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移情”教育恰逢其时_亲子成长论文

儿童的“移情”教育恰逢其时_亲子成长论文

对孩子的“共情”教育正当其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其时论文,正当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9月,某大学大一学生董吉君30刀砍杀父亲,原因只是估计父亲又要唠叨他,“很烦,干脆杀了他算了”。含辛茹苦的父亲怎么也料不到他引以为荣的儿子竟向他痛下杀手。更让他想象不到的是,当警方询问儿子现在对父亲有何想法时,儿子的回答是“没想法”。问他杀人行为受伤害最大的是谁,他回答:“是自己的心灵。”犯下如此滔天大罪,没有一句忏悔,有的只是自己感觉如何如何。难道他是铁石心肠,没有一点人性吗?

这样的情况当然属极端的个案,但现实生活中也还是会有很多的现象:上大学的儿子半年给父母写一封信,内容很简单——要钱;母亲病了,中学生回家连一杯水都懒得端,却抱怨饭晚了;小学生把自己喜欢吃的菜端到自己面前,对其他人让也不让一下;公交车上,坐在座位上的少男少女谈笑风生,对站立一旁病弱的老人视而不见;轻生的女孩站在楼顶上危急万分,楼下的同龄人却起哄架秧……这些孩子为什么如此薄情寡义?笔者认为,他们的身上缺少了一种“共情”意识。

何谓“共情”意识?是指站在别人角度,去体会、理解别人的情绪、需要与意图的一种人格特质。它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拥有这种态度与能力的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别人、体谅别人,不易发生冲突,极少出现极端行为,自己的生活比较平静,能帮助别人,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相反,如果缺乏“共情”意识和能力,就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身边缺少朋友,孤家寡人,即使学识再高,技术再强,也换不来温暖与幸福,更有甚者,形成偏激人格,会做出危害社会的极端行为。

目前,在青少年中“共情”意识严重缺失,主要表现在:心中只有自己,不考虑别人,说话做事不管不顾,表现出极端自私和无情;以自己的内心需求为行动唯一目标,不去体会别人的心理与情感,也不顾及公共秩序与规则,冒失唐突,甚至发生剧烈冲突;在处理与别人的关系时不懂互利双赢,不会协调兼顾。

造成“共情”意识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认,竞争的压力、生存的艰难,导致人们头脑中传统的伦理道德情感弱化,片面强调优胜劣汰;应试教育大潮中,重分数提升,轻人格养成的做法对孩子的道德情感的发展也产生了误导。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在独生子女时代,孩子身上承载了过多的爱,他们从小就被告知,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于是他们打心眼儿里认为,别人爱他们是天经地义的事,却从没人告诉过他们,他们还需要爱别人——归根结底,孩子的无情来源于我们太过完美的爱。公平地讲,他们不缺爱的动机,他们可能省下早点钱,捐给大熊猫,也可能为了打抱不平头破血流。他们欠缺的是对别人内心的体察、对旁人情感的感受,他们欠缺的是爱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意识呢?

一、不吝教导,灌输共情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教育就是将生物人演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以伦理纲常为主要内容的宗法教育。许多大家名人的启蒙往往是由目不识丁的祖母和母亲进行的。从“孔融让梨”,到“二十四孝”,从“岳母刺字”,到“马母殉国”。伟大的母亲用语言用行动传达一个“爱”字。小爱爱亲人,大爱爱国家。因此,家长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其进行人性、人情的教育和熏陶。要在孩子刚会说话时,教他对挣钱养家的父亲说声“谢谢”;对操劳家务的母亲道声“辛苦”;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恩;在稍有行为能力时,对身边有困难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许,一次公共场合让座并受到赞扬的经历,就会催生一位以贡献社会造福苍生为己任的大慈善家。

二、亲近生活,感受共情

不要在爱的名义和一切为了学习成绩的借口下,将孩子推出温暖鲜活的生活之外。要让孩子“入世”,融人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动手,体味生存的艰辛;动脑,感受创造的愉悦;动口,分享沟通的快乐。在生活的熔炉里,孩子会锻炼得聪慧、机敏、心灵手巧,性格也会变得开朗活泼。尤其是经过克服困难获得成功,更可以使孩子的毅力、韧性、协调能力大大增强,为日后成大器打下坚实基础。

三、适时点拨,解读共情

家长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孩子体会感受别人的情感。比如生病时,由自己痛苦,联想到别人的痛苦;购物时,体会劳动者与经营者的辛劳与压力;聚会时,感受亲情、友情的温馨,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家长要学会放手,不要事事替孩子准备周全。不妨留一点不完备的地方,让孩子产生帮助的需要以及受到帮助后的感激之情。由自身推及他人,孩子的心灵会变得越来越广阔和温暖。

四、学会倾听,实践共情

启发孩子面对朋友的感情需求时,学会倾听,以真诚的态度走进对方内心世界。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由此获得更加完整的人生体验,在未来应对复杂的局面时,就会变得游韧有余。

五、以身作则,示范共情

说一千遍,不如做出一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因此,家长要努力完善自己,说话要讲水平和风格,做事要体现素质和教养,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和互敬友爱的亲戚邻里关系。对孩子正义善良的举动要支持和鼓励。使孩子在充满爱的温暖环境中茁壮成长。

标签:;  ;  ;  ;  ;  

儿童的“移情”教育恰逢其时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