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农村中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朱捷

浅谈在农村中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朱捷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悲剧也层出不穷,这不得不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从农村教育的实际出发,探索在农村中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路子。旨在抛砖引玉,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进来,共谋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大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学校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由于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的匮乏,大多数学校都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也没有开设专业的心理辅导课程,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结合我县农村中学的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那么,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便成为学校和教师必须思考的十分迫切的问题。

一 、课堂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校规定,上课铃响的时候,教师就必须站在教师门口,等待上课,这时候教师的表情很重要,如果面带微笑,上课的时候学生就知道老师很高兴,发言也很积极,基本都能够大胆的发言,有什么说什么,课堂的氛围很轻松和谐,学生的心理肯定是阳光的,学生在一个没有压力,和谐、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不仅能学生到知识,而且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心态。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接受他人,善于与人相处”。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创设健康向上的教学气氛,启发思维,激励创造,从而使师生在愉快中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用亲切友善的笑容,常挂在嘴边的激励语言,如:“你说得非常好”“你真棒”,“很好”,“你很聪明”,“再想一想”,“这么难的题你也做出来啦,你成功啦”等等,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得到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万倍的信心,自觉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使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2.赏识你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

学生在学习时,每取得一点成就,如能及时肯定和鼓励,便会有一种经常的成就感,使他们从成功中品味到努力的价值,从而树立自信心和进取心。如果一个学生很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做事就会缺乏自信,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样样不如人,就很容易自暴自弃,产生自卑的心理。在课堂上要坚持以表扬为主,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功感。这对学习后进生尤其重要。

3.多提供让学生表现的机会。

处于青春初期的现代少年,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并迅速发展,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迫切,愿意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希望获得成功。在教学中,应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思考机会、多一些活动空间、多一些表现机会、多一些创造信心、多一些成功体验。“让全班同学的手都举起来,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是我的教学观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 挖掘教材的真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在学校各类学科教学过程中,它们都各自有其自身的教学内容,但也都不同程度地潜藏着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现行课本都显性或隐性地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语文教材为学生认识社会和体验生活提供了载体,为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供了营养。在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和人格教育,还可以通过作文教学或指导学生写日记等形式来转移学生的消极情绪,克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悲观心理,升华学生的情感,进而促进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在思想品德课中教育者可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学生具体情况,积极挖掘学科教材内的积极心理因素激发学生的社会情感,增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进而促进自身全面综合发展。

三、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许多学生存在与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 ,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培养学生交往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

四、教学评价方法上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在课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对他们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对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的缺点,我们要能一分为二,从中找出一些“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将老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劝勉,同时也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到自信心。

总之,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性策略,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在工作过程中,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注重研究学生心理,不断实践、探索,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自然、贴切的渗透到教学当中,既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又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达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的目的。

注:本文为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2019]PLG616),课题题目:《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亚丽 ,《数学教学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2014.3.22

2 胡永萍,《学校心理健康》,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版

3《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教育部印发2003版

论文作者:朱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  ;  ;  ;  ;  ;  ;  ;  

浅谈在农村中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朱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