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突出能力--2013年高考“分子与细胞”模块试题的分析与复习策略_高考论文

夯实基础,凸显能力——2013高考“分子与细胞”模块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夯实论文,模块论文,试题论文,细胞论文,分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就试题进行比对、研究,对指导新一届高三学生备考复习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各地《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的高考试题进行一下横向的分析。

一、各地高考题中“分子与细胞”知识分布及所占分值(表1)

二、试题特点

(一)阅读量不大,题干信息简明

2013年各地理综试题生物部分的阅读量都不大,题干信息简明,一般都是直入主题。选择题大多为“有关的说法,正确(或错误)的是”,重点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二)增强了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考查

2013年高考“分子与细胞”模块的试题以文字、图、表格和曲线等多种形式呈现相关的信息,要求考生获取有效信息后进行分析,回答相关的问题。例如,重庆卷第6题,给出水生植物在不同时间改变光照条件、浓度等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示意图,分析光照条件、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的影响。该类题型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回答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9题(3)“实验第11d后,如果要使萌发的种子(含幼苗)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和______。”实际上要求学生回答光合作用的相关条件,而题干明确告诉萌发是在温度、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所以必须回答“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学生容易忽略题干中通气、蒸馏水等信息而回答“光照和”,导致失分。

(三)知识点覆盖面加宽,综合性增强

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覆盖面加宽,综合性增强。有的试题很难分清是哪一部分内容,往往一个选择题既有必修1的内容,又有必修2的知识,甚至必修、选修模块都有涉及。如四川卷第1题“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下列生命活动不会同时发生的是”,4个选项涉及必修1的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光能的吸收与转化、ATP的合成与分解,还涉及必修2的基因突变与重组;北京卷第5题“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选项涉及必修1的质壁分离知识及选修1的DNA的提取与PCR技术的知识;广东卷第6题考查的4个实验涉及必修1的叶绿素分离、细胞分裂、酶的高效性,选修3的酶分解纤维素的内容。

(四)细胞代谢是各地重点考查的内容

由表1可以看出,细胞代谢在必修1模块甚至整个生物学试卷中的分值都很大,尤其是新课标全国卷Ⅱ和广东卷中细胞代谢分别占到生物全卷的26.7%和27%。这体现了高考考查的依然是主干知识。

(五)试题难度增大

从全国卷、广东卷等试卷可以看出,生物学试题难度加大,区分度增强,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质。例如,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9题(2)“导致油料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时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要求学生知道脂肪等在种子萌发时会转变成糖类等植物细胞的构成物质,如纤维素等。而糖类与脂肪相比,氧的比例高,所以是氧。这道考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转换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属难度较高的考题。

再如山东卷第1题: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下列不属于此类结构的是(

A.神经细胞的树突

B.线粒体的嵴

C.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

D.叶绿体的基粒

第1题一般较简单,但此题综合性较强,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内质网的功能、神经元的树突结构和作用等知识。

(六)重视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

试题注重对实验观察、比较归纳、假说—演绎、模型建构等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也体现出了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例如,广东卷第29题第(3)问,要求考生设计探究实验及表格,填写预期结果,分析得出结论;新课标全国卷Ⅰ第6题考查了假说—演绎法等。

三、复习建议

(一)构建概念图,形成知识体系,同时细化知识点

学习知识的过程类似于树的成长过程,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不断地经历长主干、支干、长叶、开花的过程,那么果实累累就是必然的结果。这也就是先整体后细节的规律。

“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特点是构建主线突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等。

根据教材特点,复习“分子与细胞”时首先可以建立整个模块的概念图(图1),让学生对细胞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再在各章复习时建立整章的概念图(图2),最后是每节的概念图(图3),将所学知识细化到每个小的知识点。

(二)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

高考生物学试题中考查图文转换能力的试题一直保持较大比例,因此,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就非常重要。首先要从认识教材中的图形入手,增强感性认识,把握好图像的涵义和要求,提高识图能力。其次通过图表、曲线及文字信息的交互处理,强化图文信息转化试题的训练,增强学生准确获取图文信息及图文转换能力。

(三)加强应试技巧的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复习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相应的解题方法快速准确地解答问题。例如,做练习时,首先要进行认真的审题,找出题干的关键词,剔除干扰信息,挖掘隐含条件;其次准确定位知识点;最后选择用专业术语和题干信息去完成解答。

教师还应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针对性的技能训练。生物学高考试题有两类题型——选择题(单选)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可设计不同的习题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法、排除法和逆向思维法等方法训练;对非选择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并在审题的基础上言简意赅地回答问题。在平时的阅题过程中,教师要随时通过书面的方式纠正学生答题过程中的问题,如不能用生活语言代替专业术语,想当然的填空……以达成对学生进行快速解答方法的训练,准确解答基础题的能力训练;引导学生认真、有效地提炼题干的直观信息,挖掘隐含信息,巧答信息题的能力。

(四)提高准确解答实验题的能力

在高考理科综合考试中,实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突出“实验与探究能力”这条主线,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其分值比例逐年上升。“得实验者得理综”,因此,注重复习实验,同时讲解实验题的解题方法与题型训练也是十分必要的。在高考复习中,由始至终都应该充分重视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的解答,其规律性很强,只有掌握了基本规律、基本原理,方能准确解答实验题。

标签:;  ;  

夯实基础突出能力--2013年高考“分子与细胞”模块试题的分析与复习策略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