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治”先要树“官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治论文,先要树论文,官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也要加强道德建设,实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这样,“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治国方略,对我国的长治久安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官德”建设至关重要
“德乃强国之本”,狠抓官德,端正官风,实为治国之关键。所谓“官德”,就是领导者的思想道德。领导工作是一种特殊职业,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领导干部担负一定的职务,掌握一定的权力,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他们的品德如何,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而且关系到执政党的形象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国家机器的运行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国家机器的运行中,各级领导者起着承上启下、相互协调、管理监督和以身示范的作用。在任何社会、任何国家,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和协调者,领导者都是社会正常运行的中坚力量。正是基于这种关键作用,任何一个社会要想维持正常的社会运行秩序,都必须进行“官德”建设。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干部既是社会管理的中坚,又是人民的公仆,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官员截然不同于以往任何社会官员的根本表现。作为人民的公仆,社会主义社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更高,对领导干部的管理更严,“官德”建设更为重要。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1]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抓紧自身建设,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和干部。……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必须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贪赃枉法。”[2]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党执政过程中,既涌现了一大批品德高尚的优秀领导干部,也出现过一些害国害民、卑鄙无德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了思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乘虚而入,结果是走向罪恶的深渊。时下有些领导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标准不高,缺乏一个领导干部应具备的道德风范。他们有的不注意学习,头脑不清醒,不信马列信迷信;有的不关心群众,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有的贪图安逸,作风浮飘,不深入基层;有的搞形式主义,欺上瞒下,热衷于搞所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有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有的沽名钓誉,跑官要官。这种种情况严重损害着党的肌体,败坏着党的形象。
市场经济既给我国“官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成克杰的腐化过程告诉我们,无论是谁,放松了世界观改造,放松了思想道德修养,都有犯罪的可能。所以,对于我们的领导干部来说,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职务多高,都需要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整体进程来看,不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民族道德素质的提高就无从谈起。领导干部行端品正、道德高尚,既可理直气壮地教育人,又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官德”和“民德”之比较,“官德”应该先行。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既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官德”建设在“以德治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官德”建设既要法治也要德治
强调在“官德”建设中把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就是要“依法治吏”和“以德治吏”,使德治与法治并行,律己与他律结合,从而使“官德”建设进入良性轨道和新的境界。
所谓“依法治吏”,就是通过立法形式,使与“官德”有关的、重要的道德要求规范化、法制化,有效限定领导者的行动范围。将“官德”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在我国古已有之。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丰富的吏治经验,其中不乏对官吏的德行要求。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以诏、令、敕、谕、条、制等形式,发布过不少有关官吏德行规范的政令。官德制度化、法律化,在外国也不乏其例。如美国国会就设有“道德立法委员会”,并有《道德法》规范公务员的行为。新加坡、韩国等许多国家在官德制度化、法律化方面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就当前我国的官德现状来看,加强“依法治吏”,将“为官者”的职业道德上升为法律,将“官德”由自律或软约束变成“他律”或硬约束,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会十分有效。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制度与领导者个人相比,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近年,党中央和中纪委也对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规范作出了一些规定。这些以党纪形式出现的规范,对领导干部起到了较好的约束作用,但还失之过粗、过宽、过软,而且党纪并不能代替国法。如果将行之有效的党员干部道德规范加以充实和完善,并上升为法律规范,供全体领导干部遵行,则顺乎民心,合乎时代要求。关于官德法律化,有人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可制定一部《领导干部道德法通则》,对一些原则性的道德规范作出规定,而后再由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及地方权力机关将其细化和具体化,以法规、规章等形式颁布施行,用以约束有领导职责的公务人员,还可以设想完善相应的程序法,设立道德法庭,使官德法规得以切实贯彻实施。
所谓“以德治吏”,就是要加强对各级领导者的道德教化,发挥道德自律在“官德”建设上的积极作用,使领导干部的行为不仅以“不违法”为标准,而是要追求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由法制生活进入道德生活,达到自觉的层次和治本的目标。领导干部的“官德”状况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何谓“教化”?“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3]。上级为下级作出表率,正己教人,上行下效,这是教化的第一要义。教化的第二个含义是灌输与学习。任何人,包括各级领导干部,本质中都存在着善与恶两个方面,要扬善抑恶,就必须施以教化。“人不学,不知义;玉不琢,不成器”。高尚的官德绝不会自发地产生和保持,必须不断地灌输和学习。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历来是重视的,但也存在空泛、呆板,忽视日常的职业伦理道德和生活伦理道德,说服感染力不强,难以入脑入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等不足。事实上,在官德教育上,除了我们现在推崇的理论和典型必须继续坚持之外,我国古代和外国也有很多精辟透彻的阐述和感人肺腑的事例,它们已升华为人类共同的优秀文化,我们没有理由对之割断和排斥。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应组织力量编写若干部充分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干部伦理学》、《官德修养》之类的教科书,并将其规定为各级领导干部培训学习的必修课,如此诲之不倦,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定有成效。
三、领导干部要讲“官德”
领导干部讲“官德”,首要的问题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也是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根本原则。它贯穿于领导干部道德的方方面面,统帅着领导干部道德的所有领域和范畴。在社会主义社会,领导干部实际上是受人民的委托,代表人民的利益来管理国家的,他们与人民大众的关系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这就使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干部,不能像以往私有制社会的领导者那样,把自己凌驾于人民之上,为少数剥削阶级的利益服务,而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服务于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宗旨。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应该始终牢记“三个代表”的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把一切工作的重心放在人民群众身上,关心群众的利益和疾苦,多给群众办实事、送温暖,做群众的贴心人,当好人民的“公仆”。实践证明,有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领导干部才能事事处处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做到大公无私、清正廉洁;才能在日常的工作中本照着人民利益的要求,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勇于负责,大胆进取;才能在处理上下左右关系时,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才能在这一人生观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善恶观、义利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爱情观。实践还证明,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真负责地履行人民公仆的职责,才能真正得民心、顺民意,使人民群众愿意跟随我们干革命、搞建设。
领导干部讲“官德”,必须廉洁自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共产党人、人民公仆之德,其核心是清正廉明,克己奉公。古今中外,廉洁都是对官员道德的一致要求。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廉洁被作为“国之四维”,“仕者之德”。其重要性被提到“为政之本”、“为官之宝”的高度。在官德中,廉洁之所以这样重要,是因为官员的廉洁与否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安危,即所谓“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古人说“公生明,廉生威”。自古百姓爱“清官”,领导干部只有清正廉洁,才能真正为民做主,为民办事,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我们执政党的地位才会稳固。
领导干部讲“官德”,还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是领导干部道德的重要规范。所谓求真,是追求真理,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领导干部重要的道德规范。领导干部以实事求是来修身,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积极追求,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不搞浮夸,以光明磊落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敢于承认并勇于改正错误,绝不混淆黑白,这样才能当好人民的忠实公仆。所谓务实,是勤奋敬业,多干实事。务实精神是当代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领导干部作为各项工作的领路人,他们既要有远大的政治头脑和道德理想,又要把远大理想同务实精神结合起来,也就是把为共产主义奋斗与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把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原则与为人民干实事结合起来,立足本职,从现实出发,从现在做起,脚踏实地干好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工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谓开拓进取,就是不墨守成规,有创新精神,这是新时期对广大领导干部提出的道德要求。改革开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没有什么现成的经验可谈,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官德”素养。对那些老规矩,老经验,要客观地分析鉴别,或用或弃,及时创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创造性地探索改革之路。
领导干部讲“官德”,要注意谦虚谨慎,团结协作。谦虚谨慎既是为人的美德,又是官德的规范。领导干部往往是人群中的佼佼者,他们的个人素质、工作业绩、特殊环境,使某些领导干部容易狂妄自大,刚愎自用,逐渐脱离甚至背弃群众。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正确把握自己的公仆身份,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参与社会生活,尊重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平等对待群众,平等对待下级。再者,领导干部作为社会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他们需要处理上下级、相关部门之间的各种关系,要通过群众来完成具体的工作。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公关、协调能力,遵守团结协作的“官德”规范,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与上级、下级和各有关部门的关系,使工作取得成绩。
领导干部讲“官德”,要重视以德律己,养德修身。作为领导干部,不能只满足于做好人,而要在思想境界、道德修养、人格魅力上,比一般群众更高一层。我国早有古训“身正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己身不正,何以正人?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在道德修养上下大工夫,使自己成为道德修养的楷模。律己之要,在于自觉。律己是自我要求,自我限制,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古人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刘少奇提出共产党员要“慎独”,这就是说的自律。道德修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动,要依赖组织的教育,同志的帮助,舆论的监督,但关键是靠自身的努力。作为领导干部,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自觉地以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之所想所说所为,不渝不懈。也就是说,不管别人知道不知道,不管人家赞扬不赞扬,不管领导在场不在场,也不管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反躬自省,提高自己的德性修养,逐步改正缺点、错误,进而把自己修炼成道德高尚、受群众爱戴的新时期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