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治疗和健康教育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发作期治疗的价值分析论文_杜辉,李玉兰

湖南省郴州市精神病医院 423000

【摘 要】目的:分析行为治疗和健康教育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发作期治疗的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7.01—2018.01期间收治的110例精神分裂症发作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精神药物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及早行为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针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与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发作期患者进行治疗时,及时介入行为治疗与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后期生活质量。

【关键词】行为治疗;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发作期;价值

精神分裂症作为最常见的一类精神科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诱发原因至今尚未明确[1]. 在临床统计中发现,这类疾病多发于青壮年,大多数患者的意识相对清楚,且智力状况正常[2]。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表现在感知觉、思维活动、行为等方面的障碍。由于这类疾病存在前驱期和缓解期,如果不处于精神病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很容易被患者、家属以及医生所忽视[3]。而该类疾病本身具有的进行性发展与易复发等特点,长期处于病态当中会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而社会功能受损,最终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由于多数患者在住院治疗时处于发作期,可以说发作期的治疗结果将会直接影响着整体治疗效果。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基层精神病医院,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多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目前以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和阿立哌唑等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作为一线药物较为常见。在发作期治疗阶段,由于病情的影响,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受到相当限制,治疗依从性不佳。我院建设了规模较大的精神医学康复科,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全程治疗模式,即采取药物治疗同时,及早实施行为治疗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后期积极开展院内精神康复的干预模式,取得较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7.01——2018.01期间收治的11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

纳入标准:(1)本次选取的患者符合CCMD-3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4],排除病程过长及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2)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或者恶性肿瘤;(3)患者以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4)患者无家族遗传精神病史;(5)患者在入院前4周内,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4.21±4.32)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2.1±0.3)年;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4.02±4.21)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病程(2.2±0.2)年。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经过常规检查符合入组标准,然后对其给予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选用利培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309)治疗,首次用药剂量为每日1mg,在用药1周内,患者如无异常,需要将治疗剂量增加到4~6mg/d,之后由医师根据临床表现和PASSN量表评估调整治疗剂量。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给予病情观察、用药指导、患者安抚等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与干预基础上,采用行为治疗与健康教育。其主要内容为:(1)行为治疗。对患者的日常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严格遵守住院规则;安排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尽可能多的沟通,让患者能够对医护人员产生足够的信赖;针对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消极情绪等,可采用放松训练、苏格拉底式体温、情绪管理等方式,引导患者进行自我认知与管理;对较为配合的患者,可适当的给予鼓励,如满足其社会需求等。(2)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与临床症状,采取简单易懂的健康教育措施,其教育内容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与治疗方法、治疗的价值、心理状态对自身的影响等,让患者能够最大程度地了解并配合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

1.3 评价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依从性调查表对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调查,其可以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采用PASSN量表[5]对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进行分析评估,根据分值的变化,将治疗效果分为基本痊愈(减分≥80%)、改善(减分介于25%~80%)和无效(减分<25%)。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可根据发病时间分为病前期、前驱期、精神病发作期和稳定期[6]。本文以精神病发作期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入院治疗后6~8周。在精神病发作期患者的认知功能严重受损,如果干预不当,可能造成伤人毁物、自杀自伤等恶劣的后果。在临床治疗时,单纯以抗精神药物为主,症状控制效果尚可但治疗依从性欠佳,认知功能恢复不良。在近年的临床工作中,我院坚持开展科室行为治疗与健康教育,院内系统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于该类疾病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探讨,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期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同时,及早行为治疗与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治疗依从性提高,在稳定期开展精神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松烨,朱玉星,魏炜.行为治疗和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应用价值[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08):1136-1138.

[2]李晓驷,王克永,董毅,刘寰忠,刘勇,徐小童,耿峰,张麟.安徽省精神分裂症分级诊疗指南[J].安徽医学,2018,39(02):105-126.

[3]陈志强,郭俊芳,封敏.舒肝解郁胶囊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03):728-730.

[4]刘欢欢,李淑英.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疗效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01):85-86.

[5]黄楠,陆峥.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药物治疗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0,31(04):216-221.

[6]《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疾病临床实践管理指南》.2016 RANZCP临床实践指南:精神分裂症及其相关疾病的管理.

论文作者:杜辉,李玉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行为治疗和健康教育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发作期治疗的价值分析论文_杜辉,李玉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