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精华 四川仪陇县滨江小学校 637600
【摘要】所谓探究式阅读教学是教师以阅读目标为前提,根据阅读材料(以教科书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自我探究或合作探究中的问题,从而掌握阅读方法的一种阅读方法。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应实施探究式阅读教学。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而且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54-01
阅读是学生的一种认知和情感协同活动。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才能在阅读中产生乐趣和成就感。问题情境有效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究并解决问题变成他们内心的强烈需求,在这样的内需驱使下,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踏上“探究之旅”。探究性阅读内容需要进行有效整合:一是导读预习,初步感知内容、人物和情感。二是理解内容,感知人物情感。三是品味语言,领悟表达。四是单元统整,实践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并检验学习效果。
一、确定探究性阅读原点
探究性阅读教学需要恰当的探究原点。探究原点可以是时间或地点变化,可以是“主问题”,可以是“题眼”,可以是思维发散点,可以是思辨点或矛盾点……引导学生围绕原点探究,有助于学生迅速把握脉络、理清主旨、聚焦核心、放飞思维,有助于学生的阅读视野指向“言与意”,有助于拓展学生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在品味“言与意”中让阅读富有语文味。以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金色的鱼钩》为例,教师“聚焦典型事件”——把草地行军途中几件刻骨铭心的往事确定为“探究原点”。聚焦故事的典型事件,在探究典型事件中感悟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实现长文短教。在层层剥笋式的探究中,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身忘我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和丰满。
二、定准探究性阅读要求
恰当的探究性阅读要求是一种方向性引领。首先,探究性阅读目标要依标扣本。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训练目标和言语习得各有侧重,教师要根据学段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探究性阅读,不能“拔苗助长”或降低要求。其次,探究性阅读问题要难易适中。如要求学生探究《送元二使安西》中古诗的艺术特点,难度较大就可能会失败;如要探究古诗表达的送别之情,学生就有探究成功的可能。第三,探究性阅读要关注语用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核心的语用教学内容”,探究文本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以及为什么这样写。第四,探究性阅读要体现开放过程。教师要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探究有可能成功。
三、指导探究性阅读方法
不同文本,探究性阅读方法有所区别:1.对比探究,学生在比较有联系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或对话描写中突出文本的本質特征;2.“主问题”探究,学生围绕“主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聚焦探究,学生在探究、合作和交流中聚焦特定专题体验合作效率、分享探究成果;4.辐射探究,教师根据探究需要适当开发或引进教学资源,为学生拓展探究空间、提供探究“营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纪昌学射》是一篇寓言故事,文体特色是小故事大道理。教师可以按照“主问题探究”法引领学生探究寓意、感悟表达特色:1.作者为什么只用一个自然段写开弓射箭,却用四个自然段写练眼力呢?2.作者写纪昌非常刻苦地学习本领。他的目的仅此而已?学生围绕问题一步一步地探究性阅读,既懂得了学本领一定要练好基本功的寓意,又领悟了寓言明显的表达秘妙——详略得当有助于突出重点。教师从语言表达的视角出发,关注文体特色,采取相应的探究性阅读策略,为阅读教学注入“文体意识”的新元素,有效提高了探究性阅读教学效果。否则,教学可能“千课一面”,导致文本阅读泛化和浅表化。
四、体验探究性阅读过程
探究性阅读教学要高度关注言意统一。得意就是“引导学生批文以入情,批文以入境,缘文来悟道,缘文来体验”。得言就是“引导学生积累言语范式,以利迁移运用;积累言语素材,形成运用组块”。探究性阅读过程中,学生既要探究“意”,也要探究“言”,充分体验“言语形式”,实现“言意兼得”。探究性阅读《落花生》时,学生先关注段的理解积累,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重点体会“居然”的意思、用法及其表达的情感),再探究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议花生”是教学重点。学生聚焦“议花生”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自读发现父亲说话的意思,接着探究“很多”和“固然”的含义与作用,然后探究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的不同特点,说说父亲和作者眼中的花生的可贵之处,最后探究父亲让“我们”认识花生可贵品格的方法。教师根据文本特点,从学生言语发展与心灵发展的角度恰当引导学生体验探究性阅读过程,学生既明白了做人道理,收获“意”,又习得“言”,明确了“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积累并强化了语言的运用,使探究性阅读更有层次、有内涵、有张力。
五、评价探究性阅读结果
对探究性阅读情况恰当评价有助于师生改进教与学。评价可以关注学生能否独立提出相关问题,能否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并表达见解,能否提出个性化意见……及时、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判断、发展理性思维、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教学《学会看病》时,课堂围绕四个追问展开多向评价:1.母亲的行为残忍吗——引发认知冲突;2.你赞同母亲的行为吗——直面阅读初感;3.母亲愿意吗——品悟母亲内心;4.你真的认为母亲的行为残忍吗——感悟母爱真谛。对第一个追问评价时,一位学生说:“我支持母亲的行为。人只有经过锻炼才能长大!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老师评价说:“海燕能抗击风浪,雄鹰能搏击长空,它们都曾历经艰辛。母亲的做法符合时代需要。”另一位学生说:“尽快就医能减轻儿子的痛苦。与其让儿子自己去看病,还不如他们一起去。母亲的做法有点不近情理。”教师肯定他能从不同角度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多向评价伴随着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的独到见解和观点碰撞不仅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維,丰盈了学生的体验。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性阅读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并在阅读中发现新问题,读出新体验,产生新感悟,发现他人没有发现的新结论……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阅读能力、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荣学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J].吉林教育,2018,(29):77-78.
[2]林代香.关于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8,(06):10 -11
[3]吴晓玲.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教学意义和方法[J].小学语文,2018, (10):26-31
论文作者:喻精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探究性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母亲论文; 评价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