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论文_陈启华

论析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论文_陈启华

陈启华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524001

摘要:对于当前市场飞速的进步和运转,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水平,建筑施工才可以更好地在市场中得以发展和生存。在传统的建筑施工活动中,技术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提高技术管理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的建筑工程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建筑企业加强对技术管理的运用,不单单可以促进工程施工的质量,降低运营成本,还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关键词: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

引言

建筑工程是一种技术活动,它主要利用相关的材料、设备对特定的施工进行勘测、设计、保养和维护等。这种技术活动与普通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相比更加繁琐,与施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对工程整体质量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而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渐渐凸显,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整体工程的质量,也造成了工程进度缓慢,为了进一步造福人类,同时也是为了建筑工程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挖掘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创新性的探索是至关重要的。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1.1混凝土施工技术

基于建筑工程诸多施工技术来讲,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基础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运用,不但提高了工程的结构的强度,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工程的承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实现了整个建筑工程的可靠性,为工程的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浇筑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运用了浇筑技术,不但实现了加固的效果,而且起到了强化工程稳定的作用。具有防止施工过程中受外力影响而出现裂缝、坍塌、变形等的情况的发生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的功效。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施工单位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施工主体进行测量,并且要保证其测量的准确性。同时还要进一步明确浇筑的位置,以及浇筑的深度。根据混凝土结构施工要求,需要确认工程的排水性能,为混凝土泥浆顺利注入提供重要保障。此外,混凝土浇筑前,还需要保证相关障碍物被及时排出,而后在开展浇筑作业。在实际的浇筑过程中,应尽量保证一次浇筑成功。如果不能一次性浇筑成功,按照混凝土施工流程,相关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混凝土配置比例,合理调配混凝土浆液,同时要采取分次高压补浆的方式进行填满浇筑。因此,只有强化对混凝土浇筑管理,提高其浇筑质量,才能够确保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及粘接性等;强化现场施工管理,根据混凝土施工标准,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建筑温度,及时消除可能存在的隐患,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影响因素,进而提高混凝土浇筑的质量。重点检测混凝土结构的厚度。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一旦发现厚度问题,则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混凝土结构做出适当的调整。

1.2深基坑支护技术

通常来讲,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步骤为:“排桩→冠梁→开挖→锚杆施工→挂网→结构”,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步骤及图纸进行,每一步骤下也应进行细分,依照次序一一进行。以锚杆施工环节为例,其可以细分为“成孔→下方锚筋→注浆→锚头→防腐”,并且在施工结束后应对其质量进行检验,保证环节施工的效果。首先,在成孔施工中,施工人员应依据施工图纸确定成孔直径、土层及岩层中的锚杆长度,一般土层中的长度在设计的基础上增加500-1000mm为宜,岩层中增加200mm即可,在施工结束后应对孔进行清洁,可用水清洗。其次,下放锚筋。锚筋要保持中正放置,且对中支架要具备较强的牢固性;可以对自由段先进行防腐,保证使用性能。再次,注浆。可以采用1:1.65:0.58:0.03的比例配比水泥、砂土、水及早强剂,注浆压力应为0.3-0.6MP,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注浆的效果。然后,锚头施工。施工人员应按照施工设计开展施工,将锚垫板放置于锚筋之上,并保持垂直。后,防腐施工。在上述施工结束后,可以对非预应力锚杆及其他部件进行防腐处理,先除锈后刷漆。在施工中及施工后还应对有关质量标准检查进行落实,如锚杆长度的偏差不能超过30mm,锚杆位置偏移应控制在100mm内等,若发现质量问题或偏差值过大应及时补救或返工。这样做能够有效保证施工效率及质量,并且能够保证质量有一定的可追溯性,实施效果较好。

1.3防渗漏施工技术

(1)防渗漏施工技术必须对防水原材料加强管理,强化原材料使用 质量监督。在使用防渗漏原材料进行施工之前,施工人员要对原材料的 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严禁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投入施工使 用。建筑物外墙是容易渗漏的重要地方,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对 外墙的原材料进行仔细检查,降雨量较大的地区,要对施工地点的地形、环境进行综合调研,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原材料的采购。(2)应当加强防渗漏施工,加强房建工程中防渗漏施工人力使用、资 源或材料使用情况、机械设备运作和状态情况等方面,要对施工人员进 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保证施工人员施工的精度,在粉 刷的时候尽可能仔细,提高跟踪工作人员的效率、节约时间,有利于事 前、事中和事后情况全面掌握防渗漏施工的具体情况[6]。(3)对于建筑物外墙防渗漏技术施工过程中,应当利用防水性能较 高砂浆进行施工,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是外墙抹灰前,施工人员要做好 封堵工作。外墙有很多地方需要剪力墙穿墙螺杆洞、安装脚手架,这些地 方施工人员要做好封堵工作。外墙如果防渗漏施工质量不合格会造成墙 体裂缝,施工人员要注意砂浆与墙体之间的粘合力,在粉刷墙体涂料的 过程中用料要足、粉刷到位。(4)很多建筑物的窗户缝隙在阴雨天气会将雨水渗漏进室内,门窗 处防水原材料通常使用的是砂浆,施工人员在使用砂浆填充门窗与墙体 之间缝隙的时候,要认真进行填充,保证填充密实,以免留有缝隙。对于 厨房和卫生间的防渗漏处理,要确保管线的铺设布局合格,同时保证 PVC 管道的质量。

2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技术管理太薄弱

施工技术是决定工程建设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决定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建设期间其环节众多、人员众多、设备众多且难度较大,稍有疏忽就会出现技术管理上的问题。例如施工期间所用的施工技术与工程建设要求不符,又或者施工技术所用施工技术虽然符合要求,但达不到施工进度要求等等,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2.2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总的来说建筑工程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整个施工过程所参与的人数较多,施工难度也大大增加,遇到问题如果没有能及时地进行妥善的处理,会造成对整个施工进度的影响。技术人员的专业性没有得到培养或者说专业性不足时会导致整个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受到影响,造成施工工程的返工现象,严重损害了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

2.3施工技术实践性不足

由于建筑工程所牵涉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所以其中涉及到的实践性问题非常多。多年以来,建筑工程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施工体系,但在施工技术上建筑工程大多还是延续了传统的施工模式,而这样的施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工程建设。传统的施工模式所很可能对建筑工程现代化施工的工人与管理人员产生误导,造成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更是影响了工程质量的隐患。

3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与创新

3.1加强对施工技术重视与管理意识

在施工开始之前,要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技术管理中建立制式有效的管理体系,使建筑工地在施工时能够具体的目标和内容展开管理,如此能够有效的实施相关活动技术的管理。整体来讲,施工人员要对技术参数加以准确控制,测量及放样要按照准则要求展开其工作,发现问题则需要相关措施予以解决。如果在工作中发现了技术性问题,这需要通过相关的措施与解决,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工程质量一直处于管控范围当中,施工质量也自然也就会合格。

3.2规范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应进一步规范,要求每项施工技术在应用之前必须上报管理部门,与施工进度、施工安全、施工成本进行综合讨论,以此确定施工技术的应用工序,满足施工技术的应用要求,保证施工技术的应用能更进一步的提升工程质量。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应不断引进行业内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不断提高自身施工技术应用水平,增强单位竞争力的同时落实各项施工管理程序,对施工现场的技术材料进行归档管理,对施工技术的应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施工技术管理提供更加透明、更加丰富的借鉴。

3.3提升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水平,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必须得到提升。应建立一个系统化的人员培训方案,对参与土木工程施工的人员素质进行培训。采用客观的评价方法对其培训成果进行评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如果出现了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指导与调整,施工技术实施的过程中要与现实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重视对各个部门的合理分工,以确保在不同的项目上有不同的部门对其负责,培训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带动施工技术技能的发展。

3.4加大技术研发的力度

在当前的建筑行业智能化发展中,在现有的施工技术的实施过程中,依然还存在薄弱环节,对此,应加强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力度,这样才能够完善建筑工程智能化施工管理。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各级政府需为智能化技术研发人员提供支持,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技术研发人员开发新技术,提升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引入BIM技术从综合楼工程管理实际来说,引入BIM技术能够获得不错的成效。其具体应用如下:①机电安装深化设计。选择项目前期引入BIM技术手段,按照专业划分,构建精细化模型,经过管线碰撞检查分析,生成相应的检测报告,实现质量问题的事前控制,重点把控复杂区域的设计优化,比如消防泵房,精准定位主干管线,生成结构预留预埋图纸,工程后期预留孔洞以及套管的利用率可以达到95%,优化管线的排布,为现场施工作业的开展,提供高质量的机电综合图以及分专业施工图等,保证了作业的质量。②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运用BIM5D平台土钉法质量以及安全管理。在具体实践中各个项目主体建立平台账号,比如业主方等,开展质量巡视以及安全巡视检查时,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手持移动端,实时记录施工现场的问题,将获得的数据以及信息传送到云端,建筑工程各个单位以电脑以及移动端等形式能够同步接收信息,将问题以土钉的形式钉在建筑模型上,实现和问题所在位置的对应,保证各方能够及时处理以及回复,促使各方能够协同管控,实现质量透明化和安全管理透明化,保证工程施工作业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促使质量安全管控目标的实现。

3.5创新施工技术

3.5.1混泥土防裂施工技术

在混泥土进入建筑施工现场前,首先,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混泥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普通混泥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进行混泥土配合比,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例,减少用水量,且要购买有质量保障和型号吻合的石灰。其次,对混泥土浇筑段进行合理划分,要将混泥土表面搓平,闭合混泥土表面干缩裂缝。最后,混凝土施工之后要进行保护,加强温度监测,使用先进的混泥土温度实时自动监测技术,对其厚板进行温度检查,待混凝土完全定型后,再进行下一个步骤的操作。

3.5.2防渗漏技术

建筑施工前,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进行操作,选择施工标准的砖块,把控砌块质量,设置拉结筋,合理布局柱、梁、墙体的拉结筋,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使用前要将砖块浸湿,且不能随意混砌,这些技术能预防并消除外墙缝隙引起的渗漏。

3.5.3节能技术

(1)外墙保温技术。墙体保温是墙体节能的重要部分。墙体的保温层内侧保温效果差,而保温层外侧黏结性差,如果采用的措施不当,极易产生裂缝、渗水等问题。施工一般采用抹灰、粘贴、喷涂等处理方式,但针对不同的保温材料应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要求应符合JGJ144—2004表4.0.6要求;基层要进行清洁、修平和湿润处理,对于墙、梁、柱等表面不易粘结的应进行刷黏结剂,墙表面的凸起物达到10mm应铲平。(2)门窗节能技术。门窗主要涉及到采光效果,关注门窗隔热和封闭性,出于对环境保护意识及安全质量角度考虑,钢铝门窗较木制和塑料的容易传热,这就需要选择隔热好密封性能好的材料,可采用铝合金或中空玻璃,实现房屋的保温性。(3)水资源与水污染控制技术。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同时,各施工环节都需要使用到水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工程项目必须构建水资源循环使用的整体体系。首先,施工管理人员应该明确工程项目中各类水资源,比如饮用水、工程用水、工程废水等。其次,在具体施工中,应该避免各类水资源出现混合,并且还要规划好各类水资源在工程区域中的流转路线。只有这样,水资源的控制才能达到较好的成效,同时也避免发生水污染的情况。(4)节电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电能的使用是非常显著的,同时电能消耗也是工程项目能源消耗的重要板块。因此,绿色施工技术在这方面的主要体现就是节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工程项目应该积极使用当前国家所推行的各类节点设备,同时还要控制好施工作业的电能消耗在平时施工的时候,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节能节电的认识,最终保证电能资源可以得到更好地应用。

结束语

在当前我国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化的探索依旧成为大多数城市的一个主题,城市的经济和建筑飞速发展,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做好这件事情,必须要从建筑工程的开始阶段一直到工程的竣工层层把关不懈怠,对于各个环节的管理、技术、施工都严格的要求。我们要努力地提高建筑人员的专业性,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不断地进行突破创新和改进,更好地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宋宏博.土建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创新探索[J].绿色环保建材,2019(05):168+170.

[2]刘改文.论析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J].中国标准化,2019(04):13-15.

[3]潘程.论析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J].河南建材,2018(06):172-173.

[4]张晓娇.新时期建筑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分析实践[J].中国住宅设施,2018(09):127-128.

[5]项宏亮.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实践和创新思路的结合[J].住宅与房地产,2018(06):123.

[6]李农剑.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现状和创新方法探析[J].居舍,2018(04):130.

[7]邹宇齐.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126.

[8]徐加林.房建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居舍,2017(29):22.

上接第6页

(1)当混凝土从吊口自由下落时,高度应控制在2m之内,若超过2m,应设置串筒。

(2)浇筑和振捣都必须分层实施,分层厚度以结构类型和钢筋分布疏密程度为依据确定,通常为300mm。

(3)当采用插入式振捣方式时,应遵循快插慢拔原则,并保证插点分布的均匀性,逐个点位进行移动,避免遗漏。每次移动的间距,都不能超过300-400mm。对上一层进行振捣时,应将振捣棒插入到下一层5cm,这样能由有效消除接缝。

(4)浇筑和振捣施工必须保持连续,若因故中断,应尽可能缩短中断的时间。对于间隔时间,主要和水泥类型及凝结条件等有关,通常不能超出2h。若超出2h,需要按照施工缝及时处理[5]。

(5)在振捣的过程中应密切注意钢筋、模板和预埋件等是否发生移动,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暂停浇筑和振捣,并对完成浇筑的部分进行修补。待解决问题以后继续进行浇筑和振捣。

(6)在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模板的拼缝必须严密,如果超过1mm,要在浇筑前将其堵严;在垫层和模板之间的接触部位,需要在浇筑前涂抹一层砂浆,这样能有效避免漏浆;完成对柱模的浇筑后,需要再次校正。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构设计与施工是土木工程建设重要内容,目前本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都已经顺利完成,经检查,质量可以达到预期要求,说明以上设计与施工合理可行,值得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杜姿林.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07):102-103.

[2]刘娜,蔡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地基加固技术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09):64.

[3]袁炜,文利.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分析[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2(01):116-120.

[4]王雄峰.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关系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2):56-57.

[5]刘宇.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策略在土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分析[J].居业,2018(11):114-115.

论文作者:陈启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论析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论文_陈启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