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安置小区建筑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王盼盼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安置小区建筑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王盼盼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1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之后,为了使城市规模得到扩大,实现经济发展,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政府进行拆建移建、旧区改造以及开辟新区等规划措施,利用这些措施使城内的面貌得到改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期间,旧城区改造、拆建移建等必然会对原住区居民居住产生一定影响。安置小区正是为解决拆迁安置问题所得到的产物,它不仅能够提升旧城区土地价值,还能够促进农村居民点集中,有利于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作为我国目前城市进程中重要的一环---安置房的规划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今后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和质量。本文将对城乡一体化安置小区的规划建筑设计进行探讨。

引言

安置房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出台了相关安置住房政策:一是解决安置户的居住问题,保障社会的安定团结;二是关注安置房的品质,体现人性化设计,反映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三是有助于完善与之相关的规范制度,为以后的安置房设计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但自安置房政策实施以来,安置房的建设质量及速度,满足不了日渐发展的生活水平需求,许多城市的安置房设计与建设或多或少存在问题。

1城乡一体化概述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及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它主要是指将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融为一体,通过统筹规划、政策调整、体制改革等,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产业发展等一体化。通过实现城乡一体化,能够逐渐改善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局面,让农村与城市在政策上形成平等、产业上形成互补,并逐渐缩小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差距当然,城乡一体化并不意味着城市农村要完全保持一致,两者依然能够保持自身发展特点。同时,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周期。通过稳步推进城市化、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并融合城乡劳动力市场、精简乡镇政府机构等措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让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得以协调发展。

2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安置小区规划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区位问题

从城市规划角度来看,安置小区布局形式较为单调,且规模较大,在城市当中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显然会对城市的整体性产生影响。尽管安置小区规划形态及建筑单体设计一直都在进步,但整体规划思路依然较为陈旧,规划师在做设计的时候,一般只是单纯套用城市住宅小区的设计思路,只考虑满足“住”的需求,这也是造就大批的棋盘式布局住宅主要原因之一。设计时候没有考虑本地的人文地理因素,没有把当地的文脉传承同设计理念融合起来,使得安置小区缺乏归属感,住户找不到“家园”的感觉。多数安置小区被视为独立区域存在,这就导致了安置小区与城市整体规划格格不入。

2.2户型套型问题

在安置小区户型及套型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安置政策约束而导致部分设计缺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安置小区常常会出现同一种面积的户型设计局限于一至两种户型类型,同时,这种设计也限制了住户的筛选空间,无论是住房舒适性,还是可选性上与商品住宅都存在一定差距。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安置小区建筑的整体品质。

2.3配套设施不足

小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比如活动中心会所等尽量少的设置,菜场以及学校等公共设施具有着较大的服务半径.另外还有着不能完全建设同步的公共配套设施.环境设计形式化,缺少富有人情味的邻里空间和有特色的活动集散空间。安置区的环境设计热衷于形式化,公共空间缺乏宜人的尺度,绿化配置单一雷同等。对于日常生活中利用率高、贴近日常生活的邻里空间的营造缺乏必要的考虑,居民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这是由于安置房的临时性所造成的,政府往往想给居民提供的是一个能够暂时安身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能够生活的居所,因为初始原因就不是让居民长期居住,所以造成了这样的情况发生。

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安置小区规划的具体建筑设计

3.1安置小区的空间设计

社区的中心宜多种植本土树木,居民需要的是一种舒适的具有本地特色的乡土气息。简单的硬铺、小品或许会给他们短暂的吸引力,但更多的,主要还是老人们,希望能有以往的那种熟悉环境。毕竟,过去的生活方式,他们是十分熟悉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虑安置小区的时候,要“以人为本”。在广场中,土和树是做为广场的主题元素,不是简简单单的小树、草坪和少量的土地,而是将具有当地特色的树种和土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改善土质,有效地防止土地在下雨天变得泥泞一片。在活动场地中,提倡外围一圈,特别是面朝主要路口方向的广场用地要设置成为老人活动场地,内部是小孩的活动场地,尤其在可环小区内可增加生活塑胶跑道,供喜欢运动的人提供运动场地,这样能够帮助老人在聊天的同时放心儿童在安全的地位玩耍。小区可有两个主出入口的设置。其主要道路采用的设计方式是通而不畅的,从而使外来车辆的通行受到限制。而停放机动车利用的方式则是地面分散停车。这种严格分明的停车方式使整个小区显得更加规范,也令小区的环境有所改观。看起来会增加美观程度。小区外墙可设计成与当地文化相符合的文化长廊背景墙,富有本土气息和文化特征的建筑处理手法会更符合安置小区居民的价值取向和欣赏品味。

3.2户型套型设计

在户型套型设计设计过程中,要将可变性原则融入其中,继而实现户型弹性设计。例如,安置小区住宅建筑安置小区一般为剪力墙结构,大户型可设计为大开间跨度结构让内部空间能够随意组合、自由隔断,以此来提升住宅空间使用率。这样也方便住户对住宅进行布局优化,进行二次装饰,进一步提升住宅的功能性及适用性。同时,要注重户型与户型之间的弹性设计。例如,可对转角的套型分割急性灵活处理,或将两户贯通变成一户;空间可进行复式变化、错接式变化,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住户的实际需求。另外,设计期间可由建设单位先对住户对厨卫、隔断、内部变化形式的需求等进行调查。再根据住户需求提出设计意见供住户筛选,进行针对性设计,让住户具备更大的筛选空间,也可避免安置小区建筑设计同质化问题。

3.3相关基础设施设计

考虑到安置小区的多数居民在拆迁前均居住在同一村落,他们具有较为强烈的邻里交往要求。因此,在安置小区基础设施设计过程中,可在小区入口处设置照壁或文化墙,文化墙上放置以前安置前当地一些有意义的的历史人文,另外要注重交往空间设计,向居民提供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的多层次空间。小区内既要设置公共活动场所如中心广场等,并设置相应的游戏场、座椅、凉亭等,供儿童玩耍、成人休息,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场所,满足邻里空间。

结语

总之,安置房与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息息相关,过去因为忽视观念,导致很多安置房在设计方面,并没有十分合适的质量,许多安置房好像是贴了标签,很快就能在城市中进行区分。设计师肩负着社会使命,我们的出发角度应当是人文方面,多些责任心,给全社会进行更宜居更美的居住环境的创造,使拆迁户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阮程,于欣波.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江西建材.2015(04)

[2]王通武.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安置小区规划建筑设计.华章,2013(26).

[3]王希文.安置小区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J].建筑,2013(15).

[4]凌珑珺.城乡一体化安置小区规划建筑设计探析.建筑设计,2017(3).

论文作者:王盼盼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  ;  ;  ;  ;  ;  ;  ;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安置小区建筑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王盼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