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李茹 王素华 沧州市沧县医院 河北 沧州 061000 作者简介:刘敏,女,1977-7-10、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为地佐辛复合神经刺激仪介导的下肢神经阻滞技术.
【摘要】 目的 观察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对行截肢术的糖尿病老年患者运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需行截肢术的46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8月至2015年6月,将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患者截肢术中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实验组23 例患者截肢术中采用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观察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结果 实验组麻醉维持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实验组糖尿病老年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HR/BP波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均有意义(p<0.05).结论 针对行截肢术的糖尿病老年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更为明显,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 神经刺激仪;老年糖尿病;截肢术;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70-01
老年人患糖尿病主要与胰岛素分泌量变化、胰岛素原增多、基础代谢率下降及脂肪增多等原因有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糖尿、多饮、多尿、血糖升高及消瘦等.糖尿病老年患者常会并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血管病变[1],导致椎管内神经阻滞,血压异常,手术过程中并发心脑血管的情况较多,因此,有效的麻醉方式对行手术治疗的糖尿病老年患者显得尤为重要.我院针对行截肢术的糖尿病老年患者实施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需行截肢术的46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8月至2015年6月,将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23例患者中存在凝血障碍的为2例,存在慢性支气管炎的为8例,存在肺源性心脏病的为4例,存在心脏病房颤的为9例;实验组23例患者中存在凝血障碍的为1例,存在慢性支气管炎的为10例,存在肺源性心脏病的为3例,存在心脏病房颤的为9例.本次观察进行之前,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观察进行了详尽的了解,并均已自愿签署同意书. 对两组行截肢术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均衡性检验后发现,统计学无意义,p值大于0.05,可对比.
1.2 方法 两组糖尿病老年患者入室前均需开通静脉通路,缓慢静脉注射50ug芬太尼及1mg咪达唑仑,镇静效果发挥时,进行神经阻滞操作,对照组23 例患者截肢术中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在患者L2至L3位置进行硬膜外腔穿刺,将导管置于尾端,分次将15毫升0.75%的罗哌卡因注入进行局麻,一次注入5毫升,将阻滞平面控制在T8水平范围内,术中间断静脉注射5毫克麻黄碱,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麻醉效果酌情加减镇静及镇痛药物;实验组23例患者截肢术中采用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患者采用向上侧卧位,选择患者L5横突上方作为进针点,将神经刺激仪设置为频率2Hz, 电流1mA,连接在穿刺针上,)逐渐将电流调整为0.3至0.4mA,将穿刺针位置固定后,若出现抽搐反应则表明穿刺针已接近神经,若回吸无血,注入5毫升试验剂量,缓慢将35毫升0.375%的罗哌卡因注入,后路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将患者膝关节弯曲成直角,髋关节弯曲为40度,将患者股骨大转子及髂后上棘处相连,在连线的中点处作一垂直线,在垂直线5厘米左右处进行穿刺,进针深度为5厘米左右,当针尖接近坐骨神经时,患者腓肠肌会出现收缩现象,且出现背屈,将电流调整为0.25至0.4mA,若回吸无血,即可注入5毫升试验剂量,缓慢注入25 毫升0.375%的罗哌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两组糖尿病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麻醉维持时间及HR波动情况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代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代表两组之间不存在差异,统计学无意义.
2 结果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维持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手术中、手术后患者的HR波动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糖尿病足、股动脉瘤及动脉血栓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严重者需进行截肢手术,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年龄的特殊化、韧带钙化等现象,进行麻醉及穿刺的难度越来越大,反复穿刺会导致神经损伤及出血现象,且老年患者椎管内间隙较小,椎间孔较为闭缩[2],局部麻醉时,麻药容易向患者头部扩散,极易引起交感神经阻滞,降低心脏指数及平均动脉压,扰乱血流动力学[3]. 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虽较好,但其会导致患者膀胱内括约肌收缩,抑制膀胱排尿功能,极易导致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出现,严重影响手术效果,不利患者预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麻醉方式,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及循环功能的影响较小,且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能动态直接的指导穿刺针将麻药注射于神经束周边,使其均匀扩散,减少了麻药的使用剂量[4],避免了神经损伤现象的出现,进一步的提高了麻醉效果.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能保持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且麻醉维持时间较长,术后镇痛效果更佳[5].本次观察的结果数据中显示,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实验组糖尿病老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17.39%,这说明了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少,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且实验组麻醉维持时间及HR/BP波动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这说明了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麻醉效果较为显著, 对患者的影响较小,组间麻醉效果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可得,针对行截肢术的糖尿病老年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显著,具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定位精准、操作简单、对机体影响小、镇痛效果好及术后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 赵新生,逯京翼.老年高危患者腰丛-坐骨神经阻滞49例下肢手术血流动力学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220-5221. [2] 刘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糖尿病足截肢术中的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34(11):839-841. [3] 郑青,王静,杨红梅等.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围手术期患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991-992. [4] 王冰,孟桦,韩伟峰等.糖尿病足溃疡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3):186-188. [5] 姚晓爱.糖尿病足截肢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 (6):1337.
论文作者:刘敏 李茹 王素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患者论文; 坐骨神经论文; 神经论文; 老年论文; 实验组论文; 糖尿病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