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水口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 湖南省衡阳市 421513
【摘 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2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不采用微生物检验,研究组患者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及治愈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感染率及感染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治愈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的感染管理的工作中,使用微生物检验技术有助于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技术;医院感染;管理;应用效果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住院期间所发生的感染症状,影响了患者的住院安全及医疗质量[1]。医院感染的2个特点是:①感染患者必须在医院获得了感染;②必须有一定的临床症状。医院感染被称作医院的获得性感染。因为此感染有一定潜伏期,所以患者若在医疗中被感染,医院外发病,这也称为医院的获得性感染。随着当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医疗中不断的引入新型技术,如介入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性治疗技术等,这些新型技术会产生一定的耐药菌株,同时也使耐药菌株的数量不断的增长,这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使得医院感染变为当今医院管理中的最重要问题之一[2-3]。为了进一步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2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在研究组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在18岁至76岁间,平均年龄是40.1±1.3岁;病程3天至10年,平均病程3.6±1.1年;在对照组中,男性49例,女性51例,年龄在20岁至78岁间,平均年龄是42.5±3.8岁,病程5天至10年,平均病程为3.1±0.9年。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即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4] 纳入标准: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患者年龄均在18至80岁间,住院时间高于7天,且自愿参与研究,能积极配合医生。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ICU或危急重症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不采用微生物检验,医生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分析其体征指标,依靠临床经验为其选择药物。
1.3.2 研究组选择微生物检验技术,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使用DL-96Ⅱ细菌鉴定仪(珠海迪尔公司生产)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②使用DL-96Ⅱ细菌鉴定仪(珠海迪尔公司生产)进行ESBLs初筛试验;③通过K-B法进行ESBLs确诊实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10.0μg/片,头孢他啶30.0μg/片,头孢噻肟/克拉维酸lO.0μg/片,头孢噻肟30.0μg/片。若在加入克拉维酸后,其抑菌环的直径相差≥5.0毫米,即说明产生ESBLs,联合患者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应用合理药物治疗。
1.4 诊断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感染程度,采用模糊数字法评分,满分为50分,轻度:0至15分;中度:16至30分;重度:高于31分,同时比较疾病控制效果。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 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Ridi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对比
①研究组患者中有5例为轻度感染,3例为中度感染,1例为重度感染,感染程度评分为12.58±1.06分,感染率为9%;②对照组患者中有21例为轻度感染,12例为中度感染,10例为重度感染,感染程度评分为29.37±2.58分,感染率为43%;③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感染率及感染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对比(n, )
注:P<0.05-对照组
3.讨论
医院发生的感染事件是宿主和病原菌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其发生因素主要是[5-6]:①主观因素,院内的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制度的不良执行,灭菌效果的监测不到位,患者和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的认知不足等;②客观因素,伴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侵入性操作,如动静脉的插管、气管的切开等,都为病原菌的入侵提供有利的条件;另外抗生素、激素药物的广泛使用,显著提高菌群的耐药性,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
伴随着当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的检验技术也在高速发展当中。目前为止,微生物检验在我国的医疗行业当中被认为是感染性疾病最为主要的诊疗基础。微生物检验是医院设置的一个重要科室,肩负着控制、预防医院感染及治疗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重要职责,只有在确保微生物检验准确性的情况下,才能为医疗诊断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才能让医生更加有针对性的用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临床研究发现[7],通过紫外线监控、消毒灭菌等方式有效的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但从准确度来看,均不如微生物检验技术精确。本文研究组患者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感染率及感染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治愈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医院的感染管理的工作中,使用微生物检验技术有助于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婧. 临床微生物检验与检测应用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35):7189-7190.
[2]黄灿绪.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1):868-869.
[3]许铠,钟莉,马立宗等.浅析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4):97-99
[4]杨娜.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29):6521.
[5]孟良.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与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9):1317.
[6]武华,陈静,杨秀莲.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8):2964—2965.
[7]吕腾荣.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0):3047-3049.
论文作者:周奉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6
标签:患者论文; 微生物论文; 医院论文; 技术论文; 效果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病程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