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仙家寨小学 266108
摘 要:合理地运用“班班通”能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能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班班通” 数学教学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而推动教育技术的健康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班班通”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手段,要让它发挥独特的作用,才能尽显其优势,同时促进数学教学日臻完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班班通”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节奏慢,课堂容量小,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呆板。“班班通”教学可将抽象复杂的理论形象地表现出来,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工作,使教师的活动不像以前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简单电教手段组成。利用“班班通”教学有呈现的信息量大、速度快、图文并茂的优势,它能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多地接受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先在屏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水平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再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个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最后,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通过这样直观教学,让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形成了生动有趣的画面。这一切都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加深。
二、“班班通”能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生活中的情景难以在课堂上展现,而“班班通”能充分运用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使输出的信息更生动形象。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教学“统一长度单位”时,为扫清学习障碍,可创设这样的情境:用“班班通”设置动画播放“小精灵变线段”,老师提问:“小精灵在考我们呢,他在问我们这两条线段哪一条长些?哪一条短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演示课件——小精灵用小魔棒比划两条线段的长短,使学生看到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利用学生熟悉的小精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感受性来满足学生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班班通”的运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 这样,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并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三、应用“班班通”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们学习及使用“班班通”进行教学的热情都很高,然而“班班通”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因此应用要适时恰当、科学合理,以免弄巧成拙。
1.“班班通”的辅助性。尽管计算机在信息的识别、分析、判断及综合等方面有着其他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它在数学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能取代教师。课堂上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交融是无论多先进的机器也取代不了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传授都 及先进媒体的策划控制者。如果把教师比作教学过程的“导演”,而“班班通”只能算是“道具”,导演利用先进的道具,目的是充分挖掘学生这个“主角”的潜能,使其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班班通”的科学性。“班班通”的使用一定要注意科学性,不能只顾画面生动、色彩鲜艳、声效特异而失去科学性。“班班通”的科学性有其丰富的内涵,它包括课件阐述数学概念规律科学、展示的时间顺序科学、场景和实验的模拟及表现形式科学、声音的搭配科学、课堂上教师对先进媒体操作使用科学等。否则,不但起不到理想的辅助作用,反而会将学生带入误区,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数学课件的主要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向学生揭示科学而严密的数学知识,如果“班班通”手段使用不科学,给学生带来误解,给教学带来麻烦,将失去它的意义和使用价值。
3.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班班通”使用的时间,不能滥用“班班通”设备。课件只是辅助教学,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如果没有很好的教学设计,学生不可能学得好。
4.注意研究教学内容和整个教学过程,和实际教学密切配合起来,发挥其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作用。
5.“班班通”的实用性。“班班通”教育技术的优势在于它能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但是,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班班通”教学,如果通过明显真实的实验演示、激烈的讨论争辩以及科学的分析推断等方式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不必非得使用课件,以免画蛇添足。
参考文献
[1]刘万波 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2]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
论文作者:纪旭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学生论文; 线段论文; 情境论文; 教师论文; 科学论文; 科学性论文; 直线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09期论文;