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创新进展论文_王超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创新进展论文_王超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保定市徐水区供电分公司 072550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给电力企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管理成效直接关系着企业能否获得进一步和谐发展。近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并不断加大了对其的投入和管理力度。然而现有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极大地限制和阻碍了企业的后续发展。因此,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文化进行创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理念;

前言:

企业文化也一个时代产物,某一个特定时期或某一个时代也有其一定特色的企业文化,因此,围绕发展大局培育企业文化应当体现当今时代变化,体现时代发展节拍。一个聪明的有远见的企业管理人员,也应当时刻利用文化建设这一动力来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离开了经济发展的企业文化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空中楼阁,而文化建设滞后的企业也必将缺乏生机和活力。

一、电力企业文化的特征

众所周知,电力企业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囊括了生产、管理以及经营服务等多个领域,属于复合型企业,而不是只单单集中于某个领域。这就造就了电力企业文化的多样性,据统计,电力企业文化大致有以下基本特征,现做如下分析。首先,为人民服务是电力行业的主要目标和宗旨,电力企业在打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始终将社会利益放在建设的首位,一切以满足社会利益为标准。这种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文化深受人民接受和认可,在公众之间的影响力日益巨大。之之所以不断加强对电力企业文化的建设步伐,主要就是解决电力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各种电力服务,解除生产的后顾之忧,是生产所必不可少的得力助手。其次,电力企业在为公众利益造福的同时,还能够对创造利润做到统筹兼顾。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和谐也是功不可没。所以我们必须对电力企业进行正确认识,电力企业也应该承担起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并且,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时,电力企业作为营利的组织,其生存、发展和后续的创新需要源源不断的利润作为后盾和支撑,企业只有不断创造利润,才能维持和提高其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建设还需要利润性。再者,电力企业文化还用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只有企业电力愿意为社会无私奉献,才能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广泛传播,建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赢得广大社会用户的认可和信任,得到较大发展。同时企业文化的奉献还包括对企业内部职工奉献,良好的企业文化更能增加职工的认同感,稳定职工,激发和提高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另外,电力企业文化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以及经营管理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做到统筹兼顾。

二、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创新进展

1.正确处理企业文化建设与电力生产实践的内在关系

文化既反映现实,又服务于现实。从根本上说,先进文化必然来源于引领社会不断走向进步和繁荣的先进阶级的社会实践,尤其是生产实践活动。同样,先进的电力企业文化,要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就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电力改革发展和电力生产经营的实践,充分体现时代要求和时代精神,以创新发展的意识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增强时代感和时代特色。我们要在电力生产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树立创新意识,要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发现引领电力企业不断走向繁荣进步的先进文化因素和文化内涵,总结经验,积极开拓,不断创新。在这方面,许多电力企业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成果已经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充分说明,企业文化建设决不能因循守旧,囿于固有的模式,必须具有崭新的时代精神和风貌,才能不断创造出叫得响,站得住脚,并为广大职工所接受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电力企业文化成果。

2、解决好继承创新与“落地”的关系

我们要在推进企业文化落地工程中积极践行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要以塑造企业文化为契机,营造上下同欲、团结同心是实用主义,落地不是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不是表面上的轰轰烈烈,缺乏持久的深刻内涵,而是要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弃旧图新、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努力使创新的企业文化成果融会贯通,深入企业发展的神经中枢和方方面面,融入企业发展进步的每一道血脉。真正的企业文化创新,决不会只管企业发展的一时一地,更不会貌似图新、简单化和庸俗化,不会仅仅顾及表面上的先声夺人、制造声势,而是要融化到企业发展的灵魂,融化为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进而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让先进的外来企业文化成果,在中国电力企业的“落地”过程中,不仅能为我所用,更要打上明显的和深刻的中国印记。

3、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从来认为,人是生产过程中的第一要素。同样,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激活人,调整人,不断提高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落地”的根本动力和主力军,任何企业文化成果,离开了全体员工的参与,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无论是塑造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信用、企业品牌、企业环境都离不开人。我们要用创新的文化成果吸引和凝聚职工,就必须把以人为本这一点摆在突出的位置。那种离开了职工群众的所需所求的所谓的企业文化创新,永远只能是少数专家学者的纸上谈兵,是与广大职工群众的所喜所恶和切身利益毫不关联的。我们只有通过切合实际的企业文化创新活动激励员工的创造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努力形成为广大职工群众所共同参与并共同接受的企业文化,营造上下同欲、团结同心的人文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才能使我们的企业文化成为职工的共同行动、共同理念,进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品牌。这才是我们企业文化创新活动的根本任务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4。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加强文化管理监督力度。

提供企业的文化管理水平,其一,必须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管理目标,促进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企业在为构建和谐社会进行努力时,不仅要保障企业和股东的利益,同时还要关注和满足员工的需求。只有保证各方利益者的需求均被满足,才能加快文化建设步伐,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其二,企业的文化建设需体现公平,合理分配企业利益。现代企业在企业利益进行分配时,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和多种分配标准对不同类型的劳动者以及其对公司的劳动和贡献进行分配,在兼顾效率的同时保证分配的公平性。其三,制定科学规范的文化管理内容。为了满足知识经济对文化管理的高要求,在对文化管理进行制定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且还要对影响文化管理水平难以提高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究,以便提高企业文化的管理水平。并且由于科技的巨大变革,可以将高科技广泛应用到文化建设管理中去,提高搜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文化建设战略的服务水平。其四,文化管理还必须时刻进行创新。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必要导致企业的文化管理要实现网络化、技术化和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企业可以对文化进行远程管理和控制,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文化管理的效率,节省了管理时间和成本。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逐渐走向集中管理的道路。另外,加强文化管理监督力度,维护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也是十分必要的。

结语: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建设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水平,企业才能不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职工的认同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价值。

论文作者:王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创新进展论文_王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