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产妇;自然分娩;影响情况
由于初产妇怀孕过程中身体内激素会发生变化,加之第一次生产缺乏分娩经验,认知水平比较差,分娩过程中会产生焦躁、慌张等情绪,影响与护理人员工作配合,提升母婴危险程度,因此积极缓解产妇不良情绪,对减少产程、改善分娩结局十分关键。此次研究针对连续性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探究,以下为相关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针对我院 2018 年 10 月—2019 年 4 月收治136 例初产妇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解析,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成了两个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位产妇。其中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4.56±3.21)岁,平 均怀孕周期(39.21±1.10)周。观察组平均年龄(24.58±3.31)岁,平均怀孕周期(39.31±1.13)周。这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差异未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选入和排除标准:①均为首次妊娠且为单胎②未出现妊娠期并发症,胎儿生长情况良好,抬头位;③此次妊娠建卡(门诊)且严格依照医生遵嘱定期检查;④排除血液、免疫、内分泌、精神等各种系统病症;⑤排除心脏、肝脏、肾脏等机体关键器官出现严重器质性病变人员;⑥排除强烈要求剖宫产人员。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两组产妇进行临床常规围产期护理,对照组在生产过程中增加常规助产护理,严密监察体征情况、配合完成对应检查、严格遵照医嘱使用相关药物、进行正确分娩行为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增加连续性助产服务护理。 1.2.2 连续性助产服务护理方法 ①初产妇于本院门诊建卡后,助产士立即开展有关助产服务,在怀孕周期到分娩尽可能不改变助产护理人员,并以孕期保健、营养和运动引导为主;②孕妇怀孕三十六周后,助产人员应当为产妇耐心解说分娩经过、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其充分掌握有关分娩知识,缓解由于害怕疼痛、担心胎儿分娩安全性产生的焦躁、慌张等不良情绪;③生产前,助产人员通过与产妇积极沟通,了解其对分娩的了解程度,依照真实生理状况选取最合适的分娩方案,主动告知剖宫产、择期妊娠、药物镇痛分娩对自身和胎儿所造成的影响,运用举例说明的方式来提升选取自然分娩以及非药物镇痛分娩的几率;④分娩过程中应当积极和产妇及其亲属沟通,让亲属充分掌握产妇和新生儿的状况,同时为其供应必需的饮食与心理支撑。
1.2.3评价指标
对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长和产后出血状况进行记录与比对。记录两组产妇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剖宫产)以及新生儿结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并比较。 1. 3 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来实行相关数据的处置,计量资料用 x±s 来展示,使用t 检测,计数资料使用 χ2 检测,P<0.05 为差异拥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娩情况
自然分娩率方面,观察组(95.59%)明显比对照组(58.82%)高很多,差异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结局方面,观察组也要比对照组好很多(2.94% vs 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1。
3 讨论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来终止妊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因为难产,还和大部分产妇对于自然分娩认知严重不足,缺少孕期保健方面的知识和心理因素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面对这种情况,应当积极寻找有效的护理形式,提升自然分娩率。一般常规产科护理只会运用在分娩过程中,对于产妇心理状况的重视和干预程度严重不足,对母婴健康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此研究结果证实,不管是在产程方面,还是在产后出血状况、新生儿结局以及自然分娩率方面,观察组的情况都要比对照组好很多(P<0.05),针对初产妇施行连续性助产护理,可以从很大程度上缩减整体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让自然分娩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改善新生儿的结局。主要是因为助产士会依照产妇的实际状况来选取适合的护理方案,经过产前交流、指导、宣传有关知识,缓解产妇焦躁、慌张的负面情绪,增加和产妇的关系,帮助其增强自然分娩的自信,积极配合,对减少产程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岳琴,郭益萍.无痛分娩对初产妇的分娩效果、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0):4630-4632.
[2]郑海霞,张清,刘淑霞.共同决策视角下产妇分娩方式最佳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0):4613-4616.
[3]王秀艳.疼痛护理预案对初产妇分娩活跃期疼痛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05):544.
许雪燕1994年1月 女 汉族 江苏金坛 本科 护师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助产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0
论文作者:许雪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产妇论文; 初产妇论文; 新生儿论文; 连续性论文; 自然论文; 结局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