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的特点与发展_终身教育论文

学习型社会的特点与发展_终身教育论文

学习化社会的特点及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中国社会正面临经济转型期的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和休闲时间增加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着手,大力提倡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的观念,建立起以现代化教育手段为龙头、学校教育为基础、社区教育为主体的学习化社会(又称学习社会)。

一、学习化社会的基本特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的学习化社会是终身教育倡导者为未来的教育发展和学习活动所勾画的理想社会形态。她有六个基本特性。一是学习性:学习成为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社会组织和群体都成为“学习组织”,体现出“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社会氛围。二是主体性:学习者为社会的中心,学习的个体和组织构成了学习社会的主体,体现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自我导向学习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学习成为一种权利和责任,人们自觉、主动地参加有组织、有系统的文化学习、专业技术培训或接受行为规范的教育。三是发展性:社会与人的变化无止境,学习作为发展的手段,将延续个体的一生,成为持续的、终身的活动;学习化社会无止境,过程从初级到高级,从局部到全体;学习的价值观产生了根本变化,要经历“生存需要一完美人性一完美人生”的过程,学习者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四是开放性:人人享有同等的学习权利,知识无国界,世界成为全球公民时时、处处学习的大学;包括学校在内的一切社会系统均向学习者开放;终身学习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规范。五是整体性:统合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等形态,校内外学习成为统一整体;以终身教育为基础,教育制度一体化;整体规划社区学习体系。六是服务性:学习的途径、方法、手段多样,公民获得学习信息无障碍,社会所有部门皆能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机会和条件,公民自由地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以满足终生学习的需要。

二、学习化社会系统及其角色特点分析

根据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学习化社会的基本特性,学习化社会由学习的个人、学习的组织、学习的社区和学习的政府等角色组成,由学习的网络加以联络、统整。

个人是学习化社会的中心(主体)。学习的个人是具有良好学习动机和主动学习态度、具备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懂得运用资源进行学习的活动者。适应未来的个人必须有不断学习新事物和新知识的能力;在迅速变动的环境中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对多样和复杂的变化进行选择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建立在四个知识支柱的基础上,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是学习化社会中“人的社会化”的基本保证,也是学习化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学习化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具备终身教育、终生学习计划的包括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及民间团体等在内的群体或组织,任何企业、事业单位或团体若欲提高生产力、竞争力、工作效率,必须转化其组织形态,成为学习型组织,通过不断地、有效地学习,促进组织的成长。在学习化社会中,家庭发展为终生学习的基础组织,学校发展为终生学习的主体组织,企业发展为终生学习的资源组织,社团发展为终生学习的重点组织。学习型组织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其中的成员是否均具有学习的共同愿望及转化学习的能力。

社区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它应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拥有共同学习的场所和设施,提供学习咨询、服务和多种学习课程;应有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教育组织和培训计划;它的居民具有共同的学习意识,能够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和社区发展相关的各类学习活动。社区一般分为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两大类,改革开放带来农村城市化的趋势,形成了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社区——市镇社区,因此,学习化社区的基本发展模式也可分为三类:城市型、市镇型、乡村型。三类社区的建设都要考虑以下因素:(1)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人口结构与素质指标; (2)教育系统的结构、体制与运行机制,教育投入与教育机构指标; (3)学习动力特征,教育与学习内容特征及指标,学习时间指标等; (4)文化娱乐设施指标等。

政府在促进学习化社会的互动、各角色的合作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既是个人的责任,又是社会的责任;学习既是个人生活的特征,又是社会生活的特征。学习化社会是社会的“教育行为”与个人的“学习行为”的结合。学习的政府必须具备以下职能:认真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创建和发展学习化社会的规划,致力于建设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每一位公民提供公平而终身的教育机会,提供必要的物力和财力,确保人民终生学习的权利。任何政府均宜转化成为“学习的政府”,成为民主、廉政、高效且具竞争力和召唤力的政府。

将以上各部分加以联系统整构成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是建立在以现代化教育手段为龙头、学校教育为基础、社区教育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终身教育体系基础上的网络学习社会,包括学校教育网络、成人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网络、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网络、社区中的资源网络、电脑上的国际网络在内的以学习节点为支撑的立体型的合作网络。每一个节点,都是人们的学习站,人们可以在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通过任何一种学习网络,进行弹性而自主的学习活动。在发展学习的网络时,要依靠电脑网络的巨大功能,运用多元媒体的学习方式,将幼儿教育到老年教育、家庭教育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到继续教育、普通教育到成人教育、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职前教育到职后教育有机地联结,形成开放的学习空间,为人们提供理想的学习情境。

三、学习化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分析

维持学习化社会良性运行的机制是:产生和发展学习的动力系统,促进和提高个性的学习能力,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行并完善学习成效的评价与反馈。

学习动机的产生形成学习化社会的动力机制。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学习活动,并指向某一个目标,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动力。学习的动力源有三类:一是内发式动力源,由人的内因所决定,如源于志向和抱负、兴趣与爱好、实现人生价值等;二是外发式动力源,由外部环境因素所决定,如工作压力、就业需要、事业竞争等;三是混合式动力源,来源于学习者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合力。其对建立学习化社会作用最大。因此,强化学习者个体的内在成才意识,激发个体的兴趣与爱好,并与外部就业、竞争和事业成败的压力相结合,使人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性,是学习化社会建立和运行的根本动力。

学习能力的养成形成学习化社会的支撑机制。学习能力通常指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本领。体现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自我导向学习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学习能力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能力表现为是否“会学习”,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一般意义上的会学习,如善于选择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第二是特殊意义上的会学习,即根据人生在不同的时序中所处的社会生存空间的位置变化而形成特定的学习能力,要求学习者用更多的时间获得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用较少的时间来获取知识。影响学习能力养成的主要因素有:素质、知识与技能、教育、社会实践、勤奋等。

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学习化社会的保证机制。美国学者辛克莱尔认为学习环境是“那些能够促进学习者身心发展的条件、力量和各种外部刺激因素的综合”。学习环境能对学习者产生物质的或精神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进而形成一定的学习观念、行为和习惯。学习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指地理位置、饮食营养等环境。社会环境分宏观与微观,宏观社会环境指整个时代的发展水平(包括教育发展水平),如所处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民族文化传统、科技水平以及教育的观念、制度、体系、设施和学习的氛围等;微观社会环境指个体的家庭、学习单位、工作单位经及所构成的人与人关系。社会环境对人的学习心理发展影响最大。学习化社会是建立在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教育发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基础上的,它的教育应在时间上延伸、空间上拓宽、形式上灵活。

学习效果的优化形成学习化社会的激励机制。学习效果的优化是指学习的结果能对学习者产生预计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多方面:(1 )是人的生存、就业与发展良好的物质基础;(2 )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和愉快,闲暇时光充实、富有意义;(3)能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 极大地提升人的主体价值。人为了社会和自身的需要去学习,社会对学习者付出和结果进行评价、反馈、给予回报。学习的回报率越大,学习的维持率就越高,这种激发作用促进了学习的良性循环,进而推进了学习化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四、发展我国学习化社会的策略

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目前,研究和发展学习化社会的工作正在逐步进行,但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创造条件,逐步推进:

策略一,以教育思想和学习思想的更新为先导。社会的改革总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并且以思想观念变革贯穿于改革的始终。“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要使全社会都认到,传统的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制度将不可避免地被终身教育制度所代替,将人生分为学习与工作这两个互为分割阶段已不能适应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的需求,学习将成为人的一生的重要活动。要通过广播、电视、电脑、书刊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终身教育、终生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思想、观念、理论、制度和实践,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使全社会都认识到创建学习化社会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革命、社会与经济转型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形成终生学习的社会氛围,使学习化社会的实现有牢固的思想基础。

策略二,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使实施素质教育与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素质教育在学习方面的作用是:使人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更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继续学习的动机。所以各类学校要通过教育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下苦功,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欲望和能力。教育改革还要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使得岗位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专项技能证书、学历文凭的培训或教育相联系。建立个人“学习卡”和“能力信用卡”,实行制度化的“岗前”、“职后”考核,择优用人,奖罚分明,强化人们终生学习的意识。

策略三,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发展学习化社会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构建面向21世纪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二步,建立21世纪终身学习体系;第三步,在21世纪建立和发展学习化社会。要把建立终身教育和终生学习体系、构建学习化社会与实践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终身教育法》、《成人教育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定监督、评估制度等法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终身教育和建立学习化社会作为各级政府的职责,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整体规划学校教育体系、社区教育体系和社会学习体系。

策略四,加强教育研究,积极进行试点,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原国家教委成教司主持的《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研究》,已列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本课题的一个重要专题就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主要内容有:(1 )终身教育、终生学习和学习社会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在发达国家的实践与体现;(2)终身教育、终生学习、学习社会思想对我国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政府、企业及社会团体的影响;(3 )各级各类教育在学习社会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4)终身教育体系、终生学习体系、 发展学习社会的可行性方案的研究;(5)选择试点省、市,开展终身教育、 终生学习和学习社会的行动性研究和实践。

策略五,采取具体措施,营造良好的学习化社会环境。(1 )大力普及基础教育;继续扫除文盲(包括功能性文盲),争取实施11~12年制的基础教育;(2)大力发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 多种类型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增强成人学习渠道;(3)统整正规教育、 非正规教育及非正式教育,提倡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并存,建立回流教育体系;(4)建立社区性学院系统, 成立社区性终生学习中心,加强乡村学习化社区的建设,提供社区成员学习咨询与资源;(5 )实施多元学习成效评量及认证制度,实行岗位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专项技能证书、学历文凭并行的教育培养制度,扭转传统学历及文凭独占选材标准的局面;(6)制定继续教育制度,鼓励社会、 企业和事业单位发展学习组织并提供训练;(7)制定终身教育法等法规, 为学习化社会提供政策和立法指引;(8 )建立完善的老年教育系统和休闲教育;(9)增加教育投入,健全基本教育设施,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建设开放的、远距离的、现代化的教学基地。

标签:;  ;  ;  ;  

学习型社会的特点与发展_终身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