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方华联合实业有限公司 浙江省 312500
摘要:现如今,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新材料不断涌现,但因建筑材料强度低,阻燃性、耐候性、耐热性差等问题而导致的安全、污染事故也时常发生。总之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建筑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工程监管人员重视检测技术对材料质量的控制,且重视对建筑施工的验收,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降低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技术;应用
引言
建筑工程的质量可谓说是我国目前开展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其质量的高低不仅会对人们的日常工作以及生活产生影响,而且还会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其中,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通过一系列对材料的检测,能够较好地帮助我们对材料的质量情况进行把握,进而对建筑的整体质量作出保障。
1重要性
1.1使施工风险得到有效减少,确保工程质量
在工程建设之前,对其所需的材料通过规范性的检测手段进行检测,能够对其相关的性能进行检测,有效评估其质量,从而判定其是否满足工程所需,有效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从根本上确保了工程建设的质量。
1.2确保材料的实用性,为成本控制提供有效保障
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在具体的工程建设当中,通常都会有浪费材料的情况讯在。针对该情况,在具体施工的时候要需要充分结合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严格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材料的选择方面要注意其经济实用性。为此就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检测,采用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来有效确保原材料的规范性,从根本上确保所选材料是工程实际需求相符,为成本控制提供有效保障。
2建筑工程材料检测需注意的问题
2.1规范化取样
检测报告从样例中检测得到材料的性能,以及测试报告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准确,取决于是否使用了样例。在建筑材料检测中抽样必须做到科学和规范,测试人员要确保材料测试的质量保证并写出正确的科学测试报告。
2.2代表性取样
抽样或抽样位置和抽样方法对整个材料的质量影响很大,稍微一点点的偏差就影响对材料的质量检测。所以必须提取有代表性的样本,严格按照数量和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正常情况下是从同一材料的不同部分提取一定数量的样品(钢必须从指定的部件中提取)。然而,在检验过程中的实际中,没有代表性的样品或数量不符合标准,如抽样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因此必须加强样品的检测。
2.3误差检测
由于受到检测过程中很多原因引起误差,因此,检查员必须严格遵守检验材料的标准、规格和程序。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会导致检测错误:一是由于操作员的熟练程度造成同一组测试件之间的误差;二是并行检测的误差,这是同一种材料在同一种材料的分割中所犯的错误。所有上述错误都应尽量减少,以确保材料检测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材料检测技术及应用
3.1钢筋检测
钢筋材料进场前,质检员要先检查钢筋的出厂报告、检测报告和生产合格证书,确定即将进场的钢筋规格、出厂日期、交货时状态等都是一致的,然后再对钢筋进行进场前的复验工作,复验主要针对钢筋主要检测尺寸、密度、抗拉力等方面,目的是确保钢筋进场后能够满足工程建筑所需的各项要求。除此之外,钢筋材料还需要进行抽样检测,主要是针对钢筋的抗拉力和冷弯性能试验,在每一个检测批次中取两根钢筋分别进行检测,确保同一批钢筋在面对拉应力和弯曲应力时的疲劳程度是否可以满足工程建筑所需,例如,使用体外预应力法,研究其在疲劳载荷下的性能,主要记录疲劳寿命、挠度、应变能力、裂纹及发展,可以有效确定钢筋在进入钢筋混凝土后的工作情况;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问题,首先对钢筋进行体外预应力检测会折损实验钢筋的寿命,其次体外预应力检测并不能完全模拟钢筋进入钢筋混凝土结构后会遇到的力和情况,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
3.2水泥检测
水泥检测进场前检测与钢筋大体一致,质检员首先检测水泥的品种、包装、出厂日期、合格证书等,检测时要确保同一品种、同一厂家或同一生产批号的水泥为一个批次,重量在200t以内,散装水泥的批次为500t,对于出厂已经超过三个月的水泥必须进行复验,复验通过后方可进场使用;然后对水泥进行抽样复验,抽样过程中取样必须在同一批次的不同部位获取,且抽样点数量不低于20个,才能使抽样复检能够相对准确的确定水泥的强度、安定性等性能是否达到技术和工程标准,其中水泥净浆标准稠度要通过标准稠度仪,净浆凝结时间要通过时期养护箱和凝结时间测定仪,水泥安定性则采用雷氏法和试饼法,若两种方法检测出的结果有争议则以雷氏法结果为准;最后,成功通过进场前检验的水泥材料才可以进入施工现场投入使用。而水泥在正式使用时,还要进行混合后的检测,因为不同建筑施工部位和环节中所使用的混凝土质量、性能都不同,必须在混合完毕后再次取样送质检员处检验,检测强度、凝固时间等方面确定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使用,且此次抽样结果与进场前复验结果都要送去监理工程师及资料员处保留存档待查。
3.3墙体材料检测
墙体材料的检测相对复杂,主要因墙体材料种类、性能、功能较为复杂,在不同建筑工程中所采用的墙体材料不同,甚至在同一工程中建筑物不同高度、部位上使用的墙体材料也有所区别。例如针对砌块的检测,质检员在进行普遍砖块、多孔砖、空心砖的检测时要在检测批次中保持5万块的体量,若数量较少时要保证同一生产批次的进行抽样检测,检测时对砌块的尺寸、形态、质量、密度及强度进行检测,通常在同一批次中选取20块进行检测,且不必进行抗折强度的检测,减小对砌块的损伤。在针对墙体保温材料进行检测是主要针对其密度、压缩强度、导热性能等功能进行检测,但目前针对墙体保温材料尤其是新型材料的检测上尚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对于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检测业内并未颁布统一的检测标准和验收标准,对于材料的防火性能等方面没有验收标准则预示着墙体保温材料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隐患;其次,业内目前对于墙体保温材料单的检测没有固定、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设备,这使得此部分检测结果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误差率,检测结果没有可比性的结果就是扩大了墙体保温材料的安全隐患;最后,负责墙体保温材料检测的人员对于材料导热、防火等方面的检测技术不丰富、不扎实,出具的检测报告可比性、准确性大幅度下降,例如在做材料的抗压缩强度检测时没有做相同厚度材料的对比,或没有做密度相同材料的对比,甚至报告上没有标识进行抗压缩试验的材料厚度和密度;在做材料孔隙率检测时,可采用的方法有直接测试、统计测试、压汞测试、密度测试和吸渗测试,其中直接、密度两方法需要捣碎样本,压汞会污染样本,统计测试难度较大,吸渗法成为首选,但吸渗法需要将样本完全浸没在水中10d的时间,作为建筑材料检测方法,用时过长,目前尚未有相关设备可以加速这一过程。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的质量往往对工程质量有着较大的关联,据此,为保障建筑材料质量,需要借助当前相关的检测技术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实验与监督。进一步,对材料的检测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实验室。在解决实验室及相关系统的同时,需要充分完善相关的管理问题,使得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能够得到保障。此外,计算机技术的引入,需要对建筑材料安全质量进行更加严格的把控,这样才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最为稳妥的处置。
参考文献:
[1]吴海燕,徐吉成,曹媛媛等.建筑材料检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7,30(1):98-100.
[2]崔丽娜.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门窗,2018(1):46.
论文作者:王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材料论文; 钢筋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 水泥论文; 保温材料论文; 墙体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