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江华县沱江镇桥头铺卫生院(内科)湖南永州 425514)
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DF)溃疡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7年1月-2019年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158例DF溃疡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79例。A组给予危险因素分析和临床治疗,B组给予常规调查。对比治疗结果。结果 A组的DF溃疡指标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9%,B组为18.99%,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Wagner分级中,不同等级的好转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为DF溃疡患者行危险因素分析可提高其好转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危险因素;临床治疗
DF溃疡多发于糖尿病(DM)早期患者,其未合并周围血管与周围神经病变,但伴有足部感染、溃疡和化脓等症状。多由脚气感染或甲沟炎引发,严重者需截肢治疗[1]。临床认为:DF溃疡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因素制定治疗措施,以保证疗效。研究中以2017年1月-2019年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158例DF溃疡患者为主体,旨在探究DF溃疡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2019年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158例DF溃疡患者为研究主体。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79例。其中,A组男40例,女39例;年龄范围是38-81岁,平均(51.24±1.36)岁;合并症为:慢性支气管炎5例,肝硬化5例,冠心病10例,高血压9例;病程范围是6-15年,平均(7.54±0.21)年。B组男41例,女38例;年龄范围是39-82岁,平均(52.48±1.43)岁;病程范围是5-14年,平均(7.85±0.15)年。将以上数据行对比处理后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B组给予常规调查,将患者资料进行全面收集与整理,记录其随访结果。A组给予危险因素分析和临床治疗,具体为:
1.2.1 记录资料
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史和家庭背景等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归档整理,筛选出疾病危险因素。并记录患者的足部症状,便于制定治疗方案。
1.2.2 实验室检查
对患者进行生化、血常规与血糖等常规检查,并记录其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疾病程度,确定基础病类型。
1.2.3 治疗措施
行综合性治疗,包括胰岛素治疗、饮食治疗、分泌物细菌活性治疗和运动治疗等。若溃疡部位伴有黄色腐烂或黑色结痂则应用手术刀片有效清理,防止其坏死。若伴有脓腔、足部感染或气性坏疽,则进行局部切除与减压治疗,而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防止其感染。在治疗红肿软组织时应使用磺胺嘧啶银软膏行外敷治疗,每2d进行1次换药,直至生出肉芽组织。
1.3 观察指标
利用ISNCSCI(SCI神经病学分类标准)评估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包括交感与副交感,共20分,分数与自主神经功能呈反比;记录患者的温度觉、震动觉与痛觉等身体感觉评分,均为10分,分数与感觉敏感性呈反比;观察患者周围神经病变、血糖不达标、下肢血管病变与足部外伤或护理不当等不良事件。
1.4 评价标准
Wagner分级:Ⅰ级:浅层皮肤伴有溃疡症状;Ⅱ级:关节与肌腱部位伴有溃疡症状;Ⅲ级:皮肤深层伴有溃疡症状,且有骨髓炎或脓肿表现;Ⅳ级:足趾部伴有坏疽症状;Ⅴ级:足部全部或大部分坏疽。愈合:溃疡症状彻底消失且有效愈合;改善:症状有所改善,但仍伴有溃疡症状;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2]。好转率=愈合率+改善率。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DF溃疡指标用(x±s)表示,行t检验,其他数据用(%)表示,行x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DF溃疡指标
A组的DF溃疡指标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DF溃疡指标(x±s,分)
2.2 对比不良事件
A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9%,B组为18.99%,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不良事件[n(%)]
2.3 对比不同分级的预后性
A组Wagner分级中,不同等级的好转率对比无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不同分级的预后性[n(%)]
3讨论
DF是DM的常见并发症,其早期症状为足部微痛,伴有轻度溃疡。疾病发展至中期,会表现出穿透性溃疡,或是并发组织炎,重度患者则会伴有软组织肿瘤等严重病变,且会合并骨组织病变[3]。临床认为:DF溃疡的危险因素较多,长期随访与治疗可规避高危因素,降低截肢率。其症状预防的方法为:①溃疡的发生机制为病理改变和血凝功能失衡,应为患者行血凝指标定时检测,并分析其结果,整合多个项目结果,分析其疾病程度[4]。②对患者行肌电图检查时应记录其电子学仪器,如肌肉收缩与静止情况,进而评估神经元和神经的功能状态,分析足底生物力学与神经病变拜表现。③行彩超检查,分析其足背动脉、动脉与股动脉情况。针对以上检测指标的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可确保疗效[5]。
结果为:A组的DF溃疡指标均高于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59%)低于B组(18.99%)(P<0.05);A组Wagner分级中,不同等级的好转率对比无差异(P>0.05)。与尹晓华[6]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DF溃疡的危险因素较多,应结合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评估制定治疗方法,以综合治疗为主,进而提高其疾病治愈率,改善预后性。
参考文献
[1]熊新锐,郑爱军.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治疗研究[J].中外医疗,2017,36(26):103-104,107.
[2]刘灿,王海燕,石荷花,等.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4(10):20-22.
[3]李大君.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与治疗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7):189-190.
[4]李延忠.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与治疗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9):11532-11533.
[5]李延忠.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与治疗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5(059).
[6]尹晓华.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与治疗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37):7497.
论文作者:杨顺森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溃疡论文; 因素论文; 危险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差异论文; 指标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