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_崔春艳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_崔春艳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八中学 266000

摘 要: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人类不断积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历史教学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把握初中历史教材、创新初中历史教法这两个方面谈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材 教法

一、合理把握初中历史教材

1.理解教材培育重点。教材是教师讲课内容的指导,因此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的编写目的,通过教材的讲述需要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效果。哪些内容是重点掌握,哪些内容是简单了解。只有分清教材的侧重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灵活地将知识传授于学生。

2.整合教材学以致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采用了模块化的体系架构,存在一定的跳跃性。如果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很容易无法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整合与当前讲述内容有关的知识,将不同模块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意识地将知识贯穿起来。

二、创新初中历史教法

1.兴趣教学法

(1)增加适当的课外知识。教师在要吃透教材、梳理教材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跟教材内容相关的,不在课本之内的知识,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例如,在讲述武则天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述武则天的无字碑。

(2)转换师生角色。尝试让学生来当老师,这样可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教师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在学生讲解结束后再加以补充。这种教学方法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又能加强学生掌握知识的扎实度。

(3)利用多媒体。视听效果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形象、更加直观的理解。很多事情,通过语言表达,往往很难描述当时的景象和心理,但是通过电影、电视、模型、动画等教学手段,就可以情景交融,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促进感情的升华。

2.场景教学法。合理借用教材中的环境,让学生扮演各种因素,以各种不同角色的身份来表述自己的看法。例如:用记者招待会的形式让各个国家的代表各抒己见,或者以谈判会的形式理清不同国家的立场等等。场景教学法,首先,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体验生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场景中来开阔自己的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在思考自己的想法的同时也要思考其他同学的想法,在场景这个特殊的环境下提高创造性。其次,可以让学生展现自己的风度,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历史教学不能一味的只是教师去说,而是应该寻找机会让学生开口,先思考再开口,这样就能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开动脑经,开发智力。再次,可以让课堂的气氛活跃。拥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每一个教师梦寐以求的。良好的课堂氛围更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更能扎实学习的知识,寓教于乐。最后,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对待问题的看法,从而及时纠正错误的,表扬正确的,提高教学质量。

3.交叉串联法。历史知识主要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个基本要素组成。那么历史教师也可以从这几个基本要素着手,通过这几个基本要素将相关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例如:以时间为线索,可以列出不同年份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地点为线索,可以按照地区、国家、同盟等来讲述历史之间的联系;以人物为线索,可以讲述某个人物所经历的年代和发生的重要事件,从人物和时间中去理解历史背景作用于人的结果;以事件为线索,可以讲述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历史就是由无数的事件一一组成,从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规律。矛盾是贯穿历史的一个重要线索,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要理清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了解矛盾发生及解决的过程。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每一段历史。历史知识就像一张网,交叉串结。我们要能从任何一个节点纵向或者横向或者交叉地理解历史。这对历史教师的基本功要求很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积累,用一些索引、剪报、抄录的方法来交叉串联知识,学生在此中也会积累相应的经验,并能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加深理解。

4.课堂讨论法。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是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学生处于被动听的位置,即使偶尔被采用的提问的方式,也是提问那些很容易在书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缺少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上课很容易思想走神开小差,人在心不在,或者在位置上做小动作,干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学生对待历史的看法就是死记硬背,这样是没有办法学好历史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会造成课堂气氛呆板,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无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课堂讨论法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课堂讨论法是让教师针对某一个历史知识点提出在学生学识范围内的有一定讨论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进行表述,最后教师讲评。

以上是我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些看法和尝试,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积极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断提高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业务水平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论文作者:崔春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  ;  ;  ;  ;  ;  ;  ;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_崔春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