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一定的发展心理学理论阐述,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角度,探究发展心理学可以在音乐欣赏课中如何运用。主要启示有:欣赏课要培养聆听习惯、要善用注意规律、多种感官辅助。
关键词:发展心理学;音乐欣赏教学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直到衰老的全过程中其心理发生、发展特点与规律的学科。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为中小学生的成长、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代表性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有以弗洛伊德、埃里克森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发展理论,主要研究人的个性的发展;以皮亚杰、维果斯基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对人的认知特点进行研究。
我国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系统化的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贯穿主线,这样就会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随着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理念的提出,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感受,将欣赏课上的生动活泼,一堂课既用了多媒体又加入打击乐器,既让学生创编又让学生参与律动,学生不由的眼花缭乱。那么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到底要如何激起其兴趣?我认为,欣赏与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是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这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内隐性相似,不同心理发展水平的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层次也有差别,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开展欣赏教学可以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本文以发展心理学中对认知发展的研究理论为支撑,对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启示作粗浅研究。
启示一:培养聆听习惯
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聆听,所以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具有好的聆听习惯。现在的小学生随时随地都在无意识地“听”音乐,音乐质量良莠不齐,音乐类别鱼龙混杂。这更加提醒我们,培养小学生的聆听意识刻不容缓。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教师的长久坚持。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约定固定的音乐旋律,用于师生问好或者发号音乐指令,笔者在宜都市实验小学进行课堂观察时发现,教师们都有自己固定的音乐命令,当教师唱出或者弹出这段旋律时,学生就会条件反射做好指令的要求。熟悉这种指令也是培养聆听习惯的过程;再如现在的小学普遍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随着音乐踏步走进教室,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这种方法在教授进行曲等节奏鲜明的乐曲类型时非常适用,如三年级上册欣赏曲目《同伴进行曲》。
启示二:善用注意规律
注意是人们熟知的一种心理现象。我们常常会听见“小心”、“聚精会神”、“目不转睛”这些形容注意的词语。注意虽然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但却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内部心理状态与外部表现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例如小学生在课堂上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但实际上他的注意力有可能并不在老师身上。对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音乐教学。小学生注意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变为主动。就引起小学生注意的动因而言,那些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上老师喜欢用一些教具和打击乐器等,其目的是使音乐更为直观形象从而吸引学生。所以教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要做到贴合学生的直观生活经验。选择感染力强,趣味性浓,贴近生活的视频、游戏律动、身体参与的方式导入音乐欣赏教学,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兴趣架起音乐欣赏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注意力的运用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聆听之前形成聆听期待。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强调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我认为在聆听乐曲之前,应该让学生对所要聆听的乐曲产生期待。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讲和乐曲相关的传闻或小故事、演奏或演唱乐曲的某一片段、课间提前播放所要聆听的乐曲、开展课前互动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好奇的心理,从而对音乐形成期待。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注意力,是自发自愿的有意聆听乐曲,而不是无意聆听。
2.激发学生兴趣。基于认知心理学中注意的理论,人对事物认知的前提是对事物产生充分的关注。人们如果想更好地理解信息,首先需要启发人们去注意这些信息。在人们积累了这些相关的信息后,他们的大脑就会加工和处理这些信息,这些信息最终成为记忆。这也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特征。因此,为了能够获得一定的技能,人们需要通过记忆提取和分析相关信息。所以在音乐欣赏中,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如上所述,小学生处在正童年时期,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和意志力都没有完全发展成熟,很难自觉保持一节课40分钟的注意力。这样就要求我们教师寻求教学的趣味性,使得课堂活跃,学生们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去。而且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进步,对他们的进步表示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样也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充满兴趣从而保持注意。其次,引起有意注意的原因多样,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对知识经验的依赖性,人们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或者活动,总是能非常自如的进行加工和操作,不用付出特别的意志努力。这在音乐教学中就强调了多听多体会的重要性。而且,教学方式上可以更多元一些,越是有兴趣的事物,越能激发人的行为和大脑活动的积极性,注意也越能引发和维持。范奏范唱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之一,切勿课堂上从头至尾都是用多媒体播放同一首乐曲。连学生的注意力都没有保持在音乐上,何谈音乐欣赏呢?
启示三:多种感官辅助
运用多种感官辅助教学,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可以做到音画结合,还可以听觉、视觉、动觉协同,与语言文字协同。运用视觉辅助音乐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视觉的刺激,产生通感或联觉作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是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最常见的运用感官辅助教学的手段,具体方法有播放视频、播放PPT、画图形谱等。运用动觉辅助欣赏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参与音乐、增强感性体验,即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投入到音乐作品中,更为深刻和清晰的感受音乐作品,可以通过演奏演唱感受音乐旋律变化,可以通过不同动作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例如通过踏步走来感受进行曲坚定有力的形象,用摆动手臂或身体摆动的方式表现音乐情绪,体态律动也是很好的参与方式,它是达尔克克罗兹创造的一种即兴的、没有特定动作要求的音乐教育体系,它的主要目的是将音乐的情感通过具体的动作、节奏表达出来。学生可以通过体态律动,把身体当做乐器,感受并表达不同音乐作品的不同情绪。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低年级的体态律动可以由教师来引导。
综上所述,发展心理学理论中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音乐课程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一方面,我们要在认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去设计音乐教学,要正确认识学生的需要。而不是一味将我们认为重要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另一方面,我们应当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喜欢音乐课从而喜欢音乐,而不是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让学生们真正学有所得,从而使音乐教育进入到一种崭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发展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David R.Shaffer.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六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吕志芳.从儿童心理角度谈如何选择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J].艺术探索,2006(S2):83-84.
[4]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朱智贤.解放前我国儿童心理学发展概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
[6]曹理等.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论文作者:熊睿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学生论文; 音乐论文; 发展心理学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 认知论文; 心理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