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研究_英语论文

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年级差异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小学生论文,差异论文,年级论文,学习动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2001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小学英语自此成为我国的国家课程并逐步在全国小学中开设,开课至今已近15年。小学英语教育这项英语教育的奠基工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而动机是影响二语习得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应重视培养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英语学习动机。

      在外语学习中,动机被认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情感因素,它表现为渴求学习外语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Corder(1983)曾说,如果有动机,谁都可以学会一种语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从社会心理学、生理学、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视角,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其中较有影响力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有Gardner(1985)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体系、Williams和Burden(1997)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框架和Dornyei(1998)的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说等。20世纪90年代开始,动机研究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成为一个研究的焦点(王晓旻、张文忠,2005)。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很多探索性研究并出版了相关著作,诸如《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桂诗春,1992)、《外语教育心理学》(朱纯,1994)、《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策略》(孟天,2014)等。通过知网检索过去15年来(2001—2015)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有关英语学习动机的文献,发现以小学生为对象的研究仅有1篇,名为《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发展及教师教育行为对其的影响》(李燕芳等,2010)。该研究成果对小学的英语教育是难能可贵且可供借鉴的,然而其研究角度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再看其他有关小学英语的研究文献,发现研究内容多为小学英语的教学策略(伦淑新,2015)、教学模式(徐苏燕,2014)、教学方法(秦小玲,2011)、教学评价(丁俊华,2015)及课程教材(张月英,2014)等,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年级的相关研究更是尚未涉及,倒是近年来涌现出一些关于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著作,如刘宏刚(2014)的《中国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减退影响因素:基于中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等。

      由此可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研究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已是形势使然,它对指导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由哪些因素构成?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否存在年级差异?如果存在,差异是否显著?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调查选取赣州市两所小学,采用整班抽样的方法,集体施测的方式,分别从两所小学的三、四、五、六年级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共8个班502名学生参加了本次问卷调查。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依据笔者自己编写的“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调查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年级之间的关系。该问卷主要参照孙雁群(2007)的动机量表的结构模式以及张玲(2013)的英语学习动机问卷的内容,结合当前小学生英语学习实际情况编制而成。预测量表共计35题,实施预测后通过SPSS19.0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和各题项内部一致性分析,将各题项与分量表/量表总分积差相关r值小于0.30或r值未达统计显著水平(P>0.5)的题项删除,最终确定了30道能检测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题项。该问卷由个人信息和调查题项两部分组成,个人信息部分包括学校、性别、年龄、年级;调查题项包括学习兴趣、学习需要、自我效能感、集体评价、成就动机和动机强度六个维度的分量表。问卷采用Likert五级量表计分,选答依照“完全不符合”“不大符合”“偶尔符合”“一般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计1、2、3、4、5分,其中第6、10、11、12、15题为反向计分,受试学生在各题项中得分越高,代表其学习动机越强。

      (三)问卷收集与分析

      笔者担任主试,要求学生先写出性别、年级等个人信息,然后向学生解释答卷要求,学生理解后即开始作答。基于三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尚弱,笔者则逐题解释,学生逐题作答。最后共收回问卷501份,剔除无效问卷14份,有效问卷共487份。完成问卷的数据录入工作后,笔者使用SPSS20.0首先检测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采用Cronbach α系数检验“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各分量表的α系数介于0.703至0.731之间,全量表的α系数为0.843,显示该问卷的信度良好。采用因子分析检验问卷的建构效度,结果显示,“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可得到六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学习兴趣、学习需要、自我效能感、集体评价、成就动机、动机强度。各因子负荷量皆在0.50以上,且累计解释变异量为60.8%,说明该问卷的建构效度良好。

      三、结果与讨论

      为了探索不同年级间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的发展状况,分年级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水平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各年级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水平整体存在显著差异(P=0.000),突出表现在学习兴趣(P=0.001)、成就动机(P=0.000)和动机强度三个方面(P=0.001)。(见表1)

      

      各维度均值图也反映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集体评价、成就动机和总体动机水平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各年级小学生在学习兴趣等六个方面动机水平的差异,笔者又进行了LSD检验(见表2),结果发现,在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集体评价、成就动机、动机强度及总体动机水平上,四个年级由高到低的排序都是: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且在学习兴趣上,五年级与六年级差异显著,四年级与六年级差异非常显著,三年级与六年级差异极其显著。而在学习需要上,四个年级由高到低的排序为:三年级→四年级→六年级→五年级,三年级与四、五、六年级差异都很显著。在自我效能感上,六年级与三、四年级差异显著;在集体评价上,三年级与六年级差异显著;在成就动机上,三年级与四、五、六年级差异都极其显著;在总体水平上,三年级与四、五年级和四年级与六年级差异显著,三年级与六年级差异极其显著。在动机强度上,四个年级由高到低的排序为:三年级→五年级→四年级→六年级,三年级与四年级、四年级与六年级、五年级与六年级差异显著,三年级与六年级差异极其显著。

      这份统计数据表明:(1)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第一年(即三年级)有很强的动机水平,学习兴趣、学习需要、自我效能感、集体评价、成就动机和动机强度都处于很高的水平,但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些动机水平都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一发现与之前的一些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李燕芳等,2010)。(2)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水平下降迅速的时间是在三年级到四年级(均值差5.955),这一点与之前的研究有所不同,在李燕芳等(2010)的研究成果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在五、六年级下降迅速。之所以三年级时的各项动机水平最高,是由于三年级的英语教学一般多采取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游戏教学法、全身反应法等方式开展,教师和家庭给予学生的学习期望和学习目标也较低,使得学生容易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和较强的学习动机。(3)从各动机维度来看,学习需要和成就动机在三年级到四年级下降迅速;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感在五、六年级下降迅速;动机强度在五年级出现回升;学习需要在六年级出现回升。出现这种变化,是由于小学英语逐渐向高段过渡,以及学校逐渐将英语成绩纳入正式的评估体系(李燕芳等,2010)。一方面,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使得学生逐渐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厌倦;另一方面,学生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又迫于升学压力,又开始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于是,学习需要这一动机水平出现回升。

      

      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主要由学习兴趣、学习需要、自我效能感、集体评价、成就动机、动机强度等因素构成,其英语学习动机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具体差异表现在:三年级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水平最高,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动机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三年级到四年级急速下降。这说明英语对初学者(小学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一门课程,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学习动机各因素都很强,但随着教学的深入、课业的增加以及英语教师个人因素等原因,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困惑和厌倦,各项学习动机维度变弱。基于此,英语教师应把握好英语学习动机培养和维持的关键时期,保护并保持好三年级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到四、五年级时要重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到六年级时要着重从学习需要方面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教师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获得成就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水平,进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成效。

      本研究尚有不少局限。一是本研究对象选取的是一所市重点小学和一所郊区的普通小学,如果在样本取样上再扩大到农村乡镇小学,则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二是影响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水平发展的因素也会受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标签:;  ;  ;  ;  ;  

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研究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