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教育教学中的审美效应_思想品德论文

思想道德教育教学中的审美效应_思想品德论文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审美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品德论文,效应论文,课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鲁迅先生曾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若能把美学美育原理拓展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变教学过程为引导学生审美过程,充分运用音、形、意美的因素去感染学生,无疑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想品德素质大有裨益。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教学中展开音美、形美、意美的教育,谈几点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音美以感耳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音美,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开言动语、遣词造句、讲解说明时的悦耳动听的语言美。

高尔基说:“人们爱听悦耳而有旋律的声音。”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侧重于传授知识、明白道理、激发情感、引导行为等方式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却忽略了教学语言美的研究,这就导致上思想品德课语言单调、古板,使学生失去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造成教学效果低下。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创造性的语言风格、巧妙的语言策略、敏锐的语言应变、灵动的语言节奏、丰富的语言表现力以及对语言美等方面不断追求,使自己的教学语言优美生动,给学生以浓郁的审美感受。如引入新课时,以自然流畅、凝练生动、引人入胜的语言或优美悦耳而富有旋律的音乐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授有关思想品德知识时,以科学准确、言简语赅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体验道德情感时,以诗一般充满激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在举例说明时,以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明白事理;在引导实践时,以简单明了、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的语言诱导道德行为。另外,教师的语言还必须有巨大的磁力和感召力。诱导的语言,能给学生以思维的方向;点化的语言,能给学生以迷津的豁朗;赞许的语言,能给学生以人格的尊重;激励的语言,能给学生以登攀的勇气。如在教学“少年能自强”这一内容时,以一首铿锵有力、节奏强劲的“爱拼才会赢”的歌曲把学生带入满怀豪情壮志的教学氛围之中;在教学“感悟青春”这一内容时,教师以朗诵一首充满青春活力的“青春畅想曲”的诗歌来激发学生畅想青春的美好,让学生尽情放飞自己对青春的梦想……总之,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应展示出语言的美,使学生领略语言美的魅力,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接受美的教育。

二、形美以感目

形美,就是教师适时而恰当地变换教态,作用于学生视觉器官的体态语言美。教师的体态语言就是教师运用面部表情、手势、身势等传递给学生信息的无声的语言。所以有人把它称之为“非语言教学”。心理学家阿尔特·蒙荷拉比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一句话的影响力=7%语言+38%的声音+55%面部表情。可见,教师的“形美”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大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最能表达思想情感,反映人的心理变化。因此,教师要善用“眼语”,一是要力求“眼语”所表达的内容与教的内容主题相一致。如教学“法不可违”时,教师的“眼睛”所传达的应是庄重严肃,而不应是随意;教学中“让我们选择坚强”时,眼神应是坚定,而不应是犹疑。二是要力求眼语为学生所理解,这是眼语美的前提。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当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时,他们总爱捕捉老师的眼光。比如在回答问题时,学生正是从教师的眼神中来分析是对自己赞许还是批评。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手势也是教师常用的。恰当的手语可以增强语言的直观性、生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之更好地接受知识。比如单手或双手上举,表示希望、未来、成功等;用手下压或向外推送则表示批判、否定、拒绝等。在讲“做自信的中国人”时,我以左手握紧拳头表示我们是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右手用力上举表示我们在国际交往中一定会展示出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从而坚定学生做自信的中国人的信心。又如在教学“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这一内容时,我用右手用力从里向外推,暗示学生在日常社会生活中要勇敢地抗拒不良诱惑。再如学生在读文明理、激情时,教师常在学生旁边以手语指导学生哪里要悲愤,哪里应欢快,哪里该低沉,哪里应高昂,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实践证明,教师优美的手势,富有感情的教态,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意美以感心

意美,就是教师根据思想品德课内容的主题而创设的严密而又连贯的教学意境美,即教师用“意美”去感心,使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创设意境时,要力求做到思与境、情与境融合,使学生“可意会,可想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有意创设意境,让学生沉浸在教学所需的课堂气氛中,以便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教学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一类课文时,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或满堂灌,就难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更难以使学生自觉树立报国之志。因此,教学时教师可创设升国旗唱国歌的情境,让雄壮嘹亮的歌声和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把学生带进满怀豪情、浮想联翩的意境,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此外,还可采用想象描述的方法来创设意境。如教师用满怀激情的语言描述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敢于拼搏、勇于夺冠的情境在领奖台上,面对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他们那种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的激动场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在教学“人生自强少年始”这一内容,教师让学生演唱《人生当自强》这首歌曲来创设表达课文思想感情的意境,加深学生对自强是进取的动力、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这一内涵的认识,从而使他们立志做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自强自主的人,同样也可收到“意美以感心”的效果。不能设想,在一个毫无美感的思想品德课堂环境,毫无美的形象可言的干巴、枯燥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培养出心灵美、情感美、行为美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教师喻为“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完成“特殊雕塑家”的任务,不但要创造优美的语言环境,而且还应在课堂的每一环节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教材,创设教学所需的美的意境,以达到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和谐一致。

美学美育原理告诉我们,凡是完美的东西都能使人充满愉快,从而唤起对美的追求。因此如何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美的因素,使学生乐学、会学,是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标签:;  

思想道德教育教学中的审美效应_思想品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