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如何用英语讲解单词词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词义论文,如何用论文,单词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记忆单词是学习英语的一大难点。很多学生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兴趣很浓,但学了一段时间后就感觉英语难学,兴趣减退,甚至丧失信心,其主要原因就是记不住单词。我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在教学中尽量利用英语讲解单词词义,是帮助学生掌握和记忆单词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直观手段解释词义
就是利用实物、图画、模型、动作、表情等来解释词义。如在讲初中英语课本第一册时,可出示图画plane,orange,bed,bike等,指着图画先示读,再领读。对于诸如coat,desk,window,door,pencil等有实物的词汇,可不用图画,就地取物,指着某一学生的上衣或铅笔等示读、领读。这样老师不用汉语翻译,学生一看图画或实物就知道是什么了。在教方位词in,on,before,after等时,老师可拿一本书放在桌子上说:This book is on the desk.然后把书再放到书包里说:This book is in my bag.这时再多换几个名词练习几遍。老师不用说一个汉字,只做示范,用动作、表情就可。
2、利用构词法知识讲解词义
①利用同根词讲解词义。如use-useful-useless,教师可用英语讲:"useful"comes from"use".It means of"use""useless"comes form"use",too.It means of"no use",or"not useful".
②利用分析单词的前缀和后缀的方法讲解词义。如教retell,worker时,教师可说:"Retell"comes from" tell"."Re"means again."Retell"means to tell again."Worker"comes from "work".a person who works in a factory is a worker.
③利用分析合成词的方法讲解词义。如从wait与 room很自然推测出 waiting-room 的含义来。
3.利用同义词和反义词讲解词义
①利用同义词,如big-large,high-tall。
②利用反义词,如big-small,gook-bad。
4.利用词的特征、自然顺序讲解词义
如 ice,coal 可用它们的特征来讲:Ice is cold.Water can turn into ice in winter.coal is black.Coal burns and we get fire.再如hungry.thirsty:John has not taken his breakfast,so he hungry.Mary has drunk a lot of water,so he is not thirsty now.
又如spring,summer,autumn and winter可用它们之间的自然顺序来讲解:Spring coms before summer.summer comes before autumn…
5.利用下定义的方法讲解词义
如讲解offFice时,可先指着图画说:This is an office.再用英语下定义:An office is a room in which one works.最后联系实际:Our English teachershave an office.It is over there.
再如讲解hospital 时,先利用图画:This is a hospital.再下定义:A hospitalis a place or building where doctors receive their patients.最后联系实际:There is a big hospital in our town.
表1上的目的都是学习课文,而课堂的整个结构并没有向课文倾斜,给人一种分不清这一节课究竟要让学生掌握些什么技能,学习哪些知识,是复习呢,还是学新课。
另外,目的清楚了,通过什么样的活动(语言实践)来实现目的,这是老师在设计授课过程时应考虑的问题。一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实践听说还是读写,一定要有所侧重,如果面面俱到,那肯定就没有重点了。从表1看出老师要求学生啥都掌握,从而使课堂气氛松散、节奏慢,语言活动难以深入,目的便无法达到。
二、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语言课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学科。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语言实践,掌握所学语言的全部或者相当大的部分,而仅让学生背诵词汇、语法条目无法使学生掌握语言技能。表2是初二年级三个班学生课堂活动情况。
从表二的学生个人活动数和活动时间来看显然学生没有充分活动起来,从活动的形式来看还没有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课堂上仅仅象解理科题一样老师提一两个原理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来辨别句子结构正确与否,课堂活动并没有真正体现语言实践的本质含义。
表2
语言实践要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相联系,使语言形式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使语言知识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一节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老师讲话不该超过10分钟(复述学习内容除外)。老师给学生提供信息、准备语言实践的条件,而让学生直接参加语言实践尽情地表演,使目标语言成为学生自己需要表达的意思。
三、改变讲演者与听众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老师认真地讲了一节课,学生耐心仔细地听了一节课,那么这节课是失败的课。外语的掌握光靠听母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无意识的学习,显然是行不通的。一个人阅读了一本很好的有关如何游泳的书,就不能说自己会游永了。要游泳就得下水,扑打扑打才能慢慢地学会。同样,光听了有关语言的知识,怎能说学会了语言本身呢?
当然由于现行高中教材编写的主脉络是语法知识,再加上高考基本上是笔试,使高中教师改变这种“说”与“听”的关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下面表3是高三年级两个班的课堂情况。
从表三的内容可以清楚地看出,整个课堂活动是由老师进行的,学生的活动仅限于读单词、翻译句子,学生活动只靠一、两个词或一、两个句子就可以完成。
只有当英语课成了双边活动时,这种局面才能改善。上好一堂英语课是指学生对新的语言知识明白了解,通过听、说、读、写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能达到纯熟的程度,即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四、割断语法绳索,让语言活起来
从十九世纪形成、发展起来的语法翻译法,其主要方式之一是根据语法规则进行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当时语言交流的范围有限,所以语法翻译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语言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到了二十世纪初,语言教学发生了变化。随着交流范围的扩大,以听、说为目的的各种教法相继发展了起来,语法翻译法也就完成了自已的历史使命。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法已不是讨论可行不可行,而是抓紧实施和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的时候了。表4是初三年级三个班的课堂情况。我们可以从表中清楚地看出整个课堂结构是以语法为主线的,老师除了读几个英语单词和句子外,几乎全是用汉语讲英语语法,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只能枯燥乏味地设法记住一些语法项目。把语言当做知识传授使语言失去了活力,学生失去了掌握外语的最佳机会和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表3
表4
学生升到高中时已经学了1250个单词,八种基本时态和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被动语态及不定式的一些用法,在此基础上老师因势利导向语言本身方向发展,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原则,高中英语教学势必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改进教学方法,应从设计课堂结构开始,使每一节课有一个明显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框架,再通过相应步骤、过程及一定的直观教具,去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就减少了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