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品格教育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品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409(2011)09-0072-04
美国教育家把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为克服当时美国严重的道德危机而以特定的价值和美德为内容,以示范、实践、文学等传统品格训练方法为主要方法,以帮助受教育者塑造良好品格为主要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改革,称为新品格教育。其倡导者注重品格教育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推动学校品格教育的开展上,努力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品格的塑造。
一、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基本理念
新品格教育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作用。要求学校的所有事务(教学、环境、活动、制度等)都具有品格教育的作用和功能,非常注重营造促进学生品格发展的校园环境。这种环境有一套具有共识性的核心价值和美德,学校环境里的所有因素都围绕这套核心价值和美德被组织起来,或者标示提醒,或者反复解释强调,从而形成一种潜在的品格塑造力量。
新品格教育首先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这为围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基本理念全方位开展品格教育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1987年,美国国家学校联合会向美国教育部提出“在公立学校塑造品格”的计划,提出要在全国15000所学校中加强品格培养。[1]上世纪90年代新品格教育迅速扩展为全国性的运动,以“民主文明社会的品格构建”为主题的白宫会议就进行了4次。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6年时提出:“我要求我们所有的学校都要开展品格教育,讲授良好的价值观和进行良好的公民教育。”美国教学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建立了一个品格教育的特别工作小组,一些州通过立法要求在公立学校中开设品格教育课。
新品格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既重视直接教育,更重视间接教育。采用专门道德教育课程独立上课这种直接方式进行教育,因时间集中和观点鲜明,有时给人一种强迫灌输的感觉。尤其对有一定分析理解能力的大学生来说,容易使他们产生一种莫名的逆反心理,形成一定的意义障碍,从而影响道德教育的效果。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品格教育反对“灌输”、“封装”、“批量化”式的教育方法,认为道德教育存在于每一门课程之中和课程的每一部分之中。他们主张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道德价值,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时要了解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以及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这种方法由于它的自然性与隐藏性,使道德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学生不会萌生受灌输和被强迫的感觉,从而教育效果大大提高。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当前美国新品格教育要求教师把知识和品格一起教给学生,即“教育其心灵和思想”(educating hearts and mind)。威廉姆和德洛什据此提出了有效品格教育者的六条教学原则:(1)在教室里创造一个学习社群;(2)努力工作,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3)创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氛围;(4)创造一种具有合作性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5)始终一贯地执行教师所陈述的意图;(6)示范要求学生遵循的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本身也是一种道德实践。墨菲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培养其自律和负责的品格;通过攻克难题培养学生勇敢的品格;不断地努力直到问题被解决,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如果日复一日地坚持,便使学生获得勤奋的品格;而学习的成功又会增进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美国新品格教育把学生的品格发展与学校的教学结合起来,不仅帮助学生取得学习的成功,也对培养学生负责、自爱等的核心价值和美德起到良好效果。
美国新品格教育通过各种具体方法实现处处育人、时时育人,强调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注重行为养成和法制的作用,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创造良好的认知环境,建立轻松活泼、自由灵活的师生关系等,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和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者所要培育的价值观念,并融汇成生活的有机内容,塑造成学生的生活方式。
二、以核心价值观培育为定位的教育内容
新品格教育以核心价值观培育为内容定位,在开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核心价值观培育。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基本理念指导下,新品格教育要求学校的所有事务(教学、环境、活动、制度等)都为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品格发展的校园环境而一起努力。这种环境有一套具有共识性的核心价值和美德,学校环境里的所有因素都围绕为学生塑造这套核心价值和美德的目的服务。新品格教育倡导者认为,真正的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授某些知识和技能,而且关心学生整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在教育内容上,新品格教育常以美德为教育内容,重视对受教育者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它以学校为基础,并与家庭和社区进行合作,通过直接和间接的途径向学生传授核心价值观,发展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各种努力,其目的是塑造一个具有良好美德与修养的人。新品格教育者把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诚实、同情、自律、公平、助人、审慎、合作和勇敢八种行为方式或处世态度,在具体的品格教育中,又将这些内容通过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具体化为可模仿、可测度、可掌握以及愿学习的内容。把抽象的核心价值转化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活内容,学生在不断提高自身生活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认同并维护着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国家,教育管理的特点为州权制,全国没有统一的道德教育大纲,没有国家的统一要求。因此,在教授何种核心价值和美德的问题上争议较大。加利福尼亚教育法第44790条规定,在加利福尼亚所有的公立学校的K-12年级实施有效的伦理和公民价值教育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基本的共享伦理和公民价值,包括(但不局限于)个体的尊严和价值、公平和平等、诚实、勇敢、自由与自律、社会责任感、维护社群的共同利益、正义、机会平等。[2](P152)德克萨斯州的普拉诺(Planno)学区确定的内容为:礼貌、勇敢、自律、诚实、自尊、正义、爱国、个人的公共义务、尊重自己和他人、尊重权威、负责和坚毅。[3]其他一些品格教育组织和其他教育组织如杰斐逊品格教育中心提出“品格教育的六大支柱”。此外,一些专家如里克纳以尊重和负责为核心提出了一系列价值,包括诚实、同情、自律、公平、助人、审慎、合作和勇敢等。
尽管美国新品格教育内容没有得到统一,但从各州对其内容的规定来看,美国新品格教育确定内容的方式基本遵循的是:获得一种最低限度的共识,既继承一定的西方传统,同时汲取现代自由主义精神。美国新品格教育实践中提出了相关的核心价值和美德,大致有8个方面:慎思、勇敢、自律、公正、关心、尊重、负责、诚实。前4个属于西方传统的四主德,后4个则是针对当今社会的道德现状提出来的。新品格教育家认为,存在一些广泛共享的核心价值观,例如关心、诚实、公正、责任以及自尊和尊重他人,这一切构成了良好品格的基础。学校应该通过加强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美德的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和行动。
三、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协作的典型模式
美国新品格教育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基本理念出发,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合与协作,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成为自然而然的符合逻辑的事情。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良性协调机制,把道德教育融入到生活的每个环节,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素养的必经途径。这种把道德教育融入到生活的每个环节的做法,正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教育即生活”理念的具体体现。当然,这样的回归生活道德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把道德教育等同于感性的个体生活,而是在生活世界中并且通过生活形式的展开来引导个体生活,引导个体对可能生活的美好追求,从而使得德育过程成为作为生活主体的个体德性之自主生成、自我建构的过程。[4]
美国新品格教育中的“社区”(community)包括校内外的所有个人和制度,在确保学生的品格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家庭、学校、邻里、活动小组、商业界、图书馆、地区政府、宗教组织、娱乐部门和其他服务于学生的组织。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威廉姆·戴蒙(William Damon)和卡耐基基金会心理学专家安·科尔比(Anne Colby)分析现代学校道德教育时指出:“为了对青少年的道德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必须联合其他制度(包括家庭、教堂和青年组织以及其他社区组织)一起,为青少年提供一套明确的和一致的期待。这种跨制度的相互合作能够使学生形成负责的道德习惯、成熟的道德反思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自我意识、道德习惯与道德反思的融合。”德洛什认为,品格的发展不能够也不应该只依赖学校,道德和品格的发展也是家长和社会公众的责任,整个社区参与是必要的。里克纳认为:“学校和家庭必须为了共同的事业携起手来,共同教育,让这两种教育制度拥有真正的力量去培养道德的人,培养国家的道德生活。”
德洛什还提出了三个层次的新品格教育协作组织模式。在社区模式中,以德克萨斯州的邓肯维尔(Duncanville)品格教育为例,该区的“新星”计划由学校和社区提出每月“新星”主题,如“成为自信的人”、“成为负责的人”、“成为行动的人”等。参与人员包括警察局、社区里的学校、商业界、公民组织、青年成人等,以此强化品格教育的月度主题。在学区模式中,以休斯敦独立学区为例,他们在获得基金会的捐助后聘请专家和主管,办讲习班,训练教育人员,组织现场参观,通过这些形式帮助学校实施品格教育。在学校模式中,学校非常重视家长、教职工之间的参与和互动。
四、知行统一、自律与他律相互协调的基本原则
道德教化向个体道德的内化必须依靠道德实践活动,道德教化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道德实践则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美国新品格教育不只是一种知性教育,道德知识和道德观念必须通过情感陶冶、意志砥砺,内化为道德主体的品德,并在主体实践中加以外化,变成主体的自觉行动。
美国新品格教育以“重行”为特点,即品格教育密切联系社会实际,重视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比如,在电视频道中,专门设有历史频道教育人民不忘过去,宣传美国的伟大;在教授相关历史课程时并不照本宣科,而是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资料,并以讨论等方式使爱国品格深入每位学生的心。美国对学生的品格教育“重行”,但并不“轻知”。他们非常重视学生品格方面的认知、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以及意志、探索、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平衡人际关系的协作态度的培养。美国品格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学生思考、学会“怎样选择”上,通过对选择方式和过程的引导和推动,把教育对象引到既定的教育目标上来。
美国新品格教育继承了传统品格教育的某些方法,如阅读经典、示范、奖励、惩罚与纪律的运用。在新品格教育实践中,不再把纪律建立在惩罚和奖赏的基础上,而是把纪律当作培养尊重和责任等品格的工具,认为纪律的最终目标是自律。强调学生要理性地和情感地接受纪律和规定,而不是被迫地被压制地接受。它运用良好的品格特质或核心价值与美德作为控制学生行为的中心,每一条纪律规定都体现一种核心价值和美德,通过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教授和强化,使学生内化这些价值和美德,并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
同时,美国新品格教育认为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还未形成比较稳定的气质品格,高校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可适时采用奖惩等传统教育方法规范其行为。但奖惩的教育方法在道德教育实践中还应遵循“以奖为主,以罚为辅”的原则。美国心理学家保罗·钱斯认为,“尽管内部激励对学习效果最大化非常重要,但学生需要获得所有三种奖励形式的积极强化——鼓励(赞扬、祝贺、称赞)、外部奖励(特别荣誉、证书和奖品)、内部奖励(学习的乐趣、出色完成工作后的满足感)。”在使用惩罚的教育方法上,涂尔干认为,惩罚不能为规范赋予权威,但是可以防止规范丧失权威,因为如果允许日常违规行为不受惩罚,那么这样的行为就会侵蚀规范的权威。因此,他主张惩罚的本质功能,不是使违规者通过痛苦来赎罪,或者通过威胁去恐吓可能出现的仿效者,而是维护良知,因为违规行为能够而且必然扰乱信念中的良知。[5](P162)对于正处青春过渡期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充满叛逆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选准与问题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时机,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传授有关大学生应树立的正确观念,帮助大学生减少其困惑与恐惧。
诚然,美国新品格教育作为一种传统道德教育形式的改良,其历史局限性不可避免。如有批评者指出,新品格教育忽视了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的改革,而只是强调个人品格的修正,是一种不自由的、强调服从权威的教育等等。尽管如此,美国新品格教育无论从教育的内容、形式还是方式方法上,都既继承传统又具备显著的时代特征,对提升美国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改善社会风气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