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经济的特点及发展战略_知识经济论文

世界知识经济的特点及发展战略_知识经济论文

世界知识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发展战略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经济是当前世界经济的最新特点和发展趋势,被认为是在21世纪的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它是建筑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经济,是通过以知识、智力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其它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引起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再经过产业化和市场化过程,导致经济迅速增长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目前的世界经济正处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时期。

一、世界知识经济的发展历程

知识经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本世纪40年代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即信息技术革命。二战结束到60年代末,世界经济全面复兴和大规模技术更新,特别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增长。70、80年代以来,高科技革命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电脑的网络建设和多种信道的开通,特别是商业通信卫星的使用,使跨国界远距离传输信息成为可能,世界信息技术经济开始在社会各个领域迅猛扩张和渗透。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重点转向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这加速了世界经济知识化的步伐。以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悄然到来,信息产业在某些国家开始取代汽车、建筑业等传统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的不仅仅只是新的经济增长,它更深刻的意义还在于引起知识经济的全面崛起。目前,世界经济正在向知识经济过渡,在一些发达国家,知识经济已经开始取代工业经济。

二、世界知识经济的两大特点

1.知识经济是由信息技术和其它高科技带动的新的经济形式。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正在经受信息化的巨大冲击。信息技术和其它高科技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是知识经济最突出的现象。近年来,世界信息产业发展很快,全球电脑总数已经达到14亿台,因特网用户也超过7000万,预计到21世纪初将达到3亿。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带动下, 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已经起步,现在全球的生产总值中,有2/3以上的产值与信息行业有关。

知识经济出现是以信息产业或知识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为前提的,这也是工业化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核心内容。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智力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和其它高科技广泛渗透到生产的各个环节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兴的信息产业是一种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低耗高效产业。在工业经济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主导产业,资金、原材料和能源是主要战略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起主导作用的产业是信息产业,知识、智力和信息是战略资源。此外,信息产业还是促进其它高技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任何高技术功能的实现都不同程度地需要信息技术的应用,任何其它高技术产品也必然以相应的信息技术设备作为其功能的一部分。所以它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比其它高科技产业要大。而且,信息产业的发展将逐渐改造和取代传统产业部门,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蓬勃兴起,信息及其相关产业将是世界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因此,信息产业的运行将大大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中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新兴产业,不惜斥巨资优先发展以微电子、数字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信息产业。自1993年起,美国企业在计算机、电信和其它高科技方面的投资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90年代以来,美国电脑软件业已经成为仅次于汽车和电子业的美国第三大产业;信息技术在5年中为美国创造了15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对美国GDP的贡献率为30%左右。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据估计,现在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高达70—80%,这其中信息技术和其它高科技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2.知识经济是一种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经济。

这是由信息技术自身的特征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决定的。信息产业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产业的高科技产业,经济学中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和通货膨胀规律都不能有效地解释它的发展过程。任何信息技术的初期开发研制都需要数额巨大的投资,但一旦某项技术或产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它的需求就极其广泛。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生产的平均成本下降,而价格下降反过来又刺激了需求增加,这就促使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来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而不会刺激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情况的发生,并最终形成消费需求的良性循环。世界著名的英特尔公司研制一个新的芯片需要投资10亿美元以上,但实际销售中的芯片成本和价格都不高,就是因为它的销售量惊人。当前,随着各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上信息产品本身的不断改进,它将会持续不断地创造出巨大的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最根本特征,而信息技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信息技术的特点决定了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知识经济一开始就是世界性的产业经济。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使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不可避免地要被纳入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体系之中,国际贸易、金融和投资的全球化趋势已经相当明显。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获得变得相对容易,国际交易也变得更加简单快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全球资金的流动量增大,流速加快,几秒钟往往意味着几百万美元交易的成败。经济全球化同时也意味着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任何国家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都有最终被淘汰的可能。作为国民经济先导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重点。

与此同时,信息产业自身的全球贸易、合资合作、跨国联营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的国际交流是世界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10年间,“含计算机软硬件和相关服务在内的全球信息技术市场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0年, 全球信息产业销售额将达到18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 ”(注:卫灵:《世界高科技浪潮下的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7期,第41页。)经合组织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展开激烈竞争,力争在前途无量的信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国内建设信息工程的同时,已经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发达国家以及各大公司之间信息产业的跨洲、 跨国兼并联营之风愈演愈烈。 美国国际开发署1996年计划投资1500万美元帮助20个非洲国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日本也力图在亚洲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信息高速公路。1997年3月26日, 世界39个WTO成员国在日内瓦达成了关于取消包括计算机软硬件、 通信设备等在内的200种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的信息技术协定, 对促进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技术产品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当前各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战略部署

为了在下世纪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纷纷调整和制定了面向新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其中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立科技优先原则,建立国家创新机制。

各国政府都认识到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因而把科技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美国克林顿政府认为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竞争是未来国际竞争的重点,美国的经济的优势地位取决于它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因而把发展科技放在首要地位。为此,美国成立了以总统为主席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进行权威决策,信息高速公路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欧盟于1997年7月发表了《2000年议程》, 提出“将知识化放在最优先地位”,同年年底又出台了《走向知识化的欧洲》的报告,再次强调加强科技教育工作。日本也开始了由“技术立国”到“科技创新立国”的转变。中国从70年代末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科技进步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地位。

与此同时,科技立法和法律协调在各国受到广泛重视,这是科技规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有关保护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防止计算机犯罪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各国政府还注意加强对知识产业的宏观管理和调控,突出研究开发重点,并加强协调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结构比例,合理分配人力和资金,为在高新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2.加大对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开发研制等知识产业部门的资金投入。

科技投入是科技发展的物质保障。科研资金的支持对高新技术产业来说相当重要,在需要巨额投资的研制开发阶段更是这样。在这方面,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投入缺一不可。美国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入是世界上最高的。美国总统1993年提出建设的“信息高速公路”,投资额就达2000亿美元之多。(注:郑友敬主编:《跨世纪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2页。)50年代初,美国的R&D经费只有50亿美元,1990年就增加至1480亿美元。(注:张岳崎主编:《中外第三产业要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21页。)1994年其R&D经费更是达到1730.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1%。在R&D总支出中,联邦政府约占48%,私人企业等投资占52%。通过这种方式,政府既可以保证其意志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又促进了企业对科研工作的重视。1994年欧盟科研框架计划的预算总额约为180 亿美元,日本1996年的研究与开发资金达15万亿日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就连新加坡也计划投资12.5亿美元开发和新建信息工程,金融危机前的韩国更是打算投入125亿美元进行信息网络的开发建设。

除政府投入外,国际直接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投资也越来越多地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关的服务业,尤其是投向信息技术领域。美国90年代初在信息产业的投资首次超过了对其它产业的投资,1996年美国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产业的投资就达2060亿美元。

3.尊重知识、吸引人才,增加教育投入。

人才是知识经济之本。高科技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面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对教育和人才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人才短缺的国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必定会败北。因此,许多国家将教育视为立国之本,在保证传统在校教育的同时,还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克林顿曾经表示,“终身教育是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一般都占其政府总支出的10%左右,在职业培训方面的投入估计占它们国内生产总值的2—3%。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职工培训的开支超过10亿美元。美国今天所取得科技优势是与其拥有世界第一流的科技人才队伍分不开的。美国每万人中拥有科研人员近百人,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注:李京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国际经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第10页。)

发达国家在大量培养本国科技人才的同时,还从其它国家,特别是从发展中国家引进吸收“高精尖”人才。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地迁居美国的科学家超过30万人。日本1987年设立的国际科技合作鼓励基金每年也为日本吸引数千名外国科研人员。但此举却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4.创建高新科技工业园区,实现产学研三位一体。

高科技工业园区自8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广泛建立,其中发达国家的规模和水平都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全世界900 多个比较规范的工业园区中,从业人员达数百万。这些工业园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科研、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即在进行创新与开发的同时,注重技术的商业化和市场化,促进大学、专门研究机构与工业界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在经济上的应用。美国的“硅谷”是最成功的典范。在那里,几千家公司、厂商和几十所大学之间密切合作使“硅谷”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始终走在计算机工业的前沿。据统计,硅谷自1992年以来一共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机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也比全国高出50%。1997年硅谷的企业资产值超过4500亿美元,一跃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发动机。

发达国家企业内部也具有产学研“一条龙”的特点。企业自身十分重视科技开发,几乎所有大中型企业的内部都设有科研机构,员工的培训一般也由公司自己承担。

5.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

高科技的在初始阶段的巨额投资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尤为必要。风险投资机制在西方国家被称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推进器”。美国的微软公司、苹果公司、国际数字公司等高科技企业都是在得到风险资本的支持后发展起来的。这种风险投资使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商品进入市场的周期大大缩短。目前美国有40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为10000多家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6.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改进经营管理方法。

在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企业的运作方式。由于信息化和计算机网络在公司内部的普及,公司科研人员可以同时对同一课题进行联合攻关,从而大大缩小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周期,公司还能通过它随时了解市场动态,及时对生产、销售和库存情况进行调整,避免生产过剩。因此,企业管理也必须经历由职能管理和产品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变。技术创新变得更加重要,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将成为评价企业优劣的重要标准。在美国出现的很多“数字工厂”里,工人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的辅助下工作,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员工和管理者的创造力的发挥。不仅如此,当今社会的知识高速增长也使企业加强对有价值知识的管理成为必要。世界上一些大公司新设立了“知识主管”或“智力资本主管”的职位,知识管理已经成为现实。

四、知识经济的发展前景和我国的对策

综观当前的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无形的智力资产日益受到高度重视,高科技越来越多地进入传统产业领域,国际贸易、金融、投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明显带有知识经济特点的社会经济现象都明确地告诉我们,作为下个世纪世界经济中主导经济的知识经济已露端倪。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的进一步发展,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正在到来。

我国目前的信息技术和其它高科技产业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跟踪、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关系到下个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为此,中国应当继续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加快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信息和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好充分准备。

标签:;  ;  ;  ;  ;  ;  ;  

世界知识经济的特点及发展战略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