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电力企业建设施工中,工程造价的特点以及构成,同时阐述了电力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最后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围绕引起电力工程造价失控的各种原因提出了一些有效解决方法。旨在提升电力工程造价水平,杜绝或减少电力工程造价失控问题出现的概率。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失控;原因;解决方法
一、分析工程造价
(一)构成
国家有关部门按照电力行业发展实况以及工程造价相关定义在二零一二年和二零一三年的时候,相继发布了《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以及《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条例》等法律规章制度。现阶段国内工程造价能够划分成四部分内容进行分析,第一部分内容是工程建设成本,这其中包括金融机构贷款应当支付的利息和储备基金;第二部分内容是设施设备的购买成本;第三部分内容是固定资产的投资税收监管取向;第四部分内容则是建筑安装工程所需成本。
(二)特征
电力工程造价自身有着层次性、兼容性、个别性、动态性以及大件性等五个特征。针对电力工程造价的五个特性,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电力工程项目存在着计价方式多样性、计价依据复杂性、项目估价组合性、多次性和单件性等特性。在此中单一产品意味着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单独进行成本计算此外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环节,会因为自身有着高成本、大规模的特点,因而在具体的项目施工操作中要求工作者一步一步按步骤进行,并且针对每一环节所涉及到的项目成本管理内容有所差异,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也只有遵循工程造价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才能够在保证电力项目工程造价编制效率与质量的情况下,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二、分析电力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
(一)综合素质水平不高
对于电力工程造价控制而言,其实质上可以看成是系统性的一个项目内容,而有效地电力工程造价控制不仅仅要求现场工作者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水平支撑,而且还要求工作者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经济常识,这主要是因为电力空城造价控制本身归属于系统性工程范畴,因而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全方位的对工程造价进行分析与控制,以此协调好各个环节的构成与联系关系。然而从我们实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当前从事电力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人员整体表现出的专业水平不高,虽然他们在实际的控制管理中积累了丰富且夯实的专业知识,但是由于自身管理与控制意识缺失,致使他们在工作中容易遭受到这样或那样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问题解决及协调能力缺失,使得他们不能有效地将各种阻碍工程造价的因素解决掉。
此外有限的专业知识技能,缺乏自主学习意识,难以有效地控制好工程造价,诸如:在控制电力工程造价环节,无法按照电力行业以及国家现有情况采取适当的调整措施,更无法从实际的经济状况以及法律规章制度出发,对工程造价作出调整,至此便出现了电力工程造价失控问题。
(二)不牢靠
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设计环节,应全面把控工程建设需要,确保设计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因为设计是项目开展的关健,是工程建设中远期规划的依托,尤其是对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整个质量水平、建设资金投入以及开发速率来讲,有效地项目施工设计非常重要。然而从我们多方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项目施工设计阶段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这便造成了电力工程造价的失控问题,同时也阻碍了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顺利开展项目施工建设。
具体说来,参与到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设计阶段的人员在没有全面认识到电力工程建设环境及要求的情况下,便展开设计操作,而过于单纯的设计出发点难免会引起各种问题,设计者仅仅围绕着电力工程设计需要进行设计,设计方案想要满足的仅仅是电力建设使用的需求,明显忽视了对电力工程造价的管控,这便意味着最终设计出的方案并不符合电力工程项目实际建设需求,尤其是在方案设计环节,为了满足良好的使用质量不惜采用价格昂贵的施工设施设备和工程建设材料,这明显会使原有的工程造价难度增大。此外项目工程负责设计的人员并没有做好同工程造价控制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工作,以致项目工程在具体的设计环节难以将电力企业对成本控制的需求体现出来,进而设计方案便会违背实际的经济需求,紧接着便会出现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即电力工程的设计方案在不断进行着优化,但由于项目建设投入的资金过大,使得电力企业的预算资金无法满足施工建设实际的资金需求,进而便会出现设计方案无法顺利实施的情况。
而在电力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环节,会因为电力企业本身过于片面化的考虑或者过多的强调项目设计方案设计的效果,使得最终制定出的设计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人员费用较大、施工技术难度较大以及成本投入较大等问题,加之电力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完成,需要其他环节一起配好,但由于在招投标环节没有涉及到这方面内容,以致后续一系列有关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内容均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赖以支撑,而此问题不单单是引起工程造价一时无法估算等问题,更多的是从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的角度考虑,难以保证项目建设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甚至一些参与了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不惜从材料方面下功夫,选择质量不过关,劣质的材料混在施工材料当中,显然这样一种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方法短时间内减少了资金投入,也达到了成本控制的目的,但是对于整个电力项目建设的质量以及建设企业长期性的发展都非常不利。一旦电力工程建设的最终质量受到影响,便会引发电力工程造价失控等问题。
(三)施工建设阶段问题多多
电力企业本身有别于其他企业,其在经营发展中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加之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整个的投入成本较大,且参与企业工程造价控制的人员有一些并非是专业出身,因而在具体的工程造价控制环节容易出现失控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们在工程造价环节忽视了电力市场价值变化的规律,也急于确认电力工程项目,让其早日开工,因而针对项目工程某些环节的管控仅是走过场,这其中难免会忽略掉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和实际使用效果等内容,加之原有的施工程度容易因为管控者的不专业而变动或遭受破坏,尤其是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一些电力工程项目在未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之时便开始了施工建设操作,而准备工作没做好必然会导致在施工建设阶段问题多多,诸如:设计方案不完善、材料采购量难以确定等。较多的问题出现便容易增加预算成本,紧接着便会出现工程造价失控问题。
三、解决方法
(一)准备工作,科学预算
首先应是对原有的设计费用的收入方式进行调整,结合经验我们认为设计费额的计算方式应调整成设计费额=基本费率x概算数额+(概算数额-预算数额)x奖励费率。相较于原来的费额计算方式来讲,这样一种收费方式纳入了投资成本节约这部分内容,即在维护设计方基本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甲方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二)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对于设计者而言,其应当具备专业的设计能力,主动学习新的一些设计知识,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职责素养,以此确保设计出的方案更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对于设计单位来讲,应定期对单位内部员工的设计技能、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模式等进行培养,并结合单位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将完整的一个工程指标综合性估算单价表确立出来,针对工程建设类型以及专业等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综合单价,以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性。
此外聘请专业水平较高的工程造价工作者同样很重要,专业的知识水平与技能在确保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同时,还能够确保工程造价管控的高效率,因为他们能够用专业的眼光看待问题,在管理中能够很快发现存在于其中的问题,显然对于电力项目工程建设来讲聘请专业人员,组建一支优秀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队伍非常重要。
(三)工程造价管控制度
从施工单位的角度上来看,其必须将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做好,只有在投标文件的遵循下有序的进行相关的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才能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及时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此外对于相关的职能机构来讲,务必监管这一部分的经费是都使用到实处,只有在专款专用得到确保的基础上,相关的财务机构才有权利进行单独核算管理工作。
(四)做好交流与沟通
设计者在项目设计阶段,应保持与造价员沟通的有效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出现造价偏离正轨的问题。诸如:在设计一座顶制T梁时,我们发现设计者为了保证设计质量不惜加大安全系数,使得每平米造价高于同类型桥梁结构造价的一倍左右,当我们将这一情况向上级反映,最后由上级安排专业设计者对砼量以及钢筋量重新进行设计,并且造价员一直在设计现场,以确保设计出的方案符合造价控制要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电力工程造价有关的特性与构成等内容进行分析,随后阐述了常见的几种引起电力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而后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与大量资料文献查阅,略述了几点有效地解决方法和策略,主要目的在于科学把控电力工程造价,从根本上确保电力项目建设安全、稳定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张凤.对电力工程造价失控原因的分析及其控制方法[J].低碳世界,2014,17:91-92.
[2]凌秋兰.电力工程中造价失控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27:118-119.
[3]陈龙武.论工程造价管理失控的原因及解决方法[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管理决策模式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2.
[4]陈伟太.电力工程造价失控原因及其有效对策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09:49.
[5]陶梅.电力工程造价失控原因及有效对策分析[J].广东科技,2013,18:62-63.
[6]李万平.当前电力工程造价失控及应对措施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20:25-26.
[7]沈丽娜.探究电力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及措施[J].价值工程,2012,33:69-70.
论文作者:骆锂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电力论文; 项目论文; 环节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原因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