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园林绿化工程公司 浙江嘉兴 31405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水资源问题越来越多,面临这些水问题就需要更综合更全面的解决办法。然而通过园林景观的建设在海绵城市的作用,能更好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居住的环境。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的概述和现状,以及园林景观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景观;应用研究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城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对于城市中所需要的大量基础设施也有了极大的推动,在进行施工材料的选择中,沥青混凝土等材料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但是这种材料属于硬质性质,地面会存在一定的不透水性,让城市中承载力量的界面无法通过自主调节,因此如果对排水设施设置的不完善将会造成内涝问题的发生,最终导致城市水环境出现严重问题,因此要对城市中的水环境进行解决,就需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相互适应,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是今后城市发展中的一大趋势。
1海绵城市
1.1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是一个形象且综合的概念,让城市变得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这是我国在借鉴国外先进的雨洪管理理念基础上,提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管理、保护的方法。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解决日益恶劣的环境问题以及由其引发的自然灾害,以生态优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居住环境,让城市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科学的技术手段,改进和优化城市水生态基础设施,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三大功能,达到降低城市雨洪压力、涵养水源、净化雨污水土、改变城市微气候、优化城市景观的目的。
1.2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
“海绵城市”的核心内容就是提升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实现对雨水的存储、净化和吸收,从而达到保护环境形成生态效应。可以说“海绵城市”不仅补充了传统排水系统的水资源不能循环利用以及给排水不及时等缺陷,还有效地调节了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防止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既是迎合时代的发展,也是自然发展的需求。对于建设“海绵城市”,其关键在于“渗、蓄、滞、净、用、排”六大建设要素,将其合理有效地融合,并开发建设雨水管理系统,可以减小强降雨时水流量速度较快等问题,从而降低了城市洪涝的危害,同时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水资源不足等问题,进而改善了城市的景观环境,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海绵城市的发展现状
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以生态环境为优先的,利用自然和人工的方式进行结合的方式,在保证城市中的排水防涝没有影响的状态下,进行最大限度的进行城市的部分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从而利用雨水资源进行环境的生态保护。然而园林设计服务的对象已经扩展到整个大地上生物中,是多个生态的互相作用,形成了人类和生物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海绵城市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3.1在园林水景规划当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主要是以提高城市水循环的利用为核心,那么园林中的水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过去的园林水景规划中,水体通常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没有充分考虑到与自然界的交流和渗透,从而造成了水体的封闭储蓄,当城市景观需要水资源时,就会需要大量的自来水,进而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一现象,在园林景观规划时运用“海绵城市”的原理,结合实际的地形场景,自觉做好水景园林的低洼地规划设计,可以有效地达到对水资源的吸、蓄、渗、净等作用,并在景观园林需要时加以利用,真正的起到了调节城市水资源的作用。
3.2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不能过多地对自然形成的地形起伏等进行改变,设计工程师可以结合它们的走向以及深度等基本信息,灵活地将这些天然形成的凹陷处设计成蓄水池或者排水的隐形区域以及通道。在风景园林绿地规划中,应该对地下管网以及排水口的位置进行准确把握,并结合景观设计布置凹地的流水通道。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基本的排水需求,同时还能让绿地起伏多变,从而增加景观设计的趣味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风景园林规划中,选用植被的种类、人工湿地等都会对水质的净化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相关设计工程师要对以上问题引起重视。
3.3园林建筑物规划当中的应用
在规划园林建筑物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海绵城市”的特性,通过对整体的规划布局进行全面的了解后,构建出雨水收集系统,实现对水资源的利用,具体实施方法是在建筑物内部建立暗渠对雨水进行回收,经过用砾石或卵石铺设的滤水槽后流入蓄水池或者直接灌溉到绿化植被的种植槽里;而另外一种有效的优化设计就是屋顶花园,屋顶花园在园林建筑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具有减小径流量和截流的作用。这也是近几年来屋顶花园在“海绵城市”的建筑设计中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屋顶花园的建设还为人们提供了休闲的场所,实现了建筑与园林艺术的完美结合。
3.4城市道路规划
如今城市道路中雨水净流量不断增加,造成了周围环境污染情况更加严重,成为了当前城市污染中的主要来源,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其中,与城市的交通路况要相符,同时在道路周围的绿地中进行建设,降低雨水径流量,也能够对水质进行一定的改善,在道路系统中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其中,能够对雨水的径流进行正确的引导,进入到绿化区域,通过雨水净化实现对植物以及土壤的综合利用,对于地下水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涵养作用。
3.5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达到防洪防涝
湿地除了能更好的净化水质之外还是更好的储水基地。传统的方式不能完全将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大部分直接排入湖中,地面的不透水的处理使土地不能的储水能力降低,径流的增大就形成了洪涝灾害。然而植物景观就是利用生态环境合理的解决了超标准的径流系统,和城市中的雨水罐渠相互配合达到控制水流的目的。植物的根和叶都是由储水能力的,在经过道路两侧的生态建设,将多余的雨水进行蓄水达到降低径流的系数,在干旱的天气中可以通过蒸发作用把多余的水分释放掉,从而达到不从地下水为和调节气候的作用,也降低了城市中热岛效应的产生。植物的根系能够很好的固定土壤,从而避免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3.6人工湿地的规划设计
保护自然湿地以及建设人工湿地,是我国城市建设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同时它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维护以及改善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举例来说,过去曾有人在自然湿地周围进行生猪养殖,并把粪便排入到湿地中,以期能增加湿地水藻营养度来提高鱼的产量,但是这种方式导致的最终后果就是当地的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甚至会影响到候鸟迁徙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当地政府对该自然湿地进行了重新规划,将原来的养猪场用休闲旅游胜地来取代,从而起到了非常好的调节削污作用,不仅让水里原有的营养得以保留,同时还滋养了当地的水产以及水生植物,大大提升了鱼的品质,从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结语
“海绵城市”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切实改善了城市的建筑方式,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海绵城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但与外国相比较之下,我国“海绵城市”理论在实际建设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仍然还需要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田晓.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承德市园林绿地景观应用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6,21(4):105-106
[2]刘成凯,徐凯明.城市生态景观中的海绵城市设计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6
[3]张韬.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林业科学,2016,4:129
论文作者:王琴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水资源论文; 雨水论文; 自然论文; 湿地论文; 径流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