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积极参与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教学论文,积极参与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二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蓬勃发展,特别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和实施,力图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整合,走向“呼唤人性回归、注重人格完善、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主题,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人们通过多年来教育改革正反两方面经验与教训的对比,在反思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导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过程中,逐步取得了对关注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共识。但是,囿于高考及相关政策、评价制度和课程管理体系的改革尚待到位等因素,中学英语课程结构和课程形态相对还比较单一,教学方法总体上知识点传授多于实际能力培养,课堂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象要彻底得到改观尚需时日。
新课程中蕴涵的教育理念无疑为我们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奠定了基础,但要真正实践起来,却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素质教育的道理大家都明白,问题在于面对教育制度的深层次问题,面对教育资源短缺的国情,面对“升学率”这个社会评价因素,面对英语知识体系本身相对的稳定性,面对母语环境下学习外语的特殊性,如何实事求是地找到一个契合点,走出“宏观评议多、微观指导少,通识培训多、解决困惑少,理论阐述多、实际对策少”的形式主义怪圈,真正把书上的、纸上的、会上的东西拿到英语教学实践中去消化、去吸收、去接受检验,缩短目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段不小的距离。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把管理层的意图、专家的智慧转变为一线教师自觉的实践,需要构建一个承上启下、具体有形、便于操作的平台,需要方方面面的创造。我们的立足点在于使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课堂教学,要设法通过不同课型的设计及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我们的探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英语快速阅读训练”。实验进行了几轮,取得了成功。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图式理论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改革”“高中英语APT教改实验课题论证及前期效果”“高中英语APT课堂教学体系扩大实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APT模式与技巧”等项目滚动发展,前后持续近二十年,上了数百节研究课,举办了几十场规模较大的研讨会,发表了近百篇论文,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
APT是英文Active Participation Teaching首字母缩写,系目前学术文献及国际联机检索通用的专有名称紧凑表示法,直译为“积极参与教学”,要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教学,其核心思想与目前的课程改革意图完全吻合。
一、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能说都没有实施活动教学的成功课例,但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活动教学并不是常见的。因为,具有活动性问题的设计实在是太少了,或有时是在无意识中设计和利用的,所以,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问题。通过一种凸显的学生活动方式实施课堂教学,应该可望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母语环境下的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本质上是一系列记忆性操作活动和再现式认知活动,英语语言符号本身机械性成分多,缺乏概念驱动型课程那种运智、解题、探索的挑战性和创造性,客观上忽视了学生日趋成熟的思维,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反应速度减慢、记忆力下降等。英语单词难记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日趋成熟的思维和外语机械性学习之间的矛盾,也是个不争的外语教育难题。中学英语作为基础技能性课程,受限于母语差异和词汇量,以往不少学习材料内容本身的信息量明显滞后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加之教学中机械性识记活动多导致的课程疲乏值高,常使学生感到困倦乏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尤其是高中学生,渴望在课堂学习中获得较大的信息量,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助于学生降低心理疲倦程度,维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长期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沿袭教师中心制,教学中学生被迫多于主动,教师灌输多于启发,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自主发展和独立人格意识的形成,高三学生普遍感到较重的精神压力和学业负担。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有助于挖掘外语学科教育运行过程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具开发价值的内在驱动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在教师。英语课堂教学要获得成功,必须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设置包容认知活动的形象化学习内容,以利发挥学生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助于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实践、自我表现的机会、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快乐、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培养各种英语语言能力,促进愉悦性竞争,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性格特征,帮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少走弯路,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探讨研究学科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由单一认知型转向情知互动型的综合课堂,使之符合学生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既是学科深化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又是学科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本质上包含着学生观、教学观的转变。通过课堂教学机制的实质性转换,有助于促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有利于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上述观点人们已经没有多少异议,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高三学习阶段提出来,有着当时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和时代背景,需要开疆拓域的学术勇气。
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依托的形式或载体
认真分析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后,我们认为,无论来自他人的经验还是自身的实践,成功之处不乏特色,但在各种教学诸要素中抓住重潜能、重专长、重创造力的人本发展,注入情感,无疑是最鲜明的共同点。许多教师非常成功地解决了知识传授的问题,也十分清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性,但从理性和实践相结合角度的探究显得不足,特别是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上,存在着自发性和随意性及实践上不易到位等问题。对此,我们和一线教师共同努力,将教学实践中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成功范例和高中课堂教学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机结合,提炼为几种学习效率高、可操作性强的课型,形象化地表述为“四课型+合作学习”模式。
1.“阅读训练”课型。
阅读一篇材料时,首先感知文字,然后逐步读懂词、词组、句、段、篇,最终达到逐步理解语篇材料。阅读过程经历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部分到整体、由外表到内部的心理活动。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浏览标题后便对文章内容产生预测和期待,阅读中会用自己过去的全部知识或经验对文章传导的信息进行处理。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实现认知结构的重新组合,即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不断接受新内容,产生高一级的认知结构。此课型提出“导入、导读、导研、导练、导评”模式和十种导入技巧,提出“语篇四步教学法”“阅读流程三步法”等,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快速阅读和常规阅读相结合,分类导读和自由泛读相结合,突出阅读心智训练中的综合性、快捷性、针对性。由于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定向并逐步获得预期成果,而且主要是自己在活动,因此学习成功率高。
2.“情景听说”课型。
有声语言的习得和读写语言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听说训练,有了情景就有了交际的需要。操作上由教师根据“预设”“隐含”“信息差”等语用学原理,创设课堂听说教学的情景,使之富有真实内容和交际意义。常用方式有:(1)给出示意图和关键词,辅之形象的手势、幽默的表情和动作,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2)让学生进入不同角色;灵活采用全班讨论、小组讨论、邻座问答、个人复述、师生对话等方式,使课堂教学形式活泼,不拘一格;(3)加强听力课的精泛结合、读写结合和课内外结合。以班为单位适当开展英谙听力、讲演等竞赛活动;(4)突出听力课的微技能培养,集中进行辨音、辨调、话语结构、生词猜测、要点捕捉、间接推断、整体记忆等分类练习。该课型提出“以情调动、依景互动、设景主动”模式,提出“启动、发展、高潮三阶段”操作技巧,提出“主题讨论、朗读竞赛、值日报告、自由谈论、佳作欣赏、模仿改编、歌曲传唱、听说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交谈技巧入手,通过提问练习、对话练习、表述练习,突出了听说技能训练的交际性、时效性、自主性。由于学生参与程度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3.“完型改错”课型。
依据“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可以填充语境中的缺口,使客观的言语活动形成新的“整体”。学生在关缺口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整体及其组成部分,从而在学习上起到巩固、复习、提高的作用。由于“完型改错”要求的语言技能综合性强,操作上由教师利用所学课文内容作背景材料,通过改写、抽词、填空、改错等方式,指导学生运用“自上而下”的认知分析和“类推辨认”的理解策略进行学习,学习活动由易到难,逐步推进,由熟悉材料自然过渡到新材料。此课型提出“预览主题、通读大意、把握语境、排除干扰、合理尝试、逐步调整”的文章重构模式,提出“细读首句,提示全文”“阅读全文,掌握大意”“瞻前顾后,先易后难”“上下连贯,合乎逻辑”“复核全文,消除疏漏”等方法,充分运用小循环和强反馈的正误对比,提高了完型改错教学的激疑性、联想性、校正性。学生通过此课型获得的学习指导价值一般都比较高。
4.“写作导入”课型。
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但教学随意性较大,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操作上由教师从指导学生联词成句和造句出发,逐步过渡到整段填充和联段成章。写作指导通过设置情景、讨论主题和引入提纲进行,并从写作的层次与字数上加以控制。情景设置采用给出关键词、段首句、背景文等方法。为减少写作困难,提高学习效率,将写作与听说结合起来进行。例如,由教师朗读范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打开思路;然后学生一边复述,一边重组材料;接着学生根据记忆中的范文和复述文,写成书面文;最后由教师选择数篇学生作文在课堂进行评改,学生在教师的即时指导下,学而后写,写有所得。此课型提出“词—句—段—章”“说—探—写—改”的渐进模式,提出“重点词汇、常用句型、句型转换、组词造句、并句组句、英汉互译,改写缩写”的分层分段训练法,提出“口头作文、主题讨论、佳句选择、习作欣赏”的导写技巧,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指导学生收集写作素材、提供相关表述词句入手,依据现代语用学理论创设真实情景和信息差距,较好地体现了写作教学中的信息性、层次性、铺垫性。此种课型的综合效果比较好。
5.“合作学习”方式。
指学生在课堂“学”的过程中渗透“自教”或“互教”的因素,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十分活跃的基本形式。高三进入综合复习阶段,学过的东西需要进行变式复习。变式复习的一个高效途径,就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复习材料或原课本中的基本语言点,这极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程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群体中,总有一部分本学科的学习尖子,利用他们来互教互学,常能起到教师所起不到的作用。学生对学生的解答,敢于反驳和争辩,这就能进一步辨析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讲授,达到互相启发、共同讨论、加强记忆的目的。例如,课前几分钟请一位学生呈现几道典型的语法和词法选择题,供全班同学研究讨论,或由学生自己选择综合填充短文、常用易混词语、语法专题等,进行力所能及的归纳和讲解,不足地方则由教师更正或补充。又如,灵活组织一分钟讲演、一分钟发问、一分钟记忆比赛、一分钟随堂小测验、一分钟猜字谜等,在较短时间内使课堂英语活动和学生课堂角色多样化,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活跃思维,提高清醒周期,避免感官偏用。再如,课堂收尾时,留三五分钟组织学生复述要点、辨析正误、组合练习、巧设悬念等,既获得了反馈信息,又达到了强化的目的,还使课堂进入“尾声高潮”。这些教育手段不仅促进学生提高自学研究能力,而且帮助他们获取自我锻炼与管理的能力,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教育的主体,为他们科学掌握外语学习方法及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英汉语言的差异,要求学生学习英语时要进行大量实践,敢于开口,不怕犯错,不断和遗忘做斗争。不同文化的差异要求学生同时具有开放和兼容的性格、善于交往并同他人合作的综合素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APT分课型授课模式,注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将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同语言的功能和应用有机结合,在体现语言系统性的同时,把握知识与能力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把握培养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另一方面使学生体验快乐,提升兴趣,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体现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
各课型内容与教法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相互促进,有助于英语技能培养和情感培养的操作到位;合作学习有助于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课型由单一认知型转向认知·活动·情意·任务综合型,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出现了多样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
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产生的效果和结论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APT分课型授课模式使师生普遍认为效果明显。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微观设计,互相取长补短,教学思路越来越开阔,点子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灵活,觉得上课不像从前那么累了。用执教教师的话说:“原先到了高三,累得饭吃不好,觉睡不香,人要瘦十多斤,学生成绩也好不到哪里去。现在用APT方法,高三感觉轻松多了,学生成绩也上去了。”学生上英语课的兴趣比以前浓了,学好英语的信心比以前足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由于课程型态和角色效应,学生达到了较好的情绪状态,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教师“导”得好,学生“学”得活,教学负担相对减轻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也就顺理成章。
去年初,国家基础教育中心外语研究中心组织了国内外语教学及教育专家对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APT成果进行了鉴定。专家组经取证及相关资料的检查,认为:立题具有针对性和发展性,教育观点新颖,研究方法论有所创新,抓住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教学的关键,提倡合作学习并使各部分学习互相交叉,形成了课程设计性的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模式。指出该课题认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薄弱环节在阅读、听说、完型改错及写作,认定读速、信息沟通、掌握整体和控制写作是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关键。为了保证“四关键”的作用,又以听说助阅读,以情景助沟通,以自上而下助阅读助完型改错,以周密的导入控制助写作。这些措施带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推陈出新的作用,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的,而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该过程不可能由其他人来代替。以学生为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及要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有效实现学生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方式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正确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着眼点和出发点。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检验教师主导作用是否正确发挥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明确了教育教学的目的、意义,就会激发出学习的内驱力,进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求知欲,就能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就能生动、主动地发展;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中就能发现新问题,探索、研究新问题,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基础外语教育群体。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传统、外语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别,孕育了基础外语教学体系研究与发展的广阔空间,使得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多元多层次发展格局,成为历史的选择和国情的必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APT实验,能在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园地里较长时间占有一席之地,应该说其生存条件、继承机制、创新成分、发展空间、学术内核及实践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合理性、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