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算理”教学的策略论文_甘学霞,张雪慧

浅谈小学数学中“算理”教学的策略论文_甘学霞,张雪慧

新疆昌吉市第一小学831100

运算是学生数学素养中最基本的技能和素质,甚至有人将其与思维并称为“数学的本质”。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所有比较确定的知识,都必须从运算开始”。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老师都只注重让学生记牢法则,反复训练,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错误理解运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它阐述了运算能力(技能)的形成,主要通过“理解算理”“构造算法”“解决问题”三个层面开展。因此,在运算教学中教师要要引导学生从理解算理入手,提升运算能力。那么,小学数学“算理”教学有哪些策略呢?

一、小学数学计算中“算理”的认识。

“算理”在数学的定义上,是指四则计算的理论依据,它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其内涵包括数和运算的意义,运算的规律和性质。如果说算法是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那么算理则是说明“为什么这样算”的数学原理,为学生提供了正确可靠的数学依据与思维过程,是学生运算能力形成与提高的有力支撑。计算教学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

从数学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对“算理”的理解与表述,除了作用于具体计算“算法”的形成与提升,更是学生提升数学的思维方式的有效平台。从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上分析,“算理”探究与理解,可帮助教师与学生共同聚焦于抽象的数学问题解决,并在分析“为什么”的过程中实现由经验表述到形式化原理认识,到具体算法抽象。其本质也是学生对计算本质内涵的理解、逐步生成与应用的过程。

二 、算理教学的策略

1、在操作活动中直观理解算理。

抽象的算理离不开直观的支撑,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往往是从动手操作开始的。在运算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运算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例如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它不同于整数、小数加减法,没有了“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生活中运用也少,更具有抽象性。于是很多学生以为分数加减法就是将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相加作分母。教学中要建构正确的算法,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实质就是求有几个相同的分数单位,可以通过两个操作活动,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操作活动一:每个同学准备两张完全一样的纸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等操作活动,创造一个或多个分数。学生在折、涂、写等操作活动中,回忆了分数的意义,为理解算理做好了铺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操作活动二:请把你创造的两个分数加起来,看看等于多少?然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给足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学生借助具体材料,通过动手折纸、画图、转化成小数计算等操作活动来求得计算结果,操作活动支撑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算理即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一样,首先要统一分数单位,也就是通分,然后计算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操作探究促进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通过主题图逐层理解算理

“算理”的感悟、理解是多层次的,算理背后的原理认识则是通过具体的认识活动逐步清晰的,因此对于“算理”的理解,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作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要对教材内容作细致的分析,巧设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走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中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感悟、理解中认识算理。如三年级《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中,教师借助主题图的观察,引导学生分三个层次主动探究。第一层次:乘法的意义,激活学生原有认知:3盒彩笔,每盒12只,一共多少只?解决“一共多少只?”就是算什么? “就是求3个12的和是多少”。列式12乘3。第二层次:进行数的“分拆”与“合并”,使学生理解计算12×3时,可以先算3个10是30,3个2是6,再把30与6合起来就是36。通过上述两个层次的原有知识、经验的激活与发展,学生对于12×3的“算理”形成初步自我认识的体验。第三层次:教师及时把分拆与合并计算过程与竖式进行意义联接,使学生理解竖式中,即3乘十位上的1结果是30,从而使学生明确“3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产生“0可不可以不写”的思考,为进一步竖式的优化奠定认识基础。通过三个层次教学,学生形成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算理”的逐层理解,掌握了计算方法。

3、在数形结合中理解算理

? ? ? 华罗庚先生曾指出“数与形本是两依倚,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在算理教学中,数形结合,可以将抽象、枯燥的运算教学内容直观化,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教学《分数乘法》时,我们可以抓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利用图形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一是用图形解释算式。如:让学生在图中涂出二分之一公顷的五分之一,学生要正确涂出图形,首先要思考二分之一×五分之一表示什么意义,然后才能在图中涂出来,通过涂图形,学生可以体会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的算理。二是用算式(符号语言)解释图形。如:出示图形,学生根据图形,在读懂图形所表示的意义的基础上列出乘法算式,计算结果。这样,由算式到图形,由图形到算式,促使学生理解了分数乘法的算理,发展了学生思维。

4、在联系生活实际中理解算理

数学源于生活,与生活实际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运算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生活原型,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达到理解算理的目的。例如,在小数加减法教学中,为了解决如何对位、如何计算的问题,学生可以借助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从单位角度想,可以把小数钱数转化为元加(减)元、角加(减)角,再由元、角的加减计算回到小数加减计算,即从数位角度思考,只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学生经历了对法则解释的过程,这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算理教学的策略绝不仅限于以上几种,如:在算法多样化中说计算的策略;在估算中,说“估”的理由;在四则运算中,说“算法”的依据……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体验、思考、交流,理解了算理,运算思维和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总之,重视算理理解,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是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有助于学生切实把握算法,这样的运算教学才会更有效。

论文作者:甘学霞,张雪慧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中“算理”教学的策略论文_甘学霞,张雪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