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南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青海 海南 813099)
【摘要】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6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消化内镜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 93.9%,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8.7%,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对于治疗患者的消化道出血具有很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消化内镜;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097-0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上段空肠等部位的病变引起的出血的特有症状,是提示上消化道出血而引起病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5月间在我院治疗的6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25~65岁,平均年龄(35.7±3.7)岁;病程3~8年,平均(4.7±5.3)年; 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18例;年龄范围25~64岁,平均年龄(38.8±4.7)岁;病程3~7年,平均病程(4.8±2.1)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出血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均要接受医院的日常护理,比如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等进行相关的检测。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口服每日一次,一次20mg或40mg静脉滴注;对明显有出血的患者给予去甲肾上腺素8mg;对于食管胃底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给予垂体加压素静脉滴注,0.2~0.3U/min,症状减轻后改为0.1~0.2U/min,持续8~12h停药,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1.2.2观察组:给予消化内镜治疗,具体操作如下:由于患者的病情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所以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将病灶情况作为基本依据,运用热凝止血以及药物局部注射等方法:(1)药物局部注射。运用1:10000 肾上腺素盐水,通过消化内镜钳道将注射针插入,选择血管周围1~1.5mm处,运用注射针进行注射,通常情况下,注射深度控制在2.5mm左右,注射剂量为1.5ml,停止出血后,将注射针拔出;(2)热凝止血。包括热探头法、微波法以及高频电凝法,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控制好电凝温度,避免损伤组织,而导致迟发性穿孔。
1.3 疗效评价
显效:不再呕血、黑便,胃管内引流液恢复清亮,在12h内,患者的血压、脉搏恢复到正常范围;有效:不再呕血、黑便,引流液基本澄清,在12~48h内,血压、脉搏等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后黑便、呕血等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无变化,脉搏和血压不正常,甚至病情越来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效率为93.9%,而对照组患者经治疗之后总效率为78.7%,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被逐渐运用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该疗法不仅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起效快等诸多优点,还能对出血病灶进行直接观察,将出血病灶的实际情况作为基本依据,制定针对性止血措施,比如电凝止血、药物注射、曲张静脉套扎以及无水酒精等方法,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3]。同时,临床上运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一定要坚持稳定生命体征、纠正休克的基本原则,对于失血严重的患者,应该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对血容量进行补充,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动作尽量轻柔,避免动作过大损伤机体组织,导致大出血。总而言之,临床中需要积极的使用消化内镜来治疗,让患者获得及时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避免其生命受到威胁。
【参考文献】
[1]冯春.内镜止血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43(8):839-840.
[2]侯玲.内镜在消化道出血探查术中的应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1):48-49.
[3]杨莉芹.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4,13(11):31-36.
论文作者:王延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0
标签:患者论文; 消化道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病程论文; 两组论文; 脉搏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