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农村经济组织体制改革创新_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论文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农村经济组织体制改革创新_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论文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农村经济组织制度改革、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村经济论文,制度改革论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理论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极为丰富,思想极为深刻,其基本内容包括有: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什么,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部分。中心的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本文主要从我国农业经济组织制度创新方面,论述小平同志这个理论所作的重大贡献。

一、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口号是启动农村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

中国经济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是从改革人民公社制度入手的。建国以后,由于我们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毫无经验,只能仿照苏联集体农业做法,按照苏联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人民公社是我国农业建设的基本经济制度,但它长期地陷入脱离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特点的社会主义理论误区。具体地表现在:

1.认为集体农业经济组织的产权制度,是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三权合一”的制度,实行集体所有、集体经营、集体劳动的生产经营形式,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同为一体;经营权与所有权不能分离,使用权不能从经营权中分离出去。在工作中规定大宗农产品生产不准实行小组或家庭联产承包,不准雇工劳动。

2.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特征,集体农业组织必须实行高度统一集中的经营管理制度,由生产队统一调拨、管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资源,实行统一核算和统一分配。上述权利不准给小组和农户分权。

3.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私有经济不能并存发展,私有经济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温床,不限制和消灭私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就不能发展和巩固。在这种“左”的公私对立,公私不能相容,非公即私的思想指导下,农村实行了单一集体所有的经济制度,限制社员家庭经济发展,把家庭经济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批判,并收归集体所有。

4.认为社会主义大农业只是一种生产规模比较大的集体农业,把分散的、规模细小的个体农业组织起来,实行集体生产经营,就是实现了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越大,就越能够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5.认为集体农业经济组织必须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定额计分、按工分分配是按劳分配唯一正确的实现形式;土地分红和按资分配不符合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联产计酬和经营承包制违反按劳分配,削弱集体的统一。

上述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理论误区,给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害,特别是在思想上使人们把人民公社制度看作是正确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不能随意改变和创新。甚至实践已经证明,人民公社这种经济制度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失败的,而人们在思想上仍认为这是工作上的问题,而不会怀疑它的方向错误。这就使本来多姿多彩、形式多样的农业经济形式,变成了单一的、僵化的人民公社模式,给拨乱反正和农村改革增加了很大的阻力。

在邓小平同志支持、在全国范围开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发动下,和小平同志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深受人民公社体制之害的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他们冲破各种人为阻力,勇敢地迈出了农村改革第一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建立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合作经济体制。它在组织上,集体经营和家庭经营相结合,以家庭经营为基础,集体经济为主体;在经营管理上,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在产权制度上,所有权与经营使用权分离,所有权归集体,经营使用权在承包期内归农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在收益分配上,除上交国家、集体部分外,其余归社员自己所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双层经营合作制,实质上是对人民公社制度进行全面的、彻底的改革,在组织结构、产权制度、经营管理方式、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都冲破了原来的社会主义理论误区,进行了伟大的变革,创立了一种世上没有的、崭新的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改革和完善,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

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号召,之所以具有强大力量,主要是它代表了长期受压抑的农村生产力要求解放和发展的强烈要求,对“左”的社会主义理论思想大胆进行挑战;它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经过长期革命和建设检验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农民在长期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人民公社制度,使农业、农村、农民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困境,不彻底改革就没有出路。正因为如此,因而我国能够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对实行了20年之久的人民公社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在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制度上进行创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号召,不仅启动了农村的第一步改革——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而且对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流通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指引着人们按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大胆思索,勇于改革,不断前进。

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农村经济制度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不是一帆风顺的,每前进一步都遇到来自“左”的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思想的巨大阻力。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排除“左”的干扰的强大精神武器,使人们从理论误区中解脱出来,重新认识社会主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很多,贯串于整个改革与发展全过程。他完整的概括是在南巡讲话中说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论述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出发,使人们从过去脱离生产力,单从经济关系形式来认识社会主义的理论误区中解放出来,使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沿着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正确方向前进。

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创新遇到的阻力主要是:

1.在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时,很多人认为这是“分田单干”,搞资本主义。有的人说:“革命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当时有的县、社领导因为支持农民搞包产到户,而被上级调职和处分。

2.家庭承包为主的多种承包制实行不久,农村开始出现了雇工劳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外资本也开始进入我国农村,对此,有许多人认为农村已产生了地主、资本家,农民重新受剥削,社会主义在和平演变。主张在政策上对雇工、非公有经济和引进外资加以限制。

3.土地实行家庭承包不久,有的农户由于劳动力转移搞二、三产业,将承包土地出租和有偿转让给别人经营。有的人认为这是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搞中间剥削,提出不准个人出租和有偿转让。

4.农村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与“小全民”性质的社区集体产权制度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在经济发达地区有的单位,将股份制产权制度引入集体经济,把社区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改革为社区股份合作经济。有的单位还对分配给社员的股权允许继承、转让,采取不再调整变动的做法。对此,有的人认为这是“化公为私”,搞“私有化”。结果使实行了六、七年的、效果很好的社区股份合作制,至今仍未能在大范围推行。

5.经济制度改革带来了分配制度改变,由于过去定额计分、按工分分配,改革为“大包干分配”和通过市场进行劳动交换,实现个人的劳动所得,并采取按劳取酬和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原则,不少人持怀疑态度。

上述思想阻力,其本质是受“左”的思想影响,没有认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具体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范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发展的过渡的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既相适应又不相适应,必须不断改革完善,大胆创新。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因此,看一种经济形式是否符合社会主义,主要看它是否发展了生产力和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能只看它的具体形式。小平同志又说:旧的那一套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了人民和基层干部积极性的发挥。又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对于解放思想,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促使人们大胆改革和创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农村经济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本质,是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因此,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权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创新的成败关键。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看,产权制度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不同生产力发展阶段,产权制度的结构形式是不同的。在人民公社时期,由于实行计划产品经济体制,限制商品经济发展,集体的产权制度是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三权合一”,生产资料所有者同时又是经营者和劳动者,这种产权结构农民没有自主权,资源不能流动,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对集体产权制度进行初步改革,所有权与经营使用权实行分离,即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社员承包经营,农民有了生产劳动自主权,使劳力、土地等经济资源能够合理流动,优化组合,促进了生产力和农业的发展;以后,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商品化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用权进一步从经营使用权中分离出来,即所有者是集体,经营者是承包农民,使用者是雇请的工人,它进一步使资源配置优化,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在进入现代大商品生产阶段,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全民”性质的集体财产所有权,与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阻碍了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建设。有的地方通过实行股份合作制度,在“三权分离”的基础上,将所有权中的所有权、占有权、受益权、处置权“四权”进一步分离,在坚持财产处置权归集体的前提下,把部分的占有权、受益权分给社员个人所有,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向城镇转移,使承包土地相对集中,土地规模经营进一步发展,加快了农村的“三化”建设。实践证明,从“三权合一”到“三权分离”,再到所有权的“四权分开”,都是生产力和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生产发展的必然,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得到了大改善,它与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完全一致的。至于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经营管理、分配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出现了雇工、股票(权)、债券、股份分红、利息、租赁制、地租等经济现象,这是现代化大商品生产社会管理经济的形式和手段,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必然会出现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从过去平均主义分配拉开了地区间、人际间的收入差距;并从过去单一集体经济改变为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并存发展的格局。这符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头脑,在宏观调控上对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利益和地区之间的分配,进行合理的政策调节,最终是一定能够达到共同富裕的。

邓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改革仍在继续深化,农村的经济组织制度还要进一步发展,在经济关系方面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只要我们在改革与发展中,继续坚持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一切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改革思想,就一定能够保证农村改革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的实现,不会走到形而上学的、形式主义的道路。

三、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的论述,是农村经济制度完善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合作经济制度,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合作道路。但是它在建立、完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认识是不一致的,时至今日仍有少数人持不同意见。主要不同看法是:

1.认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生产经营规模细小,不利于现代化农业发展,是一种倒退,主张发展集体经营;

2.认为双层经营合作制,在许多地方实际上只有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已不存在,也不起作用,主张让农民重新组织合作,不要强调建立双层经营合作制。

3.认为强调加强集体的统一经营和管理,会强化社区经济的封闭性,主张大力发展各种专业合作,走建立专业合作社的道路。

4.认为提出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利于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应让农民自己逐步发展。

这些不同看法,对于农村经济制度的发展、创新是有害的。它主要是没有很好地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人口众多,生产力落后,地区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新的农村经济制度正是适应中国农村国情,根据生产力水平和发展要求而建立起来的。它能够兼容各类地区、各种层次的生产力,按照不同的发展生产需要,在生产的经营和管理上实行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合理进行分权。有的地方,家庭经济比重可能大些;另一些地方、集体经济可能占主要地位。中国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组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只要在经营形式上不走归大堆老路,走改革开放新路子,就应当大力发展,充分发挥这种经济形式的优越性。家庭经营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它能够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发展多种经营,提高资源利用效益;而且在经济发展上的适应性、弹性比较大,既能适应落后地区生产力发展,又能够容纳现代化的先进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家庭经营对加快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长期稳定下来,不要随意改变。但是目前的家庭经营规模细小,生产技术落后,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建设和国防、国内大市场发展的要求,必须随着农村工业发展,农业劳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土地的逐步集中,走向现代化的生产规模经营。

邓小平同志说: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前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的发展、创新,是完全按照小平同志的论断前进的。我们必须继续坚持用生产力发展观点去考察农村经济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去发展完善农村的经济制度。不能用老眼光、用静止的观点看待集体经营和家庭经济,提出逐步取消社区集体经济,或以发展集体经营去取代家庭承包经营的错误主张。

农村经济组织制度的改革、完善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永远不会完结的。它今后随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还会不断出现人们目前预想不到的情况和问题,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就一定能够从低级形式逐步向高级形式过渡,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广大农民从经济制度改革与创新中得到经济好处,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戴。

标签:;  ;  ;  ;  ;  ;  ;  ;  ;  ;  ;  ;  ;  ;  ;  ;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农村经济组织体制改革创新_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