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在基层医院的急救与探讨论文_谢薇薇

产后出血在基层医院的急救与探讨论文_谢薇薇

谢薇薇

(无锡市锡山区锡山人民医院分院妇产科 江苏无锡 214105)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在基层医院的急救。方法:挑选在我院产后出血的产妇5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2年6月~2015年5月期间,对5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积极的抢救和护理,记录5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抢救结果。结果:50例产后出血患者均抢救成功,成功率为100%。结论:在基层医院通过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积极的抢救,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获得很好的预后。

【关键词】产后出血;基层医院;急救;探讨;抢救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0-0098-02

产后出血是产妇将胎儿娩出后的24小时内,出血量多于500ml的情况。80%产后出血患者发生在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1]。产后出血是产妇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在中国,产后出血是引起孕妇死亡的第一原因,尤其在边远较落后的基层医院,这一现象更加突出[2]。笔者就对产后出血在基层医院的急救进行探讨,旨在降低基层医院产后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预后,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在我院产后出血的产妇5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2年6月~2015年5月期间。50例患者中,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40岁,平均年龄(28.69±1.35)岁,最短孕周37周,最长孕周42周,平均孕周(38.21±1.58)周,其中35例为初产妇,15例为经产妇,产后出血原因:27例为子宫收缩乏力,11例为胎盘原因致出血,9例为软产道出血,3例为凝血功能障碍。

1.2 抢救方法

在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后,医生需要立即反应,并快速分析患者出血的原因,尽量缩短思考时间,尽早进行抢救。同时护理人员要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吸氧,进行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疗。具体急救措施如下:

1.2.1子宫收缩乏力:操作人员带无菌手套,对患者的子宫进行按摩,一手放置于患者的宫底,拇指位于前壁,剩余四根手指在后壁,有节奏、均匀的对宫底进行按摩;在按摩的同时,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宫缩药,静脉推注或者肌肉注射10U缩宫素,然后将20U左右的缩宫素溶于500ml 10%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让患者的子宫具有良好的收缩功能;在按摩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对患者的宫腔进行填塞,局部止血;然后对盆腔血管进行结扎止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上述操作止血无效的情况下,应迅速征求患者及家属的同意,进行子宫切除,注意要把握手术时机。

1.2.2胎盘原因出血:如果患者的胎盘已经剥离但未排出,可排光患者的膀胱,用手轻轻按摩患者的子宫,使其收缩,然后用另一只手将脐带轻轻牵拉,协助娩出胎盘。对于胎盘植入患者,需要进行子宫切除。

1.2.3软产道出血:操作人员应立即对裂伤的部位进行探查,在确定出血部位后,对出血部位进行缝补即可。

1.2.4凝血功能障碍: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患者的血小板减少、贫血,及时给患者输入新鲜血液。

1.3 评价指标

记录5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抢救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分析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患者平均年龄、孕周等计量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患者抢救成功率等计数资料。

2.结果

50例产后出血患者均抢救成功,成功率为100%。50例产后出血患者住院最短时间6天,最长时间12天,平均(8.69±2.13)天,均痊愈出院。

3.讨论

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四种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能互为因果,其中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70%左右。宫缩乏力可能是由于产妇自身过于紧张,导致宫缩不协调进而引起产后出血,也可能是产程时间长,产妇极度疲劳或者产程过快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同时患者子宫及纤维发育不良也会引起宫缩乏力[3]。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为针对病因,迅速止血,并为患者补充血容量,纠正患者的休克症状,预防患者感染。

不同病因导致的产后出血有不同的抢救对策,宫缩乏力是最常见的产后出血原因。对于宫缩乏力患者,操作人员首先要对其正规进行按摩,因为腹部按摩子宫是最简单有效的促使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的方法。在成功止血后,还需要间歇性均匀的按摩,防止子宫再度松弛出血。在按摩子宫的同时,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缩宫素,缩宫素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根据患者的子宫收缩及出血情况适当调整给药速度及给药剂量。静脉推注可立即起效,但半衰期短,所以需要持续静脉滴注。在上述情况无效的情况下,可进行填塞止血,注意要塞满,进而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当压迫止血依然无效的情况下,可咨询患者及家属的意见进行子宫切除,子宫切除是产科止血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相对偏远地区的产妇,文化程度较低,对妊娠期相关知识了解不深,对优生优育的意识不高,很少参加健康产检,妊娠期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在生产时容易导致出现一系列问题。加上基层医院的人口流动大,人员混杂,素质相对较差,且医院设备及医生的技术相对较弱,在产妇生产出现产后出血时,抢救不当或者抢救不及时导致产妇死亡率高[4]。

面对基层医院及产妇的尴尬局面,基层医院应该建立和完善一系列高效率的产后出血急救措施管理体系:第一,提升医护人员的素质,完善各种医疗设施,以提高妇产科的医治质量。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到上级大型医院进修、学习,充分掌握产后出血患者失血量的测量和评估方法及抢救措施,以免错过产后出血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并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实际工作中的及时应变能力[5]。第二,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扬优生优育政策,鼓励广大产妇到正规医院定期参加产前检查。医护人员需定期举行必要的妇产科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妇产科医务人员可联合社会有识团体到社区广场举办妇产科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具体形式如电视、广播、网络、发放宣传手册、有奖问答、论坛等等,让广大社区群众树立有病就到正规医院就诊的意识,坚决抵制到私人小诊所内进行分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50例基层医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均被成功抢救,痊愈出院,成功率达100%,基层医院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积极的抢救,可使患者获得很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乔立芹.基层医院146例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5):3058-3060.

[2]郭燕玲,孙燕.产后出血在基层医院的急救与护理[C].2008年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全国急危重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8:46-48.

[3]林少英.产后出血在基层医院中的急救与护理特点[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6):751-752.

[4]王绮,肖小敏.基层医院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J].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4,03(4):263-266.

[5]代岚.基层医院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与临床干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4(12):51-51,52.

论文作者:谢薇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  ;  ;  ;  ;  ;  ;  ;  

产后出血在基层医院的急救与探讨论文_谢薇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