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县中医医院骨二科 湖南株洲 412400
摘要: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将其按照电脑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脊柱系统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显微镜下后路腰椎键盘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3%,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缓解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键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椎疾病,目前尚无明确能够治愈的药物,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直是脊柱外科关注的热点问题[1]。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脊神经有很大损伤,容易造成后遗症。随着近些年来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应用到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 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对其使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排除椎间盘钙化、脊柱畸形、椎体不稳或椎体滑脱的患者。将其按照电脑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研究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70.2±8.2)岁,病程时间5个月~3年,平均病程(1.4±0.4)年。对照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64~76岁,平均年龄(70.1±8.3)岁,病程时间4个月~4年,平均病程(1.5±0.5)年。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所有的患者入院后均通过MRI、X线确定手术节段和进针路线。对照组患者进行显微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治疗术,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在显微内镜引导下切除腰椎键盘。研究组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脊柱系统技术治疗,给予患者局部麻醉,进行椎间盘造影,在穿刺针引导下将导丝置入病变的椎间盘中,退出穿刺针后,将导丝维持在原来的位置,于进针点出的皮肤位置做长约8cm左右的手术切口,于小关节的突方位插入4级扩张导管,退出2~3级导管,将蓝色环锯插入,按照顺时针方向将小关节突远端的增生骨质和部分上关节突切除,扩大椎间孔后,按照逆时针的方向将环锯退出,导丝维持在原文自,根据上述方法依次置入红色、黄色和绿色环锯,根据环锯的位置扩大椎间孔。将环锯取出后,置入工作通道,连接摄像机、椎间孔镜和光源,调整效果。在通道中置入椎间孔镜,调整水流量和压力,将蓝染过的髓核组织去除后暴露神经根。使用可屈曲型双击射频电极处理肉芽组织和神经末梢,让开口位置能够皱缩成型。完成手术后在椎间孔中注射复7mg方倍他米松,术后3~6周内禁止进行负重锻炼。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下肢感觉正常,无任何活动受限。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腰腿痛明显改善,对患者额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偶尔需要使用止痛药物;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加重,需要长期使用止痛药物。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表,分数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等计量数据以(±s)的形式展现,使用t检验,治疗效果使用计数资料X2检验。若计算结果为P<0.05,提示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3%,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老年疾病,显微镜后入路进行腰椎间盘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常见方式,效果不尽人意[2]。容易损伤患者脊柱骨性结构和后方的脊柱张力张力带结构,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后仍然会感觉到腰背部疼痛,有部分患者在早期可能出现神经根痛再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3]。经皮椎间孔镜下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脊柱后方的结构无太大影响,且手术可以保留黄韧带,可以降低损伤,术后疼痛程度低[4]。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3%,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技术与显微镜后入路相比,在腰椎间盘治疗中更具应用价值[5]。笔者认为,通过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能够保留患者自身的运动阶段功能,对脊柱生物力学作用无影响,因此,患者的耐受性较好,术后可早期下床进行活动,有利于患者康复[6]。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脊柱系统技术治疗的效果更明确,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术后更易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颜洪波.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8):137-138.
[2]时愔,王开化,田全良等.经皮椎间孔镜下行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7):1674-1675.
[3]黄保华,陈远明,周先明等.微创可视化下技术在经皮胸腰椎椎体病变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11):1215-1219.
[4]付强,刘彦斌,李军等.超声容积导航技术引导椎间孔镜穿刺技术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16,15(1):1-8.
[5]李长青,周跃,王建等.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3):193-197.
[6]何家欢,喻霞.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围术期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337.
论文作者:颜素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患者论文; 脊柱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术后论文; 技术论文; 镜下论文; 时间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