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针[1]2003年在《耳尖放血疗法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实验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实验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耳尖放血疗法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实验与临床疗效。 方法 分为两部分,在实验方面,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加灌附子汤制造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自发性高血压组(空白对照组)、肝阳上亢组(模型对照组)、耳尖放血治疗组、氨氯地平治疗组和耳尖放血合氨氯地平治疗组共5组,观察耳尖放血疗法对模型大鼠一般情况(包括外观、性情变化)、痛阈、饮水量以及血压的变化,探讨耳尖放血疗法对实验大鼠肝阳上亢证一般情况和降压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依据。在临床方面,90例确诊为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病人被随机分为叁组,耳尖放血治疗组、络活喜治疗组、耳尖放血合络活喜治疗组,我们对治疗前后叁组病人的肝阳上亢证主要症状和血压变化进行评估,系统观察和总结传统耳尖放血疗法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推广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 结果 实验研究表明耳尖放血组、氨氯地平组、耳尖放血合氨氯地平组均能减轻模型大鼠的一般情况(包括外观和性情变化),提高痛阑和降低饮水量,而以耳尖放血组和耳尖放血合氨氯地平组效果较佳,叁者均能降低模型大鼠血压,而以最后一组为优;临床研究表明耳尖放血组、络活喜组、耳尖放血合络活喜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病人的主要症状,以有耳尖放血法的治疗组效果较好;叁组均能降低血压,但以最后一组效果最佳。结论耳尖放血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或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的肝阳上亢症状,耳尖放血合氨氯地平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耳尖放血或单用氨氯地平。
刘朋[2]2014年在《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即时效应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耳尖放血法的即时降压疗效,验证耳尖放血疗法的即时降压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方法:将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耳穴放血组和体针组,每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时、治疗后10分钟、治疗后30分钟、治疗后60分钟测量并记录患者血压值,观察其血压及症状变化,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耳尖放血与体针均具有即时降压疗效。两组治疗后即时血压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2.耳尖放血与体针均能降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值。两组收缩压治疗后即刻与治疗前收缩压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舒张压治疗后30分钟与治疗前舒张压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3.耳尖放血疗法更适于临床推广。耳尖放血法较针刺法具有更短的治疗时间、更少的治疗穴位、更简便的操作过程、更低的治疗费用,患者的依从性、舒适度也相应提高,因此耳尖放血疗法更适用于临床推广。结论:耳尖放血法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具有即时降压效应,耳尖放血法的疗效确切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可作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一项辅助疗法。
郭鹏[3]2011年在《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高血压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在我国其患病率逐步增长:已由1959年的5.11%上升到2001年的12.38%。据2004年统计,我国18岁及18岁以上的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18.8%。高血压病名在古医籍中未有提及,据其临床特点可归于中医学之"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其临床表现多为眩晕、头痛、耳鸣、视物模糊等。而耳尖放血疗法作为祖国医学的一种传统的针灸特效疗法,具有祛风清热、清
陈美莺, 陈向良, 胡睿, 甘照华[4]2018年在《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临床观察302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2例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进行耳尖放血治疗,每周3次,12次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主要症状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显着降低(P<0.01),总有效率达91.1%。结论:该疗法疗效显着,操作方便,价格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陈倩仪[5]2016年在《耳尖放血治疗肝火亢盛证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单纯口服西药与耳尖放血结合口服西药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肝火亢盛证原发性高血压的即时、近期、中期血压变化情况以及近期、中期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探讨临床治疗首次被诊断为肝火亢盛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更有效、可行的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把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火亢盛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西药组30人(单纯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与耳尖放血合西药组30人(在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的基础上加用耳尖放血疗法)。西药组每天晨服30mg硝苯地平控释片,1天1次,7天为1个疗程,共8个疗程。耳尖放血合西药组在服药基础上(用法、用量和疗程与西药组相同)加用耳尖放血疗法,隔天1次,7天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即刻、近期、中期血压变化情况及近期、中期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对首次被诊断为肝火亢盛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西药组与耳尖放血合西药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高血压分级情况、高血压危险分层情况、基础血压值经统计学检验后,两组差异无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治疗后5min、15min、30min血压降幅,耳尖放血合西药组降幅大于西药组,差异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组治疗后60min、120min血压降幅,差异无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耳尖放血合西药组组内比较有耳尖放血操作当天与无耳尖放血操作当天治疗后5min、15min、30min血压降幅,有耳尖放血操作当天降幅大于无耳尖放血操作当天,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耳尖放血合西药组组内比较有耳尖放血操作当天与无耳尖放血操作当天治疗后60min、 120min血压降幅,差异无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4周、8周后及试验结束8周后血压降幅,耳尖放血合西药组降幅大于西药组,差异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降压疗效,差异无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及试验结束8周后降压疗效,耳尖放血合西药组疗效高于西药组,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4周、8周后及试验结束8周后肝火亢盛的中医症状疗效,耳尖放血合西药组疗效高于西药组,差异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耳尖放血合西药组组内分别比较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及试验结束8周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差异均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组内分别比较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及试验结束8周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4周、8周后差异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结束8周后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开始治疗后中医症状首次改善的时间,耳尖放血合西药组改善时间早于西药组,比较两组开始治疗后中医症状首次复发的时间,西药组复发时间早于耳尖放血合西药组,差异均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单纯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与耳尖放血合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对肝火亢盛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近、中期血压下降均有疗效,以合用耳尖放血疗法的效果更优。②合用耳尖放血疗法对患者血压的即刻调节效果优于单纯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及较大的总体降压幅度。③耳尖放血疗法对肝火亢盛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症状改善有明显疗效,且改善较快,维持时间较长;单纯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对中医症状的改善疗效不佳,改善较慢,症状容易反复。④耳尖放血疗法对血压控制及中医症状改善有一定的累积效应。⑤耳尖放血疗法配合口服降压药对首次被诊断为肝火亢盛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即刻、近期、中期血压情况与近期、中期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以及预后有良好的影响,可行性高,患者耐受,操作简单、方便,且耳尖放血疗法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莺[6]2008年在《平肝潜阳法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下丘脑、肾上腺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建立正常大鼠、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及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法治疗后大鼠的下丘脑和肾上腺组织双向凝胶电泳图谱。2.观察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平肝潜阳法治疗前后下丘脑及肾上腺的蛋白质表达差异,从蛋白质组学水平探讨其降血压和改善肝阳上亢证症状的分子机制,为寻找新的药物标志蛋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以SHR大鼠加灌服附子汤法制备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模型。2.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大鼠下丘脑及肾上腺蛋白质,凝胶经考染显色后,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获得差异表达蛋白质。3.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和数据库分析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1.动物模型的复制:模型组和PGQYF组大鼠在附子汤灌胃3周后,其易激惹程度发生变化,多表现为Ⅲ级,且大部分出现了结合膜充血;饮水量明显增加;收缩压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及造模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PGQYF治疗后(第6周末),其易激惹程度及结合膜充血均好转,易激惹程度多表现为Ⅰ和Ⅱ级,饮水量及收缩压较治疗前及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各组总蛋白2-DE图谱的建立及差异蛋白质识别:建立了正常大鼠、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及平肝潜阳法治疗后大鼠重复性好的下丘脑和肾上腺组织蛋白质组表达图谱。通过PDQuest图像分析,发现了27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和正常组比较,肝阳上亢模型组下丘脑图谱中1、2、4、5、7、8号蛋白质点、肾上腺图谱中2、3、5、6、7号蛋白质点表达上升2倍及以上,且其在PGQYF组中表达下降2倍及以上,大致处于与正常组同一水平或低于正常对照组低;肝阳上亢模型组下丘脑图谱中3、6、9、10、11、12、13、14、15号蛋白质点、肾上腺图谱中1、4、8、9、10、11、12号蛋白质点表达下降2倍及以上,且同一点在PGQYF组中表达上升2倍及以上,大致处于与正常组同一水平或高于正常对照组。3.差异蛋白质点质谱鉴定及蛋白功能分类:选取25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成功鉴定22个蛋白质点。根据NCBI、MSDB数据库中提供的信息,这些差异蛋白质涉及多种蛋白种类,如参与能量代谢的酶类、抗氧化蛋白、神经内分泌相关蛋白、细胞信号转导蛋白、细胞骨架相关蛋白等。其中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Ⅱ(PRX-Ⅱ)、热休克蛋白-27(HSP-27)、膜联蛋白-Al(Annexin-Al)等蛋白可能与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及平肝潜阳治疗法密切相关。结论平肝潜阳法治疗后,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症状改善,血压降低,可能与下丘脑和肾上腺组织中某些蛋白质的改变有关。成功鉴定了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法治疗前后下丘脑及肾上腺组织差异表达蛋白,为深入研究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病理生理机制及平肝潜阳法治疗的作用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马利利[7]2012年在《菊藤胶囊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暨导师王长海治疗高血压临床经验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工作节奏加快等多种因素影响,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地大物博,中药药源丰富。中医药经过两千年特别近半世纪中西结合治疗发展,在疾病治疗上因其毒副作用小、费用低、疗效肯定,日益受到医务人员及病员青睐。高血压防治上亦不例外。导师王长海副教授长期临床实践中,以辨证辩病相结合,以平肝潜阳,活血化瘀为原则研发出并研发出纯中药制剂“菊藤胶囊”治疗高血压病,获良好疗效。本课题旨在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具有平肝潜阳,活血化瘀之功效的菊藤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初步总结导师王长海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目的:1.观察菊藤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2.初步总结导师王长海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方法:1.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门诊收集就诊的57例的原发性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一、二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西药组)29例给予常规西药控制血压,试验组(菊藤胶囊组)28例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服菊藤胶囊,观察并记录服药前及服药后4周的血压、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检查变化情况。2.跟随导师王长海出门诊,收集病例,总结王长海导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可以降低血压,改善中医症候。1)试验组(菊藤胶囊组)的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9.31%,提示试验组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2)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能降低血压,试验组(菊藤胶囊组)的血压疗效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85.71%,提示试验组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血压疗效优于对照;3)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主要检测指标收缩压的P值为0.29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舒张压的P值<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主要检测指标收缩压改善作用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相似、舒张压改善作用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治疗期间服用菊藤胶囊未对患者产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菊藤胶囊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安全而有效的药物。2.王长海导师以菊藤胶囊为基础,从肝论治高血压病有着丰富且独特的经验。
崔槟川[8]2016年在《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耳尖放血疗法治疗肝阳上亢型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筛选66例肝阳上亢型1级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中药组(对照组)33例及耳尖放血组(治疗组)33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予耳尖放血治疗,1天治疗1次,隔日治疗,左右耳交替,一周治疗3次,共治疗12次,1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予中药天麻钩藤饮治疗,水煎服,每天1剂,连续服用4周,1个月为一疗程。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结束后第1周、治疗结束后第2周、治疗结束后第3周和治疗结束后第4周血压变化、中医症候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疗效差异。结果:1.耳尖放血组与中药组均能改善肝阳上亢型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肢晕、头痛、口苦、情绪等中医症候。2.耳尖放血与中药内服均能降低肝阳上亢型1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收缩压值。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结束后第1周、治疗结束后第2周、治疗结束后第3周和治疗结束后第4周的收缩压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耳尖放血与中药内服均能降低肝阳上亢型1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舒张压值。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结束后第1周、治疗结束后第2周、治疗结束后第3周和治疗结束后第4周的舒张压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耳尖放血组血压总有效率96.55%,中药组血压总有效率79.31%,经卡方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耳尖放血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90.00%,中药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76.67%,经卡方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耳尖放血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中药组患者有1例出现恶心,2例出现胃胀的不良反应,经卡方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耳尖放血和中药均能改善肝阳上亢型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症候,且耳尖放血疗法优于中药治疗。2.耳尖放血和中药均能降低肝阳上亢型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值,且耳尖放血组疗效优于中药组。3.耳尖放血和中药均具有远期疗效,且耳尖放血组疗效优于中药组。4.耳尖放血组和中药组不良反应比较:耳尖放血组安全性优于中药组。
郑幸文[9]2016年在《针灸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文献整理与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对近十年发表在国内期刊有关针灸治疗高血压眩晕病的临床文献收纳、整理和比较分析,统计出针灸治疗高血压眩晕病的用穴频次、归经、腧穴分布部位、特定穴使用,总结出文献中高频次处方,为中医针灸治疗现代高血压眩晕取穴提供基本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通过利用文献检索引擎和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各种期刊杂志,严格按照本课题关键词、文献年限进行搜索,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并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有效文献,对所选穴位进行分类统计,分别统计相关腧穴频次、归经、腧穴分布部位、特定穴使用,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通过分析对比,总结出针灸治疗取穴特点。结果:整理出针灸治疗高血压眩晕的文献,符合要求的文献共有58篇,涉及穴位共有179个穴位,涉及十四经脉共10条经脉,未涉及奇经八脉,其中腧穴使用频次较高的经脉以肝经、肾经、胃经较多,所取腧穴以下肢远端取穴和头颈部局部取穴为主,特定穴的取穴广泛,高频次取穴处方为太冲、太溪、风池、足叁里、百会、涌泉、合谷、叁阴交、曲池、行间、人迎。结论:针灸治疗高血压眩晕的经络和穴位选择范围比较广泛,但重点涉及的经脉和使用的穴位却比较集中。经脉和穴位的集中选用多与本病的病因病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相关,提示在针灸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床实践中,对这些经脉及其经穴多加重视。
陈昊昱[10]2015年在《穴位贴敷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干预社区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社区高血压人群降压及症状改善疗效;探讨穴位贴敷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初步形成疗效确切、简便易行的高血压穴位贴敷干预方案,以期提升中医药在高血压防治领域的社会服务能力。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伲福达{硝苯地平缓释片(Ⅱ)}2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予穴位贴敷干预,每日换药一次,2周一个疗程,两组疗程均为4周,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试验观察四周后,治疗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能较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而对于心率的干预作用,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安全性检测方面,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心电图均无异常变化。结论:穴位贴敷技术对于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能较好的辅助西医常规治疗控制血压,并且有一定的改善睡眠及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耳尖放血疗法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实验与临床疗效观察[D]. 方针. 浙江中医学院. 2003
[2]. 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即时效应观察[D]. 刘朋.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3]. 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 郭鹏. 中医外治杂志. 2011
[4]. 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临床观察302例[J]. 陈美莺, 陈向良, 胡睿, 甘照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
[5]. 耳尖放血治疗肝火亢盛证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D]. 陈倩仪.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6]. 平肝潜阳法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下丘脑、肾上腺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 张莺. 中南大学. 2008
[7]. 菊藤胶囊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暨导师王长海治疗高血压临床经验总结[D]. 马利利. 第四军医大学. 2012
[8]. 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D]. 崔槟川.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9]. 针灸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文献整理与研究[D]. 郑幸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10]. 穴位贴敷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干预社区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研究[D]. 陈昊昱.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
标签:中医学论文; 高血压论文; 阳亢论文; 放血疗法论文; 原发性高血压论文; 高血压治疗论文; 高血压病因论文; 高血压标准论文; 高血压分类论文; 心血管病论文; 中医论文; 舒张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