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要点分析论文_沈凤

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要点分析论文_沈凤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六安 237000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分支,是护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患心理活动规律即研究在护理过程中护患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心理特征相互影响及其规律,护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患者的心理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籍贯、民族、文化、职业和经历不同的心理差异,来运用最佳的护理措施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在新的护理模式中,心理护理是更为复杂的护理工作内容。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精神科病房,做好心理护理具有特殊意义。尤其是对于康复期的病人至关重要。

一、精神病康复期心理护理的复杂性、重要性

精神病康复期,患者的自知力大部分恢复,对发病时的情况大多有所回忆,思想上有顾虑,也知道自己今后道路的艰难,所以他们的心理活动是复杂而矛盾的,既有疾病康复后即将与家人团聚,走向社会所带来的喜悦、欢乐、欣慰,也有担心社会偏见,担心恋爱失败,担心工作问题,担心家庭社会对其的看法,担心疾病复发等造成心理压抑、烦恼和忧虑。因此,精神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是艰巨而复杂的。康复期的心理护理对巩固疗效、预防复发、使患者逐渐适应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精神科护士应掌握不同情况下患者的心理活动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护理工作。

1 住院精神患者的心理护理

新入院患者心理反应最集中的问题是对医院的一切都陌生,表现出恐惧、焦虑、猜疑以及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也有的患者由于受病态支配否认有病,不愿住院故整日吵闹,护士要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向他们介绍病室环境,住院制度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对患者提出的要求能办到的一定要力求办到,不能办到的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求得谅解。使他们在院期间能得到医院的温暖而安心住院。

2 病态行为的心理护理

精神专科与其他综合科不一样,护理的患者都是推动理智受症状支配的精神患者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对有冲动、攻击、破坏行为的病员在他们情绪稳定时一方面给予谅解,同时要向患者宣传住院制度,必要时向他们讲解精神患者作案也要根据有无责任能力部分或完全责任能力以及赔偿经济损失。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控能力,从而减少行为及攻击破坏行为的发生,对有自杀企图严重的患者,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和勇气,缓解症状。

3 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自知力恢复的患者大多数对病中发生的事件进行回忆此期往往有两种极端的心理:一种是对未来充满信心,而把未来不利因素等考虑甚少;另一种则把未来人生看得相当复杂,他们担心病情反复发作,怕回原单位后不能适应环境怕同事亲友另眼看待,甚至觉得住精神病院以后难以见人,而出现消极悲观情绪,产生自杀念头,护士应教会他们有生活的信心,又有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帮助制定好家庭休养计划,在病员出院前通知单位有关人员送院,向他们介绍精神病的护理知识和出院的注意事项,使他们在出院后能够保持正常人的心理水平,达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

二、精神病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的要点

(一)做好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

家庭是病人一个可靠的“后方” 只有家属对精神病的特点有所理解,对病人有所理解,才能不埋怨、不刺激、不苛求病人,而支持、关怀、督促病人;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且有利于精神疾病的康复。因此,对于康复期精神病人,必须改善社会家庭环境,减少不良环境刺激对精神病的影响,从根本上防病治病。首先,强调生物性归因的心理卫生教育,建立全民对精神疾病的正确认识,减少对疾病社会羞耻感,改变其对精神病人的不正确看法,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感情,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开展家庭教育,对家庭监护人进行卫生宣教,指导监护人进行家庭护理,将有关知识和家庭护理的方法及内容传授给监护者,使他们对患者有恰当的认识和期望,增强其对患者异常行为和家庭紧张气氛的应变能力,为患者创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监督患者服药,帮助患者合理安排生活、适应社会和工作。

(二)指导病人自我心理调节

1、针对性心理护理

针对疾病 通过与病人交谈,使病人了解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有关情况,帮助病人认识疾病,指导心理康复。如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此类病人康复期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一方面对过去酗酒悔恨万分;另一方面又挡不住酒的诱惑,同时更担心回归社会后家庭、经济问题,工作安排问题。护理人员应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指导,使其从不安、烦闷、抑郁等情绪中解脱出来,并对其加强科普宣教,使病人深刻地认识到机体的有害影响而坚定戒酒。

2、针对情绪 精神病人康复期,会产生一些想法,怕被人瞧不起,担心失去工作和家庭而忧心忡忡,尤其是反复住院的患者自感在社会上价值降低感到绝望等,护理人员应用心理学知识、启发和安慰病人,帮助他们消除疑虑,以积极的情绪配合治疗。如康复期精神病人因顾虑重重所致精神紧张,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指出精神紧张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也不能解决自已的顾虑,且容易诱发疾病;指导患者调整自身的心理适应机制,从而改变对挫折的认识和情绪反应,籍以减少痛苦,求以心理平衡。可指导病人试用如下方法:(1)选择性地忽视:告诉病人有意不去感知,不去接触,不去回忆,不去求索。(2)对不健康的情绪反应如愤怒、焦虑、抑郁、悔恨等主动克制。(3)假定发生的事与自己无关,冷眼旁观,满不在乎。(4)重视自己的优点和成就,以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从而恢复自信心与自尊心。(5)改变精神上获得满足的方式,积极参加文艺体育活动,寻找业余爱好,如下棋、跳舞、练习书法等。(6)向亲友诉说内心苦闷,使郁闷感情获得疏泄.。或寻求心理咨询专科医生,询问心理热线电话等,获得安慰与同情。如对于过于乐观的康复期精神病人,对未来充满自信的信心,而把未来不利的因素等考虑甚少,护理人员应该向病人指出任何人在生活的道路上都会有曲折,教会病人有生活的信心,又要有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可将出院后可能发生的问题给病人指出,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增强防御能力,达到防复发,保护健康之目的。

3、针对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较大,有些病人因而畏惧服药,还有些病人对用药不理解,怕“把脑子弄迟钝了”,服药成为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针对病人所应用的药物向其耐心细致地介绍药物的名称、作用、机理、常用剂量、增减药量的方法、副作用表现、应对方法等,讲解卫生知识,使其掌握相关知识而消除疑虑。要用各种方法劝导病人坚持服药,按时按量服药,让病人明白服药与否对疾病康复、巩固疗效的利弊关系。护理人员应告诉他们:他的病情正在好转,因为这是药物见效的表现,待药物逐渐减少以后他就可以恢复正常。这样可以使病人对治疗充满信心而主动配合。如病人对服药持消极态度,护理人员可将药物治疗有关知识向病人宣传,使其了解药物治疗的目的而主动配合治疗。

4、针对职业和家庭 通过交谈,指导病人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提高对各种刺激的耐受力。

(三)心理护理的方式

1、酌情安排讲座 利用工娱时间向康复期患者进行精神卫生宣教,讲解疾病的性质,介绍长期坚持服药的重要性,疾病复发的早期症状,预防复发的具体措施。把防病知识教给患者,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还可请病癒后长期稳定、在社会上有成就、生活幸福、工作愉快的患者来院现身说法,使患者感到有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个别心理指导 通过说服解释,帮助患者分析认识住院的各种因素,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可引导患者做好出院的自我设计,根据患者的社会环境,设想今后的奋斗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做好逆境、顺境的心理准备,正确把握自己,做好抗复发计划,为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何明.最新精神疾病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与质量安全控制及工作标准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屠丽君,刘玉成.精神神经科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与实践.南京: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

论文作者:沈凤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  ;  ;  ;  ;  ;  ;  ;  

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要点分析论文_沈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