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与中美关系_美国政治论文

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与中美关系_美国政治论文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与中美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关系论文,美国论文,战略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国内背景

布什政府自2001年初执政以来,在国内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减税,刺激经济;第二件事是在"9.11"之后稳定国内治安。布什的国内政治经济纲领和执政特点,已经比较充分地表现出来。

布什上台时,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现象已经十分严重。共和党的传统经济思想是减少政府干预,鼓励私人投资,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布什政府一改90年代克林顿政府实施的旨在实现经济稳定、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提出减少税收,扩大财政支出。同时美联储几次降低利率。2001年夏季,美国国会批准了布什政府提出的1.35万亿美元的减税计划和教育改革措施。

到了2001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仍旧迅速下降,"9.11"事件更是雪上加霜。布什政府于是正式选择了旨在刺激经济增长、扩大联邦预算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美国国会批准了600亿美元的新增财政部拨款,其中400亿美元用于处理危机,175亿美元用于改善全国上万个机场的安全措施,扶植和帮助航空业及保险业。另外,又增加了184亿美元军费开支,83亿美元的导弹防御体系研究开发经费。这一整套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支出总额估计将接近1000亿美元,旨在2002年下半年实现经济复苏。

从大思路来讲,布什的减税增支计划符合经济规律,但也受到不少质疑和挑战。有的经济学家担心这套方案会造成财政赤字,继而引起中长期利率上升,妨碍经济复苏。更大的挑战则来自美国国会。然而正是因为国会的阻挠和"9.11"的打击,多数美国人并没有把经济滑坡、失业率上升归咎于布什的经济政策。

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状态相比,同亚洲金融危机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冲击相比,美国经济尚未受到伤筋动骨的挫折,其国际竞争力仍旧名列前茅。欧元的发行也取代不了美元的国际地位。从2002年初开始,美国经济形势略有起色。安然事件、天主教会丑闻、对布什政府在"9.11"之前国内治安方面失职的披露等,虽对共和党和宗教右翼造成一定损伤,但没有酿成重大国内政治风波。在经济平稳的情况下,布什的国内高支持率可以保持一段时间。

在稳定"9.11"以后的国内秩序方面,布什政府一开始出现过短暂的惊愕和局部混乱,国家各个安全部门的协调也有问题。但是,美国对付重大危机是早有预案的。在布什指挥下,迅速成立了全面负责国内治安、预防恐怖活动再次发生的“国土安全局”,级别同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相当,由布什的好友、原宾夕法尼亚州州长里奇出任局长。里奇和以保守、强硬著称的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成了布什在国内安全方面的左右手。尽管出现了炭疽病菌传播和其他大大小小的事故、虚惊,布什政府处理危机,预防新的恐怖活动的能力给人以深刻印象,迄今没有再出现重大的安全漏洞。

"9.11"后美国国内政治严重向右偏转。从人数到所处职位上看,保守势力在布什政府内部占压倒优势。同国家安全相关的机构,如国防部、国家安全委员会、新成立的国土安全局、司法部、中央情报局等,都控制在强硬的保守分子手中。布什在2002年初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明确地将反恐斗争和国内治安作为“重中之重”,确保了右翼保守势力在决定政府全盘工作的轻重缓急中,也处于中心地位。

美国政治的右倾,也表现在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争斗态势上。由于布什政府在军事、外交上频频得手,民主党在国防、外交等领域无力挑战共和党的政策,只能消极等待时机(布什的重大对外战略失误),同时继续在国内经济、社会问题上同共和党抗衡。抵制布什内外政策的政治力量目前比较分散,处于弱势地位,正在积蓄力量。在2002年底美国的中期选举中,估计两党仍然难分高下。选举结果可能更多地取决于地方政治和候选人的个人素质,而不是两党的政纲。

巩固国内安全这一中心任务,布什政府是不敢有丝毫懈怠的。一旦恐怖分子再度得逞,布什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同时,布什政府也必须调整好国内治安同刺激经济的关系,实现已经提出的恢复经济景气的方案,以便实施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项计划。在此过程中,争取国会的支持是举足轻重的。

"9.11"激起的美国民族主义情绪,至今仍然高涨。布什政府充分利用了这种情绪,加强了自己的执政地位。“支持政府的反恐措施”成为一种新的“政治正确性”,使自由派意见饱受压制。歧视国内穆斯林、以反恐为由无限期关押外国籍疑犯、将塔利班战俘作为罪犯押送到关塔那摩基地等行为,在美国内很少遭到谴责。反战声音微乎其微;支持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呼声甚高。如果是在过去的美国,政府操纵媒体搞一言堂、大树总统“领袖形象”的行为,不但不会奏效,还会引起公众耻笑。但是在反恐的背景下,这种做法似乎得到不少公众的认可。封锁新闻、压制反战意见、以安全为借口损害公民权利的许多行动,使政府控制社会的能力大大强化。主流社会对少数族群、保守派对自由派、白人基督教文化对多元文化的优势,都比过去更为突出。反移民情绪明显上升。这种趋势,总的来说有利于布什继续执政。美国许多知识分子和自由派人士私下对布什的文化水平、领导能力和他的内外政策冷嘲热讽,甚至有人称今日美国为“警察国家”,布什政府是“专制政权”。但在"9.11"以后的公开场合,他们却必须“自律”,以免得罪多数,被人视为“对国家不够忠诚”。政府对媒体加强管制的结果,加上媒体在公众民族主义情绪下的“自律”,使媒体对政府的牵制作用明显下降;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国内舆论一律”现象,为二战以来所罕见。

美国全球战略的新特点

以国内治安为中心任务,经济逐渐复苏,保守势力上升,以及民族主义的亢奋,构成了现阶段美国国际战略调整的基本国内背景。"9.11"后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一)世界范围内的伊斯兰教激进势力,是美国眼中的主要安全威胁。

美国反恐的对象,首先是"9.11"后明确的“新敌人”,即非国家形式的国际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基本上来自伊斯兰极端势力。其次是“老对手”,即布什2002年国情咨文中所谓的“邪恶轴心”——朝鲜、伊拉克、伊朗,后来又加上了古巴、利比亚、叙利亚、苏丹。

"9.11"之后,美国决策者在伊斯兰世界和全球范围推出“非友即敌”的“布什主义”。但出手策略考虑,避免打击面过宽,未将恐怖主义同伊斯兰直接挂钩。把朝鲜放在“邪恶轴心”中,后来又把古巴加进“支持恐怖活动”的“黑名单”里,有掩人耳目的考虑,即避免给人以美国将伊斯兰世界视为敌人的印象。其实,无论从客观上看,还是从美国战略家的主观意识上看,西方世界同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文明冲突”都是难以掩盖的事实,是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和情结。当然,这种冲突不仅仅是长期的民族、宗教矛盾积累而成,而且有经济、社会矛盾的深厚基础。但是,出于种种的政治和战略考虑,这一层薄薄的窗户纸,美国决策者是不能捅破的。因此,为打击穆斯林激进势力,美国人不惜编造伊拉克同本·拉登勾结的口实,并纵容以色列以暴易暴,军事进攻巴解组织。

(二)美国的国际战略优先顺序,首先是反恐,其次是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

虽然阿富汗的战事基本平息,但本·拉登以及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在逃。用航空母舰和战斗机群根本无法对付散兵游勇式的所谓“不对称的威胁”。把反美的恐怖组织彻底打垮,几乎是永远实现不了的目标。美国领导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有借反恐在海外扩张的意图。对于战略导弹、核武器、生化武器的扩散,美国人的担心并非完全多余,而各个大国在防扩散方面也采取了合作态度。

(三)美国在反恐斗争中急切需要欧、日、中、俄、印等大国和大国集团的合作,做出了一些“多边主义”的姿态。但这只是“零点菜单型的多边主义”,美国并不想形成真正的大国合作机制。如不能取得同其他大国的共识,随时准备单干。

为防止大国结成抗拒美国霸权的联合阵线,美国分别拉近同其他大国关系的距离,不让它们彼此之间关系发展的密切程度超过它们同美国的关系。对发展中国家,美国继续恩威并施,在南亚、中东等地区冲突中,以“平衡者”自居,分化瓦解对手。但是,美国近来强行推进单边主义的做法,已经引起欧、俄、日本和许多其他国家的不安。

(四)极力扩大美国的军事优势,企图达到“绝对安全”。美国采取的步骤有:

——大幅度增加军费。布什提议在2003财政年度将军事预算增加到3790亿美元。如能实现,将是20年来军费的最大增幅。

——调整核战略,加快军队转型的步伐。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核态势审议报告》,突出表现了美谋求绝对核优势的主导思想。调整后的核战略,使“核门槛”大为降低,更具有进攻性和恐吓性。

——退出可能束缚其手脚的《反导条约》,继续推行导弹防御计划的试验和实施。

——以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为由,限制其他国家发展军备。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将军事存在扩展到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蚕食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对中国形成战略压力。

(五)当前美国对外扩张的主要制肘,是在本土上很难再恢复过去那种安全感。一旦恐怖组织在美国本土再次制造大规模流血事件,或者美国在海外的设施、人员遭到重大损失,美国人的危机意识和恐慌心理将难以控制。反过来说,如果美国本土安全不出大事,公众对海外军事行动的支持就会下降,国内政治中的传统议题将逐渐吸引公众注意力。

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

"9.11"后美国感受到的主要威胁来自国际恐怖活动,为加强反恐合作而表示希望稳定对华关系。中美双边关系气氛有所改善。美国媒体反华喧嚣有所减少。

但是,"9.11"没有改变美国对华两手政策的实质,没有改变美国对中国实行战略牵制的图谋。由于右翼保守势力在美国决策层中所占的主导地位,美对中国发展的长期趋势反而增强了警惕。美对中国的防范已超过对俄罗斯的防范。一种在决策层颇有影响的观点认为,只要中国日益崛起,无论其是否实行市场经济和西方式民主政治,将来都会是美国的强大对手,因此美国的战略目标应是阻止中国强大。

白宫、国务院、国防部对华政策出现了明显的不协调,表现为以国务卿鲍威尔为代表的温和务实派和以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代表的强硬派的矛盾。一些迹象表明,这既反映了美国领导层内的不同意见和不同利益,又很可能是布什有意而为之。在布什政府、军方和思想库里公开打出反华旗帜的“蓝队”在政治上排挤务实的中国问题专家,对华强硬的观点占明显上风。在布什决策圈中极少了解中国的人士。

在台湾问题上,布什政府扩大军售和提升对台关系的做法,已经“越轨”,并越走越远。台湾当局同美国的勾结日益紧密,“台独”的支持者已从国会扩展到行政当局。美台军事关系发展到不公开的军事同盟,“底线”划在不搞联合军事演习。对于台海一旦发生军事冲突美国是否介入的问题,美已从“战略模糊”转为“战略清晰”,模糊的只是介入的方式和规模。另一方面,布什政府也同前几届美国政府一样,认识到维护台湾海峡两岸“不统不独”的局面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不愿意在台湾问题上冒同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因此不鼓励陈水扁领导的民进党当局肆无忌惮地搞“台独”。

美国政府和商界继续重视并积极参与中国市场。但是,今后商界可能利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机会力图改变中国的现行法律和政策法规,由此引起一些经济和政治摩擦。

总的来看,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点是“政治上稳住,经济上套住,战略上牵制,军事上防范”。对于中美关系中严峻的一面,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心中有数。同时,美国的主要战略对手还不是中国,其霸权图谋受到多方面的制约,我们在国际舞台上能够继续保持和扩大活动空间,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争取一个较好的环境。

标签:;  ;  ;  ;  

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与中美关系_美国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