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的步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制度改革论文,中国社会论文,社保论文,步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许多人都以为社会保障制度是这些年才有的事, 而事实上, 早在1951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建立了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不过那时的社会保障主要针对救险救灾等项事业,资金也以国家负担为主。伴随着80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深度运行,社会保障开始有了全新的含义,它成为市场经济推进的必然要求,成为国企改革的首要条件,它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资金来源也变成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从80年代至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
1984——1986
国有企业职工社会统筹的试点工作开始在一些城市展开,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基金在这些城市中逐步建立了起来,并开始实行个人缴费,同时,待业保险也在部分国企出现。
1987——1990
养老金社会统筹开始在全国推行,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的改革也在这一阶段展开。
1991——1995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力度不断得到加大,这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险的实施范围得到扩大,社会保险的结构开始调整,职工个人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的制度全面实行,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办法初步得以规范。在这一阶段,社会保险职能管理部门有劳动、人事、民政、医疗、农业5家。其中以劳动部门的改革力度为最大。
1996——1997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成为这一阶段社会保险的重点,根据国务院相关精神,全国各地均陆续制定了养老保险的改革方案并开始实行,1997年7月,国务院发出通知, 要求全国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各地政府开始将失业保险与国企改革和再就业工程接轨,社会保险与就业工程得以紧密结合。也是在这一时期,有关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开始意识到社会保险的多头管理已在很大程度阻碍了社会保障制度在全国的统一运行,开始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专管部门的思路。
1998
九届全国人大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机构改革的要求确定成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行政机构,现由劳动部管理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人事部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民政部管理的农村社会保险、各行业部门统筹的社会保险,以及卫生部门管理的医疗保险,统一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标签:社会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