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太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浙江慈溪 315301
摘要:对于湿法脱硫来说,脱硫废水的处理一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对脱硫废水的常规工艺及其合理性、废水零排放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供烟气治污人员参考。
关键词:脱硫废水;常规处理;零排放技术
1脱硫废水概述
1.1脱硫废水的水质特点及常规处理工艺
典型火电厂脱硫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硫酸、重金属离子和氯化物,且COD难以处理,pH值一般在5~6之间,水质呈弱酸性。当脱硫废水添加Ca(OH)2,调节pH值为8.5~9,重金属(如铜、铁、镍、铬和铅)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下来;在反应过程中产生氟化钙、CaSO3、CaSO4沉淀,实现同步分离氟离子,以及汞、铜等重金属。为了进一步增加重金属去除效率,可加入硫化物进行二次沉淀分离,目前普遍使用15%TMT溶液代替硫化钠沉淀。
1.2脱硫废水处理难点
从传统的脱硫废水处理过程中可以看出:在预处理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石灰,导致水硬度较高,处理后的废水具有高浓度Ca2+、SO42-、Cl-,属于典型的高盐度废水。在水处理设备中高硬度会导致高结垢污堵,Cl-离子含量会导致严重腐蚀设备和管道。其次,废水成分复杂,污染物严重,水体中镉、汞、硫、氟含量较高。此外,脱硫废水性质受煤燃烧、脱硫、吸收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3脱硫废水排放标准滞后与现实环保要求
脱硫废水水质控制的行业标准:DL/T997-2006《火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废水水质控制指标》,其对脱硫废水中总汞、总铬、总镉、总铅、总镍、悬浮物等指标进行了限制,但是总体标准偏低,如汞的最高排放限值为0.05mg/L,同时也没有对Cl-的排放浓度进行限制。而目前火电厂的废水排放是按照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进行控制的,但该标准规定的控制项目和指标也不能完全适用于脱硫废水。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调将强化对各类水污染的治理力度,脱硫废水因成分复杂、含有重金属引起业界关注。目前行业内工程案例基本上都是:利用浓缩工艺对脱硫废水减量化处理,产水回用循环水系统,浓缩水进入蒸发器结晶生成固态盐。从而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的目标。
2传统脱硫废水处理工艺
在脱硫过程中,脱硫废水每天百万千瓦机组约100t,含有重金属和有害的氯离子,目前脱硫废水,国内脱硫废水处理工艺进行物理沉积和化学中和如下。脱硫废水从废水缓冲池泵入中和、絮凝三联箱,在中和池中加入石灰乳将废水的pH值调整到9左右,废水中的大部分重金属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及钙的溶解度较低的氟化钙沉淀。在反应箱加入有机硫(TMT-15),与水中的剩余的Pb2+和Hg2+等重金属产生一种溶解度较小的金属硫化物沉淀。在絮凝箱加入FeClSO4,使水中悬浮固体或胶体杂质凝聚成微絮凝,在缓慢搅拌形成微絮凝过程中形成的絮体光滑。在絮凝池中,加入混凝剂(混凝剂是一种阳离子聚合物电解质,能降低颗粒的表面张力、促进颗粒增强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促进氢氧化物和硫化物沉淀,微絮体逐渐变大,形成的絮体沉淀多,也能使废水中的悬浮物沉降脱除。废水自动流入澄清浓缩池,絮凝剂与澄清浓缩池中的水分离。絮凝物沉积在底部,因为它们的密度高,在重力作用下凝聚成污泥。污泥通过污泥输送泵输送到污泥脱水系统,污泥的一小部分返回到中和池作为接触污泥,为沉淀提供所需的晶核。澄清槽上部为清水,水通过浓缩池溢流口自动排入水箱。根据水的pH值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将pH值调整到6~9。最后,处理废水排放到回用水箱,再由废水排放泵送到用水点。澄清池底部的浓缩污泥通过污泥输送泵送往污泥脱水机。澄清槽底部污泥的固含量约为10%,滤饼过滤后滤饼的固含量约为45%。污泥脱水滤液进入污水回收池,污水回收泵送至中性箱处理,传统脱硫为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见图1。
图1传统脱硫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该方法基建投入大、占地面积大、工艺复杂、运行费用高,且处理的废水难以达到对外排放要求。
3脱硫废水“零排放”常规处理工艺介绍
3.1预处理工艺系统
经传统脱硫废水处理工艺处理后的脱硫废水硬度较高,会造成设备和管道结垢严重。为解决脱硫废水高硬度问题,可调整“pH值调节+混凝+沉淀”控制过程,在pH调节池中将废水pH值调整到9到10,将Mg硬度转换为Ca硬度。然后在混凝池中加入碳酸钠,可有效降低水的硬度为1~2mmol/L,然后添加PAM絮凝沉淀剂,通过沉淀/压滤过程将从无机泥浆排出。处理后的水将进入浓缩段进行减量化处理。
3.2浓缩减量工艺系统
零排放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将水输送到蒸发器,但由于蒸发器的设备成本高和运行成本高,需要对脱硫废水进行浓缩减量化处理。
浓缩减量主要通过热浓缩或膜浓缩等技术,使预处理后的脱硫废水得到浓缩,废水量得到降低。这不仅可回收水资源,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后续蒸发固化的处理量,从而降低蒸发固化的处理成本。热浓缩常用的技术主要有:多效蒸发(MED)和机械蒸汽再压缩(MVR);膜浓缩的膜分离技术有:反渗透(RO)、正渗透(FO)、电渗析(ED)和膜蒸馏(MD)。
3.2.1反渗透工艺(预浓缩工艺—不分盐)
反渗透工艺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下,借助于只允许水分子透过的反渗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离的水盐分离。该系统的回收率可设计为70%~80%,且由于离子含量低,可在工业系统中重复使用。反渗透膜留下的有机物、胶体和无机盐从浓水侧排出到浓缩水箱。反渗透流程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人工干预量少,同时系统管理维护简单,是一种高效浓缩处理装置。反渗透是一种物理过程,比离子交换法更环保。
3.2.2纳滤工艺(预浓缩工艺-分盐)
纳滤膜是一种类似于反渗透的特殊分离膜。纳滤膜元件对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高,纳滤膜元件具有一定的去除率(通常在20%和98%之间)。钠滤膜对于二价及以上高价离子有较高的去除率,但对一价离子几乎没有去除效果。由于纳滤产水中一级离子含量高,浓缩水中两价离子浓度较高,因此,可将NaCl和Na2SO4分离。钠滤工艺与蒸发结晶工艺结合,可获得高纯度结晶盐。
3.2.3DTRO工艺(再浓缩工艺)
经过预处理和反渗透浓缩后,剩余废水量可减少到20%~30%。TDS(总固体溶解物)在水中一般会达到3万~4万毫克/升,那么选择普通的反渗透系统就不能进一步降低水的浓度。这时采用DTRO浓缩工艺,废水TDS含量可从原来的3万~4万提高到12万~16万,进而降低水量,然后再送到处理单元蒸发结晶,从而大大降低蒸发结晶处理量。
DTRO膜组件的结构与传统的薄膜结构不同。它采用开放通道,液体进入导流板,用最短距离快速流过膜,然后180°逆转到另一个反转的膜表面,然后从导流盘的中心流动到下一个导流盘,从而在膜表面形成由导流盘周围到中心,再到周围,再到圆中心的双“S”形导流路线。这种特殊的设计使液体在流过膜表面过程中处于高速动荡状态,提高传输速率和自洁功能,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膜污染和浓差极化,成功延长隔膜的使用寿命。
3.3蒸发结晶工艺系统
3.3.1多效蒸发器
多效蒸发器由换热室和结晶蒸发室两大部分组成;通过循环泵,液体在列管中循环,在高于正常液体沸点压下加热至过热。进入蒸发室后,液体的压力迅速下降导致部分液体闪蒸,或迅速沸腾。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进入下一效蒸发器加热或进入冷凝器冷凝。蒸发室的浓缩物料在重力作用下进入集盐室,集盐室内的盐浆液由泵送至盐分离器,在盐分离器内晶体盐与水有效分离并自动落入收晶罐暂存。当大量的晶体蒸发达到一定浓度后,加入增稠剂,然后进入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液体回流再蒸发蒸发器。
蒸发结晶工艺系统属于零排放装置的终端系统,蒸发结晶系统需消耗工厂内的大量的电能和水汽。采用机械式蒸汽再压缩(MVR)蒸发器技术可降低蒸发结晶过程的电能耗量。
3.3.2机械式蒸汽再压缩(MVR)蒸发器
机械式蒸汽再压缩(MVR)蒸发器利用蒸发器中产生的二次蒸汽,经压缩机压缩,压力、温度升高,热焓增加,然后送到蒸发器的加热室当作加热蒸汽使用,使料液维持沸腾状态,而加热蒸汽本身则冷凝成水。这样,原来要废弃的蒸汽就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回收了潜热,又提高了热效率,生蒸汽的经济性相当于多效蒸发的30效,减少了对外部加热及冷却资源的需求,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从理论的角度,使用MVR蒸发器比使用多效蒸发器节省超过80%的能源,节省90%以上的冷凝水,减少50%以上的设备占地。
3.4高温烟道蒸发工艺
高温烟道蒸发是指将脱硫废水雾化喷射于除尘器前的烟道内,利用高温烟气余热将水分蒸发的技术,其产生的结晶盐和固体杂质随烟气进入除尘器被捕捉。由于除尘器前烟气的温度一般仅有110-125℃(少数机组可能达到更高),废水的蒸发速度较慢。然而,受蒸发空间的限制,水分需要在1.5秒左右完成蒸发。
4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的结论与建议
在常规工艺的基础上,增加脱硫废水蒸发结晶设备,不仅可以实现脱硫废水的零排放,净化后的废水可回用,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该技术运行成本较高,后期维护较为复杂。总体上看脱硫废水“零排放”的社会意义及环保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
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的结论与建议如下:
(1)脱硫废水膜浓缩工序前的预处理工序非常关键,降低脱硫废水硬度后再进膜浓缩设备。
(2)脱硫废水膜浓缩工序根据废水量与盐浓度可选择反渗透、钠滤、DTRO膜等膜组件及其组合形式。
(3)高温烟道蒸发可利用原烟气热源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蒸发结晶工艺需能耗较高,在没有高温烟气的情况下,可考虑选择蒸发结晶工艺来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
参考文献:
[1]沈荣澍,代厚兵,杨韦.脱硫废水常规处理及零排放技术综述[J].锅炉制造,2016,02:44-47.
[2]马越,刘宪斌.脱硫废水零排放深度处理的工艺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18:12-13.
[3]马双忱,于伟静,贾绍广,柴峰,张润盘.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化工进展,2016,01:255-262.
[4]叶春松,罗珊,张弦,夏敏,黄建伟.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J].热力发电,2016,09:105-108+139.
[5]姚宁.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5:39.
论文作者:刘玉荣,饶文军,秦建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2
标签:废水论文; 工艺论文; 蒸发器论文; 结晶论文; 污泥论文; 反渗透论文; 废水处理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