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黄春霞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室 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2年5月~2015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意识恢复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意识恢复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的住院期间,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我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脑梗塞;昏迷患;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148-02
脑梗塞是指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脑动脉管腔狭窄,形成局部血栓,致使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1],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后易出现昏迷现象,这为临床护理工作增加一定难度。本文为探究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的有效护理对策,对于我院近三年所收治的部分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并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研究结果及数据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2年5月~2015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共60例,均符合急性脑梗塞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被确诊。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0例。实验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均在52~79岁范围内,中位年龄为(63.4±6.1)岁;浅昏迷22例,中度昏迷6例,深昏迷2例。参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均在54~83岁范围内,中位年龄为(64.4±6.7)岁;浅昏迷20例,中度昏迷7例,深昏迷3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此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家属均具有知情权,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循症护理,具体如下:
依据急性脑梗塞发病机制、治疗过程、易出现的并发症、主治医师为患者使用的药物等,提出循证问题,将关键词输入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为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基础护理:在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中,脱水、溶栓以及改善脑循环是关键环节。此类患者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脏器功能损害等情况,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加强巡视,避免患者出现脑出血[2]。严密观察患者的异常情况,如发生呕吐、脉搏缓慢洪大、神经乳头水肿、血压上升等情况,要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及时为患者更换体位,防止褥疮。
心理护理:急性脑梗塞患者在昏迷时没有意识,此时家属具有沉重的伤痛及心理负担,护理人员要将脑梗死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计划对家属详细解说,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同时对其家属给予适度的劝解、慰藉,以减少家属不必要的担心。待患者意识逐渐清醒以后,易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孤独感,担心疾病治疗效果与经济负担。护理人员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耐心听其主诉,针对其心理顾虑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其消极心理,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及护理,增加其与疾病抗争的信心[3]。
并发症护理:急性脑梗塞患者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在昏迷期间,吞咽反射功能会有所减弱,甚至丧失,不能够将口腔分泌物及时排出。致使分泌物、呕吐物误吸引发感染[4]。在护理过程中,尽量选取侧卧体位,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及时将其呼吸道分泌物、口腔分泌物清理干净,给予适当的雾化吸入,稀释痰液。给予鼻饲进食方式,可避免经口进食引发吸入性肺炎。护理操作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对患者的病情要多以关注,如患者出现咳嗽、多痰风症状,要及时通知患者,及早进行痰液培养与药敏实验,依据病原学诊断结果给予敏感性抗菌药物[5]。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应加强二重感染预防,注意观察患者的口腔内咽腭部位薄膜变化。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溃疡、肺部感染、二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意识恢复率与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拟自用的满意度调查表,由意识清醒患者或患者家属如实填写,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n,%)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P<0.05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经不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发生率为10.00%(3/30),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12/30),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n(%)
3.讨论
循证护理是针对临床护理问题,寻找科学性的研究方法论证,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以满足患者的临床护理[6]。急性脑梗塞疾病具有发病急、并发症多等特点,发病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昏迷现象,因此需要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意识清醒率、护理满意均高于参照组,这充分说明对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意识恢复,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纪桂芳.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5):214-214.
[2]李敏.急性脑梗塞患者72例早期康复的临床护理[J].河北医学,2013,19(12):1909-1910.
[3]孙耀霞,李艳军,郑冰杰等.急性脑梗塞病人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4,33(2):159-160.
[4]曹海君.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7):215-216.
[5]郑丽娟.急性脑梗塞的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5):174-174.
[6]阿衣夏木?吐拉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胰岛素治疗中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1):44-44,48.
论文作者:李霞,黄春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塞论文; 并发症论文; 实验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意识论文; 家属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