璐等(2013)模拟测算了长期护理保险的护理成本及相关费率,长期护理保险的支付研究包括支付方式的研究、支付标准的研究等方面。关于支付方式,学者们普遍认为应当采取服务支付与现金支付相结合的方式,同时,也普遍认同应当对家庭护理提供一定的护理津贴。如刘金涛(2014)研究认为,承保机构可以通过为护理对象购买机构服务的方式来实现长期护理保险的支付,当护理服务是由亲人提供时,保险机构应给予亲属一定的货币补偿。戴卫东(2015)分析指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采取现收现付制,对家庭护理者提供适当津贴,按照护理等级来支付补偿费用,同时服务利用者应自负一定比例的费用。郝玉艳(2016)探讨了医疗保险基金结余支付老年人长期护理费用的相关问题。
筹资水平和支付水平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核心问题。肖云和王帅辉(2015)、雷晓康和冯雅茹(2016)、林宝(2016)等学者提出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的筹资模式,政府、个人和企业合理分摊保费。有学者进一步对各方的筹资比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以进一步论证分担机制的可行性,如马绍东、赵永恒(2007)分析了长期失能收入保险定价的影响因素和定价特点。
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学者开始探讨影响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因素,学者们以存在的问题和实证分析结果为依据,探讨了婚姻家庭、收入等因素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提出如何提高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如何更好地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建议。杰弗瑞等(2008)则强调,必须考虑到市场中有长期护理需求的贫困群体。舍曼等(2011)认为,高龄失能、失智老人因为丧失消费者主权,容易导致护理人员的道德风险行为。国内学者邓庆彪等(2015)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探讨。
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也非常的迅速,而在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装置,其实本质上也是一个计算机装置,作用就是对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控工作,对整个网络的运行进行指导,让智能电网的系统运行能够高效和安全。同时,继电保护装置在对电力信息的数据和故障信息进行获取的时候,会及时反馈信息到系统的网络控制中心。另外,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在自动化程度方面,电力系统也做得越来越好,这样就能够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和高效。
教师题库管理,页面见图2、图3。具体实现为,在Servlet中打造为分页对象后转发至页面,使用Jsp动态循环列表显示。在DAO层中,使用Save方法占位符占位后,通过传参方式,提高批量操作代码执行效率,提高代码整洁度。
试点开展以来,许多学者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发展进行了分析。朱铭来等(2017)对比分析了上海、青岛、长春、南通等4个城市的参保对象、筹集渠道、服务机构和服务项目,结合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制约的分析,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筹资体系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冯鹏程(2017)分析指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减轻了失能负担,提高了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陈凯(2017)认为,在政府在试点过程中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需要配套设施的完善。戴卫东(2017)评价了青岛、长春、南通和北京海淀四个“先行先试”地区护理保险政策,结合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设计;邓晶等(2017)对第一轮四个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完善的建议。吴海波等(2017)分析了13个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方案,提出了优化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四、总结与展望
多数学者认同,人口的老龄化导致我国失能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护理压力不断增加。影响失能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等因素,大多数的失能人口倾向于选择居家护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长期护理保险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一项有效措施,应由国家主导推进发展。对此,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
1.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筹资来源问题的研究。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资金来源强调多元化,实行的是个人缴费、单位缴费、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账户划拨、财政补助等途径相结合的多元化筹资模式。试点阶段,多数试点城市主要来源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账户划拨,个人不缴费或者个人缴费在整个筹资额中所占比例很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严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的统筹结余将越来越小,甚至将可能出现赤字,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作为筹资的主要来源将严重影响长期护理保险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下,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总和缴费对企业来说已经压力比较重,如果进一步增加长期护理保险社会费,将会加重企业负担,因此如何合理地分担长期护理保险费用成为接下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综合15个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方案,可以看出长期护理保险中保障的范围同时涵盖了老年失能人口的医疗性护理和生活性护理,而对老年人生活性护理的保障,满足了失能老年人养老保障的需求。有的学者提出是否可以调整现行养老缴费结构,划拨一定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资金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来源。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趋严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同样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论证如何在现行社会保险筹资框架内,实现长期护理保险筹资的合理分担,以保障长期护理保险资金来源的稳定,可以作为长期护理保险接下来的研究方向。
2.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与老年津贴、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衔接问题研究。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同的失能人口对照料的需求不同,需要社会长期护理保险、老年津贴、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有效衔接,以满足不同失能人群的照料需求。如何实现三者的有效衔接,可以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接下来的研究方向。
3.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方式研究。试点城市在试点期间长期护理保险的经办多采取的是社保部门经办,委托商业保险机构办理部分业务的方式。随着长期护理保险的逐步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将逐渐成为长期护理保险经办的主要力量,如何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考的前提下,激励商业保险公司等各类社会力量提高经办服务管理能力,也是接下来长期护理保险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景跃军,李元.中国失能老年人构成及长期护理需求分析[J].人口学刊,2014,(2):55-63.
[2]丁华,严洁.中国老年人失能率测算及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8,(3):97-108.
[3]钱军程,陈育德,饶克勤.中国老年人口失能流行趋势的分析与建议[J].中国卫生统计,2012,(1):6-9.
[4]张文娟,魏蒙.中国老年人的失能水平到底有多高?——多个数据来源的比较[J].人口研究,2015,(3):34-47.
[5]马绍东,赵永恒.失能收入保险定价的影响因素[J].商场现代化,2007,(1):212.
[6]张学军.失能社会保险立法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3):132-139.
[7]刘二鹏,张奇林.失能老人子女照料的变动趋势与照料效果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8,(6):94-107.
[8]唐均.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4,(2):75-82.
[9]熊吉峰.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对照护者生计行为的影响研究[J].求索,2014,(4):31-34.
[10]李强,岳书铭,毕红霞.农村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农村失能老年人的问卷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5,(5):30-41.
[19]吴宏洛.论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对失能老人的救助功能——基于医养结合长期照护模式的考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3-29.
[11]林延君,卞鹰.居民失能相关健康状态评价[J].中国卫生经济,2004,(5):37-39.
[12]涂爱仙.供需失衡视角下失衡老人长期照护的政府责任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2):70-76.
[13]孙劢,蒋远胜.失能老人的医疗养老服务成本分析——基于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的调查[J].西南金融,2014,(12):23-26.
[26]张立龙,张翼.中国老年人失能时间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7,(6):94-104.
[14]戴卫东.OECD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15]杨文生.山东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调查[J].保险理论与实践,2017,(1):47-66.
[16]荆涛,杨舒,谢桃方.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定价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保险研究,2016,(9):74-88.
[17]魏华林,何玉东.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潜力研究[J].保险研究,2012,(7):7-11.
[18]曹信邦.中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19]陈璐,徐南南.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财政负担——基于德、日社会保险模式的测算[J].保险研究,2013,(1):106-118.
[20]孙正成.需求视角下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研究——基于浙江省17个县市的调查[J].中国软科学,2013,(11):73-82.
[21]高春兰,班娟.日本和韩国老年长期保险制度比较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3,(5):104-110.
[22]刘金涛.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3]吕国营,韩丽.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选择[J].财政研究,2014,(8):69-71.
[24]朱铭来,朱洁.长期照护保险的筹资规模与机制探讨[J].中国医疗保险,2016,(9):31-33.
[25]孙洁.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与运行机制探析[N].中国保险报,2015-07-22.
Disability Status,Choice of Nursing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of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for the Elderly in China:A Literature Review
ZHAO Hong,REN Wen-jing
(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71,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the nursing of disabled elderly population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Long-term care insurance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aging and long-term care of disabled population.Existing research has made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status of disabled population and the nursing of disabled population in China.Firstly,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ging development in China,and then combs and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disability analysis,the choice of long-term care mode for the disabled elderly,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ng-term care insurance.On this basis,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ilot development of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in China,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ng-term care insurance.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research was put forward in the aspects of insurance financing sharing and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management.
Key words: disability;nursing mode choice;long-term care insurance;population aging;journals reviewed
中图分类号: F8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12-0048-04
收稿日期: 2018-11-19
基金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M612181);青岛市博士后应用研究项目资助(2016037);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DSKL1601063);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8CJJJ22);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ZY201610061)
作者简介: 赵红(1978-),女,山东邹平人,讲师,在站博士后,从事保险与精算研究;任文静(1994-),女,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保险与精算研究。
[责任编辑 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