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及康复训练论文_冯玉花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及康复训练论文_冯玉花

冯玉花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 甘肃张掖 734000)

【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方法。是指护理人员在规范化、系统化、循序化、全面地实施训练程序的基础上,应充分体现人的个体差异性疾病本身情况、全身状况、力争使每位病人获得其自身应有的最大限度的功能康复。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分术前,术后和出院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术前康复训练):加强双上下肢的肌力练习:同时教会患者深呼吸扩胸运动。如何使用拐杖及助行器,为术后行走作准备。第二阶段(术后当天~出院前)①患者麻醉未完全清醒或完全清醒后,嘱咐病人及陪护禁止患髋内收、旋转及过度前屈的不良动作。②静脉栓塞多继发于术后24h,预防是主要思路和措施;③病人在下肢知觉恢复后即指导其行肌肉收缩运动。下床站立、行走。④术后第1~7天指导帮助病人下床活动。第三阶段;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手术第3周后)指导患者继续步形、步态,阶梯及抗阻训练,患肢于屈髋、屈膝位进行压腿练习,直到髋关节屈曲度接近或达到正常为止。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医疗护理;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118-02

笔者自2006年9月开始至今对院内外18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的病人进行了规范化的医疗护理和个体化的康复训练,现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员的临床护理及康复训练作一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85例,204髋,男106例 116髋,女79例 98髋。年龄24~90岁,平均61.5±2.5岁。合并糖尿病者28例,高血压35例,冠心病15例,Harris髋关节功能平分18~65分。

2.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

第一阶段(术前准备及训练)术前准备重在医患构通,重在解除病人术中或术后疼痛的畏惧和怕手术不成功的精神压力。提高患者增强治疗信心。医护人员应耐心给病人家属说明疾病的诊断;手术的适应症,治疗归转和治疗效果只及不治疗的后果。让病人及家属有充分的知情权,解除心理上的各种压力。使病人轻松愉快的接受手术。对精神压力大,手术恐惧感较重的病人应除耐心的做好心理培训外,必要时加服一些镇静抗焦虑药物。

具体方法:①加强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足背屈,膝下压紧绷5~10秒,放松再绷紧,每1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②腘绳肌训练:同法踝关节用力跖屈、背屈;③髋外展肌训练:取平卧位,收紧下肢肌肉,膝关节保持伸直,平床褥缓慢、尽力向外侧拉伸后返回为1次,频率同上,必要时行被动牵拉。④加强健侧下肢及双上肢的肌力练习:充分利用床头的吊环进行双上肢臂力训练,引体向上运动,同时教会患者深呼吸运动、有效咳嗽排痰运动、扩胸运动。⑤教会患者如何取外展中立位,如何使用拐杖及助行器,为术后行走作准备。

第二阶段(术后当天~出院前)医疗护理常规;①患者麻醉未完全清醒,即手术结束返回病房时,髋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及患者自我控制能力下降或无,所以搬动患者务必正确安全——以肩背部、臀部及双膝为支点托起患者平移上床,用软垫枕和“T”型枕使患髋维持于前屈、外展各15°中立位并给予约束,以防患肢内收、内旋。②患者麻醉完全清醒后,再次嘱咐病人及陪护禁止患髋内收、旋转及过度前屈的不良动作。对于不太合作病员可建议早穿‘丁’字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③静脉栓塞多继发于术后24h,预防是主要思路和措施,我院术后病人多用桃红四物汤加味,针对个体差异预防深静脉栓塞取得良好效果。④要求病人在下肢知觉恢复后即指导其行肌肉等长收缩运动。病人下床站立、行走最早在术后18h,最迟72h,无压疮、肺系感染等并发症。⑤康复训练措施。术后第1~7天在良好和有效镇痛的前提下,开始进行病员自体和医护人员辅助适量的活动和训练。康复训练旨在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方法:⑴手术当天取正确体位,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双下肢行股四头肌静力收缩活动、踝关节的伸屈和环绕运动。同时指导其适当抬高床头30°左右体位适应性训练。⑵术后第1天起由医护人员根据病情指导、协助患者在卧位下进行股四头肌训练——大腿肌肉收紧,膝关节保持伸直5~10秒,再放松;肌力足够时行直腿抬高练习,膝关节保持伸直,足跟抬离床面20~30cm并尽力维持数秒钟;反复10次为1组,每天3~5组。同法训练臀大肌、腓肠肌、髋外展内收、屈髋屈膝和伸髋伸膝(闭链运动)。⑶术后第1~2天开始训练床边坐起,应避免患侧髋关节屈曲大于90°,同时患肢保持外展位非常重要。⑷患者感觉良好,在专人辅助下,被允许使用助行器、安全带下地站立训练,每侧肢体伸直练习脚趾抬高、脚后跟离地,手术侧逐步部分负重,练习股四头肌、臀肌收缩舒张。注意患者疼痛及疲劳情况,量力而行。⑸术后3~7天,开始训练病人卧、坐、立肢体转移训练。要求动作规范有序允许病人坐高椅,适当加垫增加坐高,保持膝关节低于或等于髋关节高度,坐时身体向后靠不前弯,腿前伸;双腿及踝不交叉;⑹行走求适量活动,调整步态、步幅。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⑺术后第8~14天巩固和提高前一周的训练成果,为出院作准备。加强肌力训练—股四头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的抗阻训练,加强关节活动度训练。具体目标,出院时患髋能主动屈曲达到或超过90°,同时伸直位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完成髋内收、外展和内外旋运动。应引导患者逐步学会正确的步态和姿态。需要强调的是术后3周内绝对禁止患髋屈曲、内收、内旋的复合动作,以防术后关节脱位。

第三阶段 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手术第3周后)(1)指导患者继续步形、步态训练,抗阻训练-可采用自制适当重量的米袋或沙袋固定于踝部。(2)阶梯训练:将患足置于适当高度台阶上,患肢于屈髋、屈膝位进行压腿练习,据实际情况逐渐增加台阶高度,直到髋关节屈曲度接近或达到正常为止。(3)功率自行车训练:开始时尽可能升高座垫,能骑满圈后,逐渐调低坐垫以增加髋关节屈曲度。(4)嘱咐患者及家属定期复诊随访: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以便了解康复情况,调整、修改计划。术后3个月可以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骑车、平地远足、仰泳、保健操。避免跳跃类运动、爬山和一些球类运动等,避免提取和运送重物。

3.结果

本组185例获随访3个月至一年。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30例,良39例,中12例,差3例。优良率91.9%。中性占0.6%,3例脱位占0.16%。

4.讨论

以上讲的这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方法都是规范化,系统化,循序化的程序和方法,但每个病人年龄,体质;健康状况都不同。所以应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医护康复人员在全面地实施训练程序的基础上,应充分体现各人的个体差异,力争使每位病人获得其自身应有的最大限度的功能康复。具体应注重作到以下几点;(1)医护人员应将患者视为朋友,有良好的耐心和构通能力,开始训练时要有经验的护理人员作指导。强调早期主动的康复训练方法,耐心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多鼓励,忌指责,忌操之过急。(2)必须向患者及家属强调注意事项,有良好的安全意识——防脱位,防跌倒。在休息或睡眠状态时选择性的给予肢体约束。(3)肌力、ROM及本体觉的恢复训练同等重要,应同时进行,但不宜对患髋进行直接的关节活动范围(ROM)的锻练。(4)肌力、ROM的恢复训练需要时间,更需要患者的主动积极性、恒心和毅力。

【参考文献】

[1]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061-1062.

[2] 贾勤.4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J].中华护理杂志,2005,3(40):161-162.

论文作者:冯玉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  ;  ;  ;  ;  ;  ;  ;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及康复训练论文_冯玉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