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发展极为迅速,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作为保障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关键,对其施工期间专业性和规范性做好实时把控便显得极为重要。接下来本文将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进行一定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其做相应整理和总结。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引言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尤其是基础工程作业施工在整个施工作业环节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基础项目作业施工的质量将决定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使用寿命,故此作为相关施工作业人员及领导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能够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务必要积极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从而才能进一步保障水利工程顺利建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特点
水利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受到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工程目的、建设要求等影响,其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有显著的特点。首先,工程量大、工程技术复杂。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范围较大、面积较广,因此其工程建设量大。其次,水利工程服务范围较广、建设需要较多,不涉及经济利益,同时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要求较高,技术复杂、现代化特点显著。为了有效的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价值,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与创新,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发展要求高。不仅如此,水利施工常常受到天气状况、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其水利工程基础施工需要不断的适应并克服建设环境问题。需要做到:第一,合理进行施工场地的选择,既要避免地质环境的影响,又要选择适宜土壤环境的施工技术,合理确定恰当的工程修建场地。第二,在充分预测判断气候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施工技艺、制定合理的工期安排,既要适应当地的天气要求,又要避免极端天气对施工工期的影响。降低自然灾害对施工工程的影响与破坏,防止因气候条件不符合要求而导致水利水电工程被毁。尽量避免在雷电多发区域兴修水利水电工程,防治自然灾难带来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
2.1预应力管桩施工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类型相对较多,当前主要是以预应力管桩施工、锚固施工、大体积碾压混凝施工、软土处理施工、水泥土加固施工来体现。其中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期间预应力管施工技术,其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来提升相应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这个过程中对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的运用,先要对相应预应力管桩中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两者功能和效果进行全面分析整理,按照两者不同功效结合施工期间所遇到具体情况选取合适方法进行相应施工作业。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的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多是以振动法、捶击法、射水法、静压法来展现,这些方法所具有的共同点即有效提高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效率,同时不同方法对基础施工各方面要求的提升效果显著。进行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时,必须对相应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情况做全方位分析汇总,按照具体情况选取适当的方法技术,在施工完成后第一时间对管桩质量进行详细检查,保障其施工质量达到工程预期要求。
2.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混凝土施工、高边坡加固2个方面。根据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流域地质特点,在基础处理环节,需清除山地区域表层砂石、卵石等强透水性物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为了避免土坝卵石层及砂石层去除导致的基础压力上升不正常,需采取适当的防渗措施[3]。即在地质透水层去除之后,采用混凝土、黏土等强度浆液进行回填,结合截水墙的修建,最终形成防渗能力良好的防渗结构。在地质透水层去除后,为了保证混凝土或黏土浆液回填效果,可优先选择大口径钻孔设备或者高压喷射装置,促使混凝土或黏土防渗路径得到有效拓展。在此基础上,可选择钢筋混凝土灌桩的形式施工作业。混凝土灌注桩主要是在桩位孔洞钻设完毕后,选择混凝土或砂石在相应的桩位孔洞进行灌注;随后在钢管上部振动沉桩设备的共同作用下,在钢管下部形成稳定的连接;在混凝土灌注桩沉降幅度达到标准要求之后,可利用上料斗拔除钢管,同时进行适当频率的钢管振动,逐步提高混凝土夯实度。本次工程中主要采取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模式,即选择C35级直径400mm的空心桩,或者截面为300mm×300mm的正方形实体桩。
2.3可液化土层的处理技术
在相关振动力以及静力的作用下,会使得一些粘性比较差的土层的水压不断升高,使得土层的抗剪强度大大降低,这样的话就会使得地基出现滑动、下沉凹陷等问题,以至于土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严重的影响力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质量。而要将这种问题有效的处理,首先,就应当将可能会出现液化的土层进行清理,然后将防渗性能良好的材料放置到土层当中,采用分层振动的方式来将其进行夯实;其次,使用混凝土对周边的围墙进行有效的封闭,以免其向四周流动;最后,穿过可液化的土层,设置砂桩以及砂井。
2.4粉喷桩技术的应用
从现有水利水电粉喷桩技术的使用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注意事项:①做好准备工作。在正式进行粉喷桩施工作业前必须确保施工作业环境的干净整洁,做好清理工作以确保地面的干净整洁。②桩位的确定。对于此技术而言,桩位的精准性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进行确定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要依据施工作业图纸进行合理测量,做好防线工作,尽量减少误差。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设置桩的坐标位置,反复进行确认才能设计出符合规定的桩标位置。③桩高程的确定。从实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出发,进行桩底与顶之间的测量高度,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从传统的经验测量方式上进行测量,还要从实际的客观情况进行,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误差。④桩垂直高度的确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桩身在进行施工时必须确保桩的垂直角度,最大误差不得超出1.5%,否则就会出现质量问题,影响桩的质量及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⑤外加剂的添加。外加剂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工作人员应结合经验与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外加剂种类与用量。石膏粉是最常用的外加剂,使用时需将其与水泥混合均匀。
2.5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施工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的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其本身所具有的专业性和先进性较为突出,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施工主要是通过将混凝土添加特殊材料做混合后所生成的一种硬性混凝土,结合相应铺筑设备并按照震动方式来对混凝土做分层碾压作业,该技术应用不仅充分发挥了混凝土本身强度高、防渗性强的特点,还对坝身可溢流特性有一定改进完善功效。与此同时在实际实践期间,其所具有的施工便捷性相对较高,比如其仅利用大型通用机械就可以完成相应施工作业,整个施工过程用时相对较短,可以有效促进相应水利水电工程整体经济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明确其使用价值,同时也应该充分提高技术的应用效率,确保技术的采用能够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此外,作为相关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更要不断学习,并掌握有效的技术,做到施工的科学性,进一步完善技术措施,从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丽珍.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248-249.
[2]何建国.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5(22):285.
[3]张巍霞,吴静.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1):197.
论文作者:崔洪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2
标签: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基础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作业论文; 预应力论文; 土层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