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斌, 郭毅, 王思鸿, 李小好, 尤玉兰[1]2006年在《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表达及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在人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叁者与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人冠状动脉斑块组织共41例,常规石蜡包埋切片,作HE染色,根据镜下结构将斑块组织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9、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在人粥样斑块中的表达,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结果不稳定性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要明显强于稳定性斑块(面积密度为0.21±0.04比0.16±0.02,吸光度为3.48±0.65比2.84±0.27,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则明显弱于稳定性斑块(面积密度为0.17±0.02比0.23±0.05,P<0.01;吸光度为3.16±0.65比3.60±0.55,P<0.05);两者在斑块内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面积密度为r=-0.332,P=0.034;吸光度为r=-0.373,P=0.016),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9、转化生长因子β1同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9是形成不稳定性斑块的重要促进因素,转化生长因子β1则是重要的斑块稳定因素。
周志斌[2]2004年在《基质金属蛋白酶-9,转化生长因子β1与人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进一步探讨不稳定斑块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为寻找不稳定斑块潜在的临床标志物以及探索稳定斑块的治疗策略提供帮助。 方法: 1)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MMP-9、TGF-β1及TβR-Ⅰ在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和不稳定)中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对120名定位于颈内动脉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软斑组、硬斑组和无斑块组,对符合入组标准的84名患者于入院3周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MP-9水平。 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动脉粥样斑块组织内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泡沫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均可见到MMP-9、TGF-β1及TβR—Ⅰ的表达,但尤以泡沫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最为显着。在不稳定斑块内,MMP-9的表达要明显强于稳定性斑块,且大量出现在动脉粥样斑块与正常内膜交界处(肩部)和脂核周围的泡沫细胞和巨噬细胞内。TGF-β1则明显弱于稳定性斑块。两者在斑块内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面密度,r=—0.332,p=0.034;光密度,r=—0.373,p=0.016),TβR-Ⅰ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 2)120名脑梗死患者中87例(72.5%)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有脑梗死患者中,发现有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5例(4.17%)。软斑组和硬斑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软斑组亦高于硬斑组,分别为481.76±161.5、318.67±96.68、237.85±65.34,(P<0.05)。 结论: MMP-9,TGF-β1与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MMP-9是形成不稳定斑块的重要促进因素,TGF-β1则是斑块稳定的重要因素。MMP-9是不稳定斑块的一个潜在的血清标志物。
参考文献:
[1].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表达及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 周志斌, 郭毅, 王思鸿, 李小好, 尤玉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6
[2]. 基质金属蛋白酶-9,转化生长因子β1与人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关系的研究[D]. 周志斌. 暨南大学. 2004
标签:心血管系统疾病论文; 基质金属蛋白酶论文; 转化生长因子-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