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_石全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_石全

摘要:目前,由于各国之间在人才培养方面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教育上的头等大事,这就对于我国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其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性最强的文科专业

关键词:汉语语言文学;人文应用;培养模式 ;问题;解决方案;

引言: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在剖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情况,顺应社会实际发展需要,以国内外前卫教育观念为指导所提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以求培养出兼具人文性与应用性,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实用性的技能的一专多能、高素质、实用型的创新人才,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因此,对汉语言专业的学生进行人文性、应用性的培养,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新时代发出的最强音。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国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培养了无数学者与优秀人才,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深化课程,开始涉及到互联网、对外交流等方面,扩大了专业学习内容。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是针对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进修学习,中外世界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是课程必修内容,而随着时代进步,这些文化信息越来越多,理论知识也越来越广,所以,专业人才技能也随之进步。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长久积累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使得学生自身文化思想层面高、文笔扎实、思维跳跃,在写作、分析、引经据典方面优越于其他人。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认为是无趣的学科之一

汉语言文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独特的学科,它的教学理念是要发扬中华的传统汉语文化,所以此门课程的专业色彩会相对浓厚。因此会导致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从事与本门专业相关的行业,他们会觉得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行业都是比较枯燥无趣的。当然,某些想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领域深造的学生除外。因此,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直接涉及。因此大部分学生们一直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无趣的学科。

2、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践不够重视

虽然许多高校都设置了汉语言文学这一门学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够做到很好的传授知识。因为在教学实践上,大部分老师都会选择“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因为缺乏对于实践教学的认识,因此导致不能改变现状,还是以传统方法教学。无法创新,忽视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就是因为教师对教学实践的不够重视。

3、只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教育

在我国教育现状看来,大部分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都过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都只会照书宣教,只是注重于对学生的基本知识传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学到了理论上的表面知识,因此学生在自己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就会相对薄弱。许多教师还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更加难以得到提高。

4、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从目前调查的资料来看,大部分教师仍然坚持“满堂灌”、“一言堂,直接造成学生对学习内容丝毫不感兴趣,学生的视野难以得到拓宽、能力难以得到培养,但是为了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形成所谓的“高分低能”型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有一部分人会选择继续深造,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当教师,还有一大部分人并没有找到专业对口的职业。由此看来,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并没有与汉语言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但是,高校设置的课程依然是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设置的,将兴趣和重点放在传统专业课上,不少专业知识重复性地出现,即便是选修课程,也是紧紧围绕着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等专业知识而进行设置的。对于一些在社会上比较实用且又让广大学生感兴趣的专业并没有开设,比方说:网络编辑、公关礼仪等等。实际上不仅广大学生对于这些专业保持着较为浓厚的兴趣,而且社会也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是很显然,高校课程的开设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之后的就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直接造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步入正式工作岗位之后往往不能够学以致用。

三、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的解决方案

1、打破学生的认识误区

学生们会觉得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无趣的学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汉语言为学的专业色彩过于浓厚,因此,要想改变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识误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就应该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开学生的视野。在课上应该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授课,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烦闷。虽然大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都是年纪相对较大的讲师或教授,他们在教授过程中早已习惯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的教学模式都是比较传统,以至于学生会认为老师的上课内容枯燥,教学过程烦闷。所以就会更加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因此老师们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2、调整课程内容并改变教学模式

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相对比较独特的学科,它的独特特性在专业性质强且学科的兼容性小。主要的专业课程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涉及面也相对比较少。这样看来,学科的局限性就相当比较大,所以调整课程内容是有必要的。教师们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教学模式,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可以适当的弱化专业学习,加强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这一方面的培养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学科实践,以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调整课程的内容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改变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主观能动性,加强在实际应用上的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学生打造成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要求教师对学生所做出的评价必须全面、系统、公正。教师应结合自己所在高校的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做出一系列的考核,建议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形式,将掌握专业知识的评分标准与能力检测标准相互结合在一起,不但能够考察出学生对主要专业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对学生的其他能力进行考察。教师在平日里的教学之中就要下意识的地引导学生培养专业技能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比方说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生活化情境,为广大学生提供虚拟岗位,让学生在此岗位上做相应的工作,并对其展开一系列地评价,这样的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不但能够更加全面、更加公正地对学生展开评价,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中使得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结语

大众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印象就是文化素质高的文学人才,对于专业性能不够了解,但应用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需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在拥有文化素养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各项技能才能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更有优势。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不断开拓新思路,增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自身人力资本,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2008(18):74-76.

[2]张智丰.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0):345.

论文作者:石全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_石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