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大词典》简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语论文,简评论文,方言论文,大词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H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257-0289(2000)03-0007-06
由上海复旦大学和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合作、许宝华和宫田一郎([日])两位先生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词典》,在历经了国内五十余位专家教授和资深编辑长达十二年的辛勤汇集、撰著与编校之后,终于于去年由中华书局出版问世了。这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合作的一项丰硕成果,也是我国语言学界、词典编纂界以及出版界的一项世纪盛事,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汉语语言学和方言学教学研究工作的同行,我对这部词典的出版表示由衷的庆贺与欢迎。
我有幸能在出版之后不久就拜读了这部宏篇巨著,获益非浅。首先,我觉得它确实是一部编纂得比较成功的汉语方言方面的大型词典。它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两点,一个是搜罗宏富,再一个是体例谨严。
这部词典总共收录了21万多个词条,其中单字条目1万有余, 多字条目20万左右。在已经出版的汉语语文词典当中,能够收录如此大量词条的,除了《汉语大词典》是37万条以外,恐怕还没有一本能超出其上。况且根据体例,“不收纯属古代通语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条目”,也就是说它们全部是地地道道的方言词语,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这些条目都是从古今1200多种语言文字类著作中抉剔爬梳出来的,因此它所涉及的方言面极为广阔,时间上贯穿古今,地域上覆盖南北,而词语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只要一开卷,我们就好象立即进入了一个硕大无朋的方言词语博物馆,琳琅满目,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了解到了许许多多原来不曾意想到的情况。拿“大”以及以“大”为首字的一批词语为例,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在“大”这个单字条目里,词典所列举的分布在全国12种方言系属70多个方言点及古文献中的义项竟然有34个之多;而收录进来的以“大”为首字的词语则高达2198条, 其中两字词语480条,三字词语1104条,四字词语473条,五字以上词语141条。再看“大大”一条,一共列举了16个义项,前13个义项都是亲属称谓,但称谓的具体对象则各方言很不一样,从曾祖父、祖父一直到哥哥、姐姐乃至子女的什么都有。请看:
(1)曾祖父——吴语上海松江。
(2)祖父——西南官话四川云阳;吴语上海青浦、嘉定、松江、南汇周浦;赣语安徽至德;闽语福建光泽。
(3)祖母——江淮官话湖北浠水;吴语福建浦城南浦、 浦城忠信;闽语福建浦城临江、浦城石陂。
(4)外祖父——吴语上海松江。
(5)父亲——胶辽官话山东平度、安丘、诸城; 中原官话青海西宁,安徽萧县、灵壁;晋语山西太原、沁县,陕西北部,内蒙;兰银官话新疆哈密;江淮官话江苏如东,安徽芜湖、安庆、马鞍山、淮南市;西南官话四川自贡,湖北天门;湘语湖南;赣语安徽太湖、怀宁、东流;闽语福建闽侯。
(6)母亲——中原官话安徽凤台。
(7 )伯父——东北官话黑龙江哈尔滨(专用于对非直系亲属的一般称呼);冀鲁官话河北沧州、滦县、保定,天津;胶辽官话山东平度、烟台;中原官话陕西安康;晋语陕西北部;兰银官话甘肃兰州;江淮官话江苏东台、扬州、高邮、如皋;西南官话云南保山;吴语江苏丹阳童家桥、启东吕四(有些方言指称伯父也作“大达”:中原官话山西曲沃,青海西宁;晋语陕西安塞;兰银官话甘肃兰州)。
(8)伯母——冀鲁官话河北石家庄、井陉、保定; 胶辽官话山东平度;中原官话河南郑州、中牟、郾城、原阳,山西襄汾、吉县,陕西宝鸡;晋语山西忻州、临县、大宁、交城、孝义;江淮官话安徽合肥,河南获嘉;吴语江苏丹阳童家桥;土话湖南临武。
(9)叔父——中原官话陕西渭南;吴语浙江定海、舟山, 江苏金坛。
(10)姑母——中原官话甘肃镇原;湘语湖南吉首;客话福建武平。
(11)兄;哥哥——西南官话贵州沿河,云南永胜;吴语浙江温岭,江苏无锡、江阴。
(12)姐姐——晋语山西太原、太谷、文水;西南官话云南永胜,湖南临武;吴语浙江丽水、绍兴。
(13)对人称自己的长子或长女——晋语山西太原。(据235—236页)
如果不是词典根据各种文献对这一同形形式列出这么多的义项,不要说一般人无从知道如此纷繁复杂的情况,就是专门研究汉语及其方言的专家恐怕也很难全部掌握。还要指出,词典里引用的例证也十分丰富,除了一些名物词和比较容易理解的常用词,多数词条在释文之后都附有书证或口语用例,如:
酷 kù
问侬讨一眼眼物事,侬勿要~[,向你要一点儿东西,你不要吝啬。]⑤ 〈副〉很;极。兰银官话。甘肃武威。李鼎超《陇右方言·释词》:“今人谓极好曰好的~,极凶恶曰可恶的~。《白虎通义》:‘~,极也。 ’”(6758页)
不作兴 ① 〈动〉 不应该;不应当;不可以。(一)江淮官话。江苏镇江
《文明小史》八:“我们外国规矩,是向来~送客的。”(二)吴语。安徽芜湖县。民国重修《芜湖县志》:“非时所尚谓之不兴,今人谓~。”③〈动〉 不喜欢。官话。《红楼梦》第七一回:“只因贾母近来不大作兴邢夫人,所以连这边的人也减了威势。”(629页)
其中书证主要用来说明这个词于古或于书有征,口语用例则用来说明这个词在方言中的实际运用,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它们除了选自原来赖以立目的1200多种古今语言文字类文献之外,还旁及古今各种诗文、戏曲、小说、野史、方志、辞书以及笔记等其他文献,多达3000余种,这些都是极为宝贵的语言资料。
词典不仅搜罗了宏富的资料,而且还设计了一个比较好的体例框架,用它来统摄驾驭这些材料,使它们有序化,变成一个新的整体。这一方面,在词典正文前的凡例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里我只想强调其中几个和别的词典略有差别的地方。第一是重新确定了方言系属。历来一般人对方言系属的表述往往只是冠上当地的一个大地名或小地名,如江浙话、上海话、四川话、昆明话、福建话、潮州话,有的也用当地人的一些习惯称呼,如白话、蛮话等等,既不注意彼此间的层次,也不理会方言本身的语言特征;即便在语言学界,过去的说法同样也不尽统一,对大方言有说七种或八种的,对同一个大方言有说吴语或江浙话的,对同一个大方言下的小方言有说次方言、地点方言或土话的等等。八十年代,为了绘制全国语言地图,语言学界对汉语方言分区问题展开了新的讨论和研究并得到了基本共识。这个基本共识反映在李荣、熊正辉、张振兴等先生主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部分及由他们撰写的相关论文中,内容主要是按照方言自身的语言特征重新确认了整个汉语的若干个方言大系属,并把每个大系属所辖的地点方言明确到县市,其中有的县市的方言可能不止一个系属,跟它们的地理分布也不一定直接对应。词典吸收了汉语方言研究中的这个最新成果并按照词典本身的特点和要求略作调整,确定了自己标注的十八种方言系属及其顺序,同时还整理了一份《全国各县市汉语方言系属简表》作为附录,从而使词典在对各地方言系属的表述上跟学术界接轨。第二是标音。词典的词目是汉字,而每个汉字在各方言中的读音却有很大的差别,不能象一般词典那样只用汉语拼音方案标注它的普通话读音,所以词典只是在单字以领头字身份出现时,紧接其后用汉语拼音方案和注音字母标注一次普通话读音,而当它们作为词目时,那么不论是单字条目还是多字条目,在释文中都要根据原来文献提供的资料尽可能地用国际音标标注上各地方言的实际读音。第三是标注词性。为每个词条标注词性或类别,这是本词典的一个重大的突破。由于汉语缺乏丰富的形态,给词性标注带来一定的困难,过去一般的词典都回避了这个问题,《汉语大词典》没有标注词性,修订后重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也仍然没有标注词性。近年来语言学界和词典编纂界正在酝酿要改变这种状态,本词典得风气之先,率先在这方面做了试验,就现在的结果来看,应该说基本上是成功的。
为汉语方言编纂这样一部大型词典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汉语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阔,自古以来方言就非常复杂,不光语音上差别很大,词语上出入也不小。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的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并开始用心记录研究它,不过这些成果除了西汉的扬雄曾经汇集成一本专门的比较方言词汇集《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以外,大都散见在一些字书、雅书、韵书、古书训注、笔记和方志当中。本世纪初现代语言学传入我国,一些学者开始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方言并记录它的词汇,特别是建国以后,为推广普通话、推行汉语规范化,对汉语方言进行了大规模普查,在描写各地语音系统的同时,也记录了更多的词语方面的材料,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都没有成书公开出版。本词典取材的1200多种古今语言文字类文献,正是这样一些从古到今包括已出版、未出版但都记载有方言词语的著作。这就意味着词典实际上集了我国历史上有关汉语方言词语记录和研究的大成,是在语言方面对汉民族文化遗产所作的一次大规模的整理和传承工作。而把散见的资料加以整化,原本零星的资料就转化成了集中的、丰富的、真正便于开发利用的学术资源,其泽被所及,就不止是方言学或语言学本身了,其他一些社会人文历史科学乃至刑侦学和信息工程科学也都会从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盛世修典,尤其令人高兴的是,去年在本词典出版之前不久,江苏教育出版社也刚好出齐了由李荣先生主编的分地点的四十一卷本《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这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持,组织全国六十余位专家共同完成的一项汉语语言学的基础建设工程。两部词典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彼此各有特色,并不相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采用的是定点现场调查、进行共时描写的方法,每一个分卷本都是当地当时正在使用着的活的方言词语材料;而本词典则如前所述是取材于古今文献,价值更偏重在文献学方面,因此我认为这两部词典是并行不悖而相得益彰的。
本词典也有一些不足。从李荣先生为词典所写的序文中了解到主编许宝华先生还写有《〈汉语方言大词典〉编纂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一文,发表在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1993年XL11号上,其中谈到“用汉字记录方言,有用本字记录的,有用俗字记录的,有用同音字记录的,而且所用本字不尽一致,俗字和同音字也往往很多。”对于这个问题词典准备怎样处理,李先生的序文没有引及。在“凡例”中看到有一处提到“有少数在古今辞书中都未收列或虽收列但音义不同的字,一律视作方言俗写字,原则上仍保留方言里的字形”,其他的都没有再说。不过从词典的正文看,大概也都是采取了原则上保留文献原文的作法。这当然是可以的而且也是应该的。但我不太清楚,为什么这样一些情况最后没有在凡例或前言和后记中向读者交代。由于受到取材于文献原文的限制,词典在收词、立目、释义等方面都跟一般的语文词典不完全一样,比如因为使用同音字的关系,会把两个毫不相干的词收在同一个词目里只作为它的两个不同的义项;再比如因为所用的本字、俗字和同音字不尽一致,同一种方言的同一个词语也会以不同的词形重出;又比如一些文献由于著者本人的学术素养或著录时的背景和着重点不同,所涉及的词语不一定成系统,因此词典在收录时也可能造成某种缺漏(如词典192页“于”字头下收了一批吴语的两字以上词语“于才、于口、 于巾、于袋、于兜、于馋、于裙、于口袋、于袋袋、于馋头”,其中“于巾”是围巾的意思,其他都是围嘴的意思,但唯独在“于”这个单字条目里没有收吴语的围的意思。类似情况词典里很多)。这些都是很无奈的。因此,作为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大型方言词典,我认为最好能够在词典正文的前面有一篇较有分量的引论或前言,介绍有关汉语方言、方言词语的一般情况,特别是介绍历史上有关汉语方言词语记录和研究的一些主要情况,说明它们的成就与不足,同时也说明本词典在整理这些材料时所采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读者在使用本词典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等,这样就能更好地引导读者来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本词典。在释义方面,我觉得现在有些词条的义项分割得琐碎了些,近乎随文训释,缺乏概括性。如“敲打”一词,一共列了五个义项,照录如下(标音从略):
① 〈动〉 用言语刺激、讥讽。(一)东北官话。东北。你拿这话~谁呢?│得让人处且让人,你还~他干什么!(二)北京官话。北京。《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我再如此用话一~,一定要叫他自己说出这句报仇的话来才罢。”(三)冀鲁官话。山东寿光。1936年《寿光县志》:“冷语讥人曰~。”(四)中原官话。河南南阳。元李行道《灰兰记》第一折:“妹子,不必~我了,我也知道,多多亏了你也。”(五)晋语。山西榆次。你不要~人。(六)西南官话。四川成都。你咋个不自觉,总要别个~倒你才做事。② 〈动〉 管教。东北官话。东北。赵克《杏花村的故事》:“他们俩一个是替叔教子,一个是代婶管儿,硬是把吴耀先给~过来了。”③ 〈动〉 轻微训斥。北京官话。北京。这孩子经常得~着点儿。④ 敦促;提醒。(一)北京官话。北京。我一再~着,他才干完了。(二)胶辽官话。辽宁大连。⑤〈动〉 口角;争执。李克《地道战》:“王振海看他俩又~起来了,忙说:‘丘子、德全才参加民兵不久…,得携带着点,不要性急。’”(6897页)
其实前四个义项都是从“敲打”的本义引申出来的“用言语刺激或批评别人”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所谓“管教,训斥、敦促、提醒”等等都是在不同的上下文(语境)里临时隐含的另一个层面的意思(对子女的批评换一个角度看就是“管教”,批评的态度和缓可以看作是“敦促、提醒”,态度严厉就成了“训斥”),不能因此就把它们从“用言语刺激或批评别人”的意思里分割出来,成为与之独立平行的另外的义项。至于义项③“轻微训斥”,那就更是把引例中下文“点儿”的意思也扩展到“敲打”里来了。义项⑤从引例来看,“用言语刺激或批评”的基本意思没有变,只不过“敲打”一般只用于对“别人”,即单向行为,现在用在双向行为上,那自然就隐含着“口角;争执”了,用法跟前四个稍稍有些不同,要不要单列义项也值得讨论。个别词条的释文在准确性和严密性上还存在着小疵,如把“襄阳白”简单注成“大白菜”就不太妥当(7361页),准确的说法似乎应该是“指原来出产于襄阳地区的一种大白菜。”再如“縻”这个词条,它的普通话读音注为mí,应属于明母字,在它的“系;拴;捆”义里,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江淮官话湖北广济也都读的明母,但在冀鲁官话里却引了1932年河北《南皮县志》的一句话“~,丘陨切,束也,俗作‘捆’”,变成了溪母字,又没有其他的说明,至少是照应得不很严密(7363页)。当然,瑕不掩瑜,所有这些不足丝毫不会掩盖整部词典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功,这里只是希望它能更臻完美而已。为方便读者查检,已经有学者建议,如词典能够再版,最好再增加一个义类索引,我完全同意(不过这个索引的篇幅将会很大,说不定要有100万字)。 同时我还希望,作为一部以文献资料见长的方言大词典,在再版的时候,如果能够象整理《全国各县市汉语方言系属简表》那样,把语言学界已经有定评的考释方言本字的成果也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补充进附录,那就更好了。
[收稿日期] 20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