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二部神经内科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要】目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运用昔洛韦与纳洛酮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16年5月时间段的病毒性脑炎的患儿122例。随机选其中61例设为A组,给予阿昔洛韦与纳洛酮治疗。另61例设为B组,并给予阿昔洛韦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A组疗效有效率96.7%。B组疗效有效率86.9%。A组疗效有效率比B组高,对比显著(P<0.05)。A组后遗症发生率6.6%。B组后遗症发生率18.0%。A组后遗症发生率比B组低,对比显著(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使用昔洛韦与纳洛酮可取得良好疗效,能够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脑炎;阿昔洛韦;纳洛酮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095-02
病毒性脑炎的发生是由于患儿受到病毒感染引起的脑部炎症[1]。发病时可引发多种合并症,如神经细胞炎症、水肿等。患儿可表现为痉挛、呕吐、发热等[2]。发病早期一般进行综合性的治疗。本研究将阿昔洛韦和纳洛酮用于6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并与仅用阿昔洛韦的患儿对比。现将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年5月-2016年5月时间段病毒性脑炎的患儿122例。从中随机抽选61例设为A组,男:女=33:28,年龄9个月~11岁,平均(2.4±0.5)岁。另61例患儿设为B组,男:女=35:26,年龄11个月~12岁,平均(2.3±0.2)岁。两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性别比、年龄对比均衡(P>0.05)。
1.2 方法
患儿入院确诊为病毒性脑炎后,给予将颅内压,缓解头部不适。并进行激素、抗生素等治疗。发热患儿给予退热。痉挛患儿给予镇静、解痉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阿昔洛韦每次5mg/kg静滴,每日2次,静滴15d。纳洛酮每次0.01~0.02mg/kg静滴,每日2次,静滴15d。B组仅给以阿昔洛韦每次5mg/kg静滴,每日2次,静滴15d。
1.3 观察指标
记录分析患儿后遗症及疗效。疗效评估:①临床治愈:患儿脑炎症状消退,无后遗症。②基本有效:患儿脑炎症状好转,有轻微后遗症。③基本无效:患儿脑炎病情加重或无好转,后遗症严重。疗效有效率=(①+②)/61×1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方法
将纳入的患儿数据资料用SPSS 15.0处理。以n(%)和x-±s表示数据,以t和χ2检验差异。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儿疗效分析
A组临床治愈36例(59.0%),基本有效23例(37.7%),基本无效2例(3.3%),疗效有效率96.7%。B组临床治愈29例(47.5%),基本有效24例(39.3%),基本无效7例(11.5%),疗效有效率86.9%。A组疗效有效率比B组高,对比显著(P<0.05)。
2.2 后遗症统计结果
A组出现癫痫1例,视力减退2例,听力降低1例,发生率6.6%。B组癫痫2例,听力降低5例,视力减退4例,发生率18.0%。A组后遗症发生率比B组低,对比显著(P<0.05)。
3.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小儿在受到病毒感染后,病毒侵入脑实质时引发感染。在病情的严重程度上,个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患儿预后较好,可自行痊愈。但有的患者在治疗后会留下后遗症。个别严重的患儿会发生死亡。不管是患儿遗留后遗症或是死亡,都会给家庭造成打击和负担。在病毒性脑炎发病早期,患儿多表现为恶心、发热、肌肉酸痛等。而随着感染加重,患儿病情加重,有怕光、颈项强直等表现。患儿脑部感染越严重,则预后就越差。其临床表现中神经系统方面的表现就越明显。此时进行影像学、普通查体等,可见患儿有不同程度偏瘫症状、共济失调等[3]。若患儿颅内压升高,则有呼吸频率异常、瞳孔异常缩放等表现[4]。一般而言,该病的急性期约为进展较快,急性期过后恢复缓慢。由于接受治疗时,患儿病情程度不一,有无遗留后遗症以及后遗症严重程度均有所不同。
目前,已经确认可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有水痘病毒、埃可病毒等。在治疗方面,需要使用抗病毒的药物。阿昔洛韦能够抑制多种病毒的增殖。其抑制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抑制病毒的DNA多聚酶复制途径,使病毒不能够完成复制。二是阻断DNA链,从而抑制DNA复制。从而对病毒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现代药理学表明,阿昔洛韦安全性较好,毒性小,生物利用度高。纳洛酮能够调节氧自由基和血浆内皮素的含量,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同时,其可以提高脑供血,促使患儿恢复神智[5]。但纳洛酮由胃肠进入体内将会失去药效。因而给药途径常用静脉滴注。
本次对病毒性脑炎的患儿进行研究。研究显示阿昔洛韦与纳洛酮治疗的A组患儿疗效有效率为96.7%,比B组的86.9%要高。可见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仅使用阿昔洛韦的疗效较差,应辅以纳洛酮治疗,提高疗效。而A组的后遗症发生率仅为6.6%,比B组的18.0%低。说明在给以阿昔洛韦治疗的同时,联合运用纳洛酮可有效减轻脑损伤。从而减少患儿后遗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使用昔洛韦与纳洛酮可取得良好疗效,能够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邝素娟,王红润.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52例[J].吉林医学,2016,37(8):1990-1991.
[2]王丽敏.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9):145-146.
[3]陈毅克.阿昔洛韦+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47例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9):5979-5980.
[4]王静,张德智,安小勤,姜勇.浅析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4):116-117.
[5]王乐.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8):4205-4206.
论文作者:杜洪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脑炎论文; 患儿论文; 疗效论文; 后遗症论文; 小儿论文; 发生率论文; 有效率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